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看乡土古建筑群保护意义及策略

2016-12-01简祎张鲲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

人间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保护

简祎 张鲲(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从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看乡土古建筑群保护意义及策略

简祎 张鲲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本文以山西王家大院为出发点,通过阐述王家大院作为乡土古建筑群,在文化、历史及建筑方面的非凡意义,指出乡土古建筑群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乡土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王家大院;传统民居;乡土古建筑群;保护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多样,形态各异且特色鲜明,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现存明清时期的民居聚落较为丰富,作为其精华的分布在晋中一代的晋商大院,其独具特色的营造手法与装饰风格都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一、乡土古建筑群

从广义上来说,凡带有地域本土特征的建筑皆为乡土建筑。乡土建筑多采用当地材料,由当地工匠,采取当地传统技艺制造出适应当地实际需求的各类房屋。因各地情况多有差异而具有多样性。乡土建筑历经战火、动荡和社会变迁,现存的多建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年间。

(一)王家大院。

1.王家大院概况。王家大院地处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现已被辟为“中国民居艺术馆”、“王氏博物馆”的高家崖、红门堡和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面积4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

王家大院建筑群的总体布局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一部分布局为顺应地形改为前园后院。各院落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灯笼高挂,砖雕、木雕、石雕处处可见。依照“尊卑分等,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王氏家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家饰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此,基本上恢复了王家当年的历史风貌。1938年王家大院曾作为胜芳抗日治安团团部,1958年此院作为宾馆曾先后接待过陈毅、叶剑英、彭德怀、邓小平、郭沬若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体现了许多人文气息。

王家大院作为明清北方汉民居建筑的典范,布局与结构蕴含着十足的理性与法度,不仅反映了“儒、官、商”三位一体的晋商文化,更是儒家伦理制度与“天人合一”思想及传统风水理论在民居建筑中完美结合的具体体现。

2.王家大院保护现状。

(1)政府保护。据悉,在1984年,灵石县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所”。1996年1月12日,王家大院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月20日,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全面修复了占地19572平方米的高家崖建筑群,并于1997年8月18日,以“中国民居艺术馆”的名义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8月18日,占地25000平方米的红门堡建筑群也全面修复告竣,并以“中华王氏博物馆”的名义对外开放, 1999年9月27日修复开放了王氏宗祠。

(2)修旧如旧。“修旧如旧”一词在我国首现于1955年,是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在检查评价河北省赵州桥修缮成果时提出。它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和发扬历史延续下来的地域文脉。作为动词的“修”意为保护与更新;第一个“旧”是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环境及其场所意义。它具有时间性,指的是以特定时期的面貌来进行修复,包括建筑功能与外观、结构体系与材料、室内装饰和陈设等情况及其场所意义;“如旧”是保护与更新的目的与措施,有两层含义。一是历史建筑在保护更新后,人们能通过视觉感知达到的对历史建筑外观的认知,是具象的、物质的;二是对历史建筑及其环境的场所意义的认识,是隐性、抽象的情感的主动交流。

在王家大院的修缮过程中,秉承了建筑整体形态的延续,较好的反映出古宅特有的建筑文化特征,达到与传统“神似”的效果。将传统建筑符号以抽象、具象或象征的手法加以运用,从而使新修筑部分与传统建筑有着某种联系,从而反映出古宅特有的风貌以及美学观念、社会特征、地域特征、民族个性等。同时在比例与色彩上均采用与原建筑相同或相似的手法,就地取材,力图保持王家大院的原貌。

(3)局部改造。局部改造包括有组织的与居民自发两种形式,内容包括建筑单体内部改造和建筑外环境改造。中国传统旧居的演变大都以局部改造的方式进行,由于受长期传统营建手段及家族制度或者是相应规范的制约,其更新结果整体协调统一。当今居民自发改造现象已十分普遍,王家大院及其周围也有正在修葺的旧居。由于现今家族体制弱化以及行政组织薄弱,同时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对城市文化信息产生影响,居民自发改造呈现不同程度的混乱局面。由专业人员所进行的乡土建筑的改造设计往往会给居民以一定的导向作用,其设计水准的高低,将会影响到建筑群落的整体品质。

二、乡土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一)保护为先,合理利用。我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目前对乡土建筑的利用主要是研究和旅游两方面。乡土村落在发展旅游中体现价值获取收益,促进乡土建筑保护。同时乡土建筑十分脆弱,旅游承载力有限,旅游质量还与乡村幽静的氛围息息相关,应避免过度开发,防止“建设性破坏”的发生,测算其旅游承载力并控制游人的进入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政府在乡土建筑保护中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只有政府牵头才能组织跨学科、跨行业的人员对乡土建筑价值进行评估,并对其保护开发进行科学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实现跨地区的合作。另外,作为基层管理组织,村民委员会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在乡土建筑保护及促进合理利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使乡土建筑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将乡土建筑保护法制化、规范化。

三、结语

乡土建筑群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优秀乡土建筑群体现了乡村、城市和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理想、制度、技术和价值观。让这些乡土建筑群真正为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需求服务,使历史建筑以新的文化形式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使设计师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精神使命。

参考文献:

[1]程轶婷、唐孝祥. 浅析山西传统民居的审美文化特征——以王家大院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07, 4(4): 67-70

[2]杨栋. 近十年来梁思成古建保护及建筑思想研究综述[J]. 建筑设计研究, 2013, (8): 47-48

[3]王婷. 试论乡土建筑的保护——以山西灵石王家大院为例[J]. 华中建筑, 2006, 24(11): 146-148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19-01

作者简介:简祎(1991—),女,汉族,四川德阳人,研究生在读,四川大学,城市设计方向。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保护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