APP下载

论电影配乐中电子合成音色的应用

2016-12-01李超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人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应用

李超(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论电影配乐中电子合成音色的应用

李超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电子音乐是音乐艺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音乐横跨了“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两个时代,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由最初实验性质的专业探索领域逐步扩大到广泛的社会应用领域。同时派生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渗透的两大类别:实验型电子音乐和应用型电子音乐。本文仅以应用型电子音乐为主要研究对象。

关键词:电影配乐;电子合成音色;应用

电子音乐是音乐艺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纵观电子音乐的发展史,从20世纪50年代的具体音乐到60—70年代的磁带音乐和80—90 年代的计算机音乐,电子音乐横跨了“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两个时代。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由最初实验性质的专业探索领域逐步扩大到广泛的社会应用领域。同时派生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渗透的两大类别:实验型电子音乐和应用型电子音乐。

实验型电子音乐弱化或抛弃传统作曲的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音乐表现方式,以任一音响为素材,以音响组织手法作为艺术表现手段;同时,其身兼着实验、探索的历史重任,走在艺术探索的最前沿,具有典型的学术性和前卫性。可以说,没有这些实验性的探索,就没有今天市场性的应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受众面相对较小,处于非主流的状态。 而应用型电子音乐融合了传统作曲中诸多表现手段,把传统的音乐表现元素和实验型的电子音乐表现元素结合在了一起,具有相对的可听性,和广泛的接受性。

一、电子音色的音响特征

电子音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非真实乐器类声音,有着典型的非现实性;不同的发声原理注定了电子音色和声学乐器音色在音响特征上的巨大差异;日新月异的科技处理手段赋予了电子音色创造的无限性和声音调制的无穷变化性,从而形成了电子音色音响特征的独特性。 熟悉电子音色的音色构成,有助于我们自觉地运用电子音色的音响特征,创作性地使用各种调制手段,挖掘电子音色独特的音色表现力。

(一)电子音色音响特征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音色演奏的拓展性;音色编辑的自由性;声音的动态变化性;音色听感的机械性。

(二)电子音色的发声或创造载体是电子合成器,是通过对振荡器进行各种数字性的算法进行调制而获得声音的,而声学乐器则依赖于物体的物理振动,受乐器物理属性以及人为因素的限制。在音域、演奏法和音响实现的可能性等方面,电子乐器都有了较大的拓展,为音乐的表现提供了更广阔的使用空间。

(三)电子音色的音色编辑上是具有自由性的,音响上的非现实性为电子音色的创造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为电子音色的编辑提供了非常巨大的自由性,主要体现在音色、音高、音量的变化、频谱的能量分布、效果器的插入、不同乐器之间的实时变换等编辑范围的扩大、方式上的创新。而计算机环境下声学乐器的音色编辑中,存在有根据真实乐器固有的音响,音域为参照标准的约束。音响的平衡借助电子技术已摆脱了现实环境中实际响度的约束,而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任何乐器音色之间的平衡都是允许的。而传统音乐的织体写作中,要兼顾乐器自身的音响平衡,以求得不同音色的良好的结合。在电子音乐中我们可以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插件、控制工具等的调制和编辑,实现不同音色的互换。但是,自由性并不意味着肆意性,任何音色编辑、调制的结果都要为音乐内容的表达而服务,富有个性的创造力、想像力要和音乐的整体效果浑然一体。

二、电影配乐中电子合成音色的运用

电影音乐作为在电影作品中最早被运用的声音元素,其形式从最初的交响乐主导发展为各类音乐题材的兼容并存,其功能作用从单一为电影画面增加趣味性,上升为塑造影片基调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追求各种感官体验的好莱坞大片的某一些场景中,需要电影音乐的强大的表现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调动起观众的情绪,配合画面将观众带入电影中的意境。电影中的电子音乐音色制作手段通常运用电子合成器演奏“采样合成和计算机数字音频处理”。

中央音乐学院的张小夫教授,专门撰文对电子音乐的发展作了三个类别的划分,根据其划分,电影中的电子音乐应属于具有商业性、实用性和流行性特征的“社会化+电子音乐”,有别于具有学术性、探索性和前卫性特征的“专业化+电子音乐”以及具有娱乐性、普及性和多样性特征的“家庭化+电子音乐”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随着叙事的进展,时空在不断变化,当在同一时间不同时空交错出现时,如科幻类电影中的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剧中人的回忆、梦境与现实等,电影需展现出不同时空的差异,突出非现实世界的时空感,以引导观众快速进入情境。

世界著名奥斯卡科幻影片《阿凡达》,其配乐师詹姆斯.霍纳便充分利用了在交响乐中增加电子乐元素的手法,描绘潘多拉星球上的奇异景观,对电子合成音色和民族特色乐器的巧妙运用是詹姆斯.霍纳对电影作品配乐的一大特点。从其成名作《美国鼠谭》、《泰坦尼克号》等影片配乐中便可看出。《阿凡达》的交响乐混音师和电子音乐编曲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一个仅几分钟的战斗场景中,他们就有大概20轨的虚拟乐器以及音频。在前期录音时,要研究出有趣的电子音色和旋律,以及所有的人声素材。电子编曲师的一切工作都是在电脑中完成的,没有使用一台真实合成器,全部电子音色都由虚拟乐器产生。影片在展现潘多拉星球森林的神秘。萨利在潘多拉向纳美人学骑伊卡兰飞翔的两类场景中运用了大量的电子音色,节奏多变的打击乐、偶尔闪现的颤动的琴音、梦幻的铃音、诡异的特殊音效、表现纳美民族特色的笛声、多变的人声哼唱。电子音乐元素自然融入宏大的管弦乐主体中。另一部具有科幻色彩,带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其配乐更是将电子音乐贯穿始终。《盗梦空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部非常震撼的电影,所以音乐一定要有气势,但其中还包含一些神秘的元素,因此摒弃了管弦乐的主导,以大篇幅的电子音乐取而代之,这样才能最完美诠释这个穿越梦境与现实的科幻故事。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技术的发展,电子合成音色已经成为现今社会音乐发展的主流,电子合成音色也代表着现代和潮流,它在各种音乐行业里都有着影子,电子合成音色的音效特点和跟任何风格的音乐的融合性表现了电子合成音色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对它的需求性。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22-01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