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浅析
——以余映潮教学实践为例
2016-12-01徐丽娜董晶淼闫利凯杨忠雪左大鹏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河南郑州450000
徐丽娜 董晶淼 闫利凯 杨忠雪 左大鹏(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浅析
——以余映潮教学实践为例
徐丽娜 董晶淼 闫利凯 杨忠雪 左大鹏
(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名师是高素质教师,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典范。学习名师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研究名师是当下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余映潮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是一座挖掘不尽的教育宝藏。而其独特的课堂导入艺术,突破传统的课堂导入理论藩篱,不落窠臼,避免了“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出现,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有着深刻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名师;余映潮;课堂导入艺术
一、余映潮导入艺术研究的必要性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发挥自身教学智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精练的语言使学生情绪调整到新课学习状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目前,对中学语文导入艺术的研究已经日趋深入。韩霞的《中学语文导课艺术初探》从导课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阐述导课的功能、原则,就导课方法和导课艺术对教师的要求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别介绍了导课艺术的主要功能,并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导课艺术的重要性。①
朱昕艳的《语文课堂“导入”行为研究》认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优质教学,实施优质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关乎优质教学的落实。论文结合“优质教学”“有效教学”两个维度,在新课程优质教学视点下对导入研究进行了初步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尝试。②
郭静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认为,研究导入教学就是通过整合课
程资源,在拓展开放性思维训练而进行的教学创新行为。他从理论上对导入进行研究,提出了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的作用及其应该遵循的原则,即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迁移性、简洁性等原则。并结合导入的作用和教学实践把导入分为激趣导入法、激疑导入法、感染导入法、知识导入法等多种类型。③
整个语文研究领域对导入艺术的研究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名师的导入艺术研究还略显薄弱。名师是高素质教师,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典范。学习名师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研究名师是当下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余映潮,知名语文教育专家,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400余篇,出版《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讲语文》等多本个人专著。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的艺术化处理,其创建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和总结出的“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④的教学设计思路,在中学语文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曾被全国中语会两任理事长张定远先生和陈金明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中青年语文教育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关于余映潮这位当下语文教育领域举足轻重的知名专家的研究成果是很多的。刘晋生《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启示》提出,余映朝“板块式教学”设计是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核心是学生主体理念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设计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坚持了简洁实用的原则。⑤
余映潮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是一座挖掘不尽的教育宝藏。而其独特的课堂导入艺术突破传统的课堂导入理论藩篱,不落窠臼,避免了“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出现,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有着深刻的研究价值。
二、余映潮课堂教学导入类析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诗意导入。
语文是缤纷灿烂、充满诗意的学科。诗意是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所谓诗意化导入,也就是在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与课文情感氛围相一致的、紧扣课文内容的导入方法。
(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趣味导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称,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力。新课标认为,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与掌握语文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语文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首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⑥
余映潮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先声夺人,牢牢抓住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一开始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心牢牢吸住,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使课堂成为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
(三)看似寻常最奇崛——直观导入。
直观性原则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原则,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直接感知教材内容、丰富感性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把生活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本质,形成科学要领的教学活动。⑦遵循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直观导入是实际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导入法,即在上课开始后,教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方法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三言两语便可直切正题。
这种方法是余映潮老师十分推崇的导入方法。余映潮老师曾说:“语文课开始的第一秒钟,就应该是迈出课堂语文学习的步伐。不要说些巅倒的话,不要说些无关痛痒的话。”但余老师也很清楚,过度使用直观导入,会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调动,影响下一步教学环节的进行。于是,余映潮老师对这种导入形式采用了艺术化的处理方式,赋予了其崭新的生命力。
(四)响鼓还要用重锤——释难导入。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这一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根据奥苏伯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但是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因此属于下位学习),实际上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尤其在学生学习较陌生的新知识,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时,先行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⑧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个别文章内容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普遍感到吃力,可谓教学中的拦路虎。俗话说“响鼓还要用重锤”。对于这类文章,余映潮老师采用释难导入的方式开展教学。
三、 余映潮课堂导入艺术遵循的原则及启示意义
新课程要求基础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优化自己的教学,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有部分语文老师忽视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缺乏对导入的针对性、生动性、趣味性、新颖性和艺术性等特点的思考,从而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没有效果。往往出现导入方式简单、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目的不明确;或者走极端时间过长、形式主义泛滥,导入与后面的教学环节重复;不能做到随机应变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这种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导入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确应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和深思。研究余映潮课堂导入艺术遵循的原则及启示意义,对纠正时弊,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追求目的性和针对性。
余映潮老师曾说:“教学中要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 所谓“实”地运用教材,也就是追求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导入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一节课,第一要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最大限度地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发挥作用。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最好的第一印象,关键是学生进入课堂的一刹那,需要教师以高超的课堂导入艺术唤起学生注意,酝酿上课的情绪,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投入课堂学习。
余老师的课堂导入少则几十秒多则两分钟,可谓惜字如金,惜时如金。而在这精炼的导入环节中,更是分秒必争,层层紧扣,上下衔接,任务明确。他的导入设计,一方面符合针对每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兼顾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可谓,步步体现教学意图,处处彰显目标意识。重视课堂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就有助于克服课堂导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设计的导语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使其不再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二)富有审美性和艺术性。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学生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而发生作用的。“中介”就是学生当时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好像一个三棱镜,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它的折射才对学生的心理发生作用。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要做到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在余映潮的教学设计中,朗读被作为一种实现上述要求的重要途径。他认为,朗读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和情感熏陶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气质的培养。他甚至提出:“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美的语文课。”在课堂导入中,余映潮就多次运用朗读的形式,尤其是学生齐读的形式,如在《我的叔叔于勒》安排学生齐读“普希金的个人简介”、在《律诗二首》中与学生合作吟读两首诗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导入中融入朗读用意重在以情动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以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内心的共鸣,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
(三)体现趣味性和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看出,新课程改革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得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就这样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转换注意方式和思维方式,及时调整状态进入新的阶段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及时营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本节课学习任务相适应的最高境界。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兴奋点。因此,课堂上导入的设计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甚至关乎课堂教学最终的成败。
余映潮老师课堂导入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配合积极,活动充分有序,气氛轻松自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趣味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余映潮老师的做法,可谓去时下流行之弊,行简洁明了之风,对当下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导入设计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注解:
①韩霞. 中学语文导课艺术初探 [D]. 曲阜师范大学,2009.
②朱昕艳. 语文课堂“导入”行为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2009.
③郭静.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 [D]. 河南大学,2011.
④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 [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215.
⑤刘晋生. 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启示 [J]. 晋中学院学报,2009,(2).
⑥李景阳.语文教学论 [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5.
⑦肖世民等主编.学校教育学 [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9.
⑧王振宏等主编.教育心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45.
参考文献:
[1]韩霞. 中学语文导课艺术初探 [D]. 曲阜师范大学,2009.
[2]朱昕艳. 语文课堂“导入”行为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2009.
[3]郭静.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 [D]. 河南大学,2011.
[4]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 [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215.
[5]刘晋生. 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启示 [J]. 晋中学院学报,2009,(2).
[6]王素娟.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探析 [D]. 首都师范大学,2007.
[7]王振宏等主编.教育心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研究
课题类型:一般课题
课题编号:[2015]-JKGHYB-082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