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囊癌的CT诊断分析

2016-12-01任飞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双鸭山胆囊癌征象

任飞(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胆囊癌的CT诊断分析

任飞
(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讨论胆囊癌患者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胆囊癌患者CT检验资料,总结其CT表现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特点,从而认识出现误诊的因素。结果:11例浸润型,30例肿块型,9例腔内型;CT分期:10例Ⅰ期、20例Ⅱ期、11例Ⅲ期、9例Ⅳ期。结论:分析胆囊癌患者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CT在胆囊癌的定位、定性诊断上的价值能提升,但在早期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

【关键词】胆囊癌CT诊断误诊

引言: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的胆囊癌。由于其临床表现和胆囊炎和别的胆道疾病差不多,所以容易出现误诊。随着普遍运用的CT,胆囊癌术前诊断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胆囊癌患者资料。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胆囊癌患者CT检验资料,当中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20例,患者为40~67岁的年龄,平均59.4岁。患者以右上腹隐痛为主的临床症状,占30例,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来复诊的10例,10例黄疸。6例食欲减退、体重下降,4例没有任何症状。查体:6例右上腹肿块,8例莫菲氏征阳性, 50例患者都行手术治疗,当中行根治性手术的有20例,术后病理:13例乳头状腺癌,37例腺癌。

1.2CT检验方法

为两门子SOMATIOMSENSETION-16排、美国GE HISPEED 的CT机型。扫描区域从剑突到耻骨联合,为10mm的层距,为10mm的层厚,为512×512的矩阵。部分病灶3mm薄层扫描。而加强扫描选用非离子造影剂2ml/kg静脉团注2mFs~3mFs。持续扫描,扫捕完成后病灶作冠状位、矢状位、多状面的三维成像解决。

2 结果

2.1CT直接征象

胆囊癌分三型:(1)9例腔内型,为0.5~2.8cm的病灶大小。存在胆囊腔,胆囊壁受侵,病灶由胆囊壁向腔内突出呈结节与肿块。(2)30例肿块型,为3.2~7.5cm的病灶大小,边界清晰的肿块,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生长的肿块,导致缩小或完全闭塞胆囊腔,肿块位于颈部胆囊能加大,肿块边缘见相对窄的低密度带环绕,加强扫描时肿块强化相对显著。(3)11例浸润型,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加厚的胆囊壁,不清晰的边界,不光整的表面,典型的肿块没有见到。

2.2CT间接征象

(1)直接受侵或远处肝转移的肝:间隙消失的胆囊和肝脏,肿瘤和正常肝脏组织分界不清,10例。(2)肝门区、胰头区腹腔淋巴结转移特别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为>1.5cm的直径,常合并胆囊结石,腹水产生,其加强扫描后优化不显著的肿大淋巴结,14例。(3)肝转移:表现为肝内几个大小不等、不清的边缘、不均匀的密度、不规则形态的低密度影,局部能融合成块,18例。(4)侵犯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头等部分管壁僵硬或产生软组织肿块,5例。(5)淋巴结肿大压迫胆总管产生肝内外胆管扩张,3例。

2.3把胆囊癌分为4期

Ⅰ期肿瘤只限于胆囊腔内,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病灶;Ⅱ期:肿瘤侵和胆囊壁的全层,和四周器官分界欠清晰,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病灶;Ⅲ期:肿瘤侵及肝组织,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病灶和侵犯别的脏器;Ⅳ期:病变侵及2个脏器或以上或病变侵及1个脏器或以上同时伴有远处转移。CT分期10例Ⅰ期、20例Ⅱ期、11例Ⅲ期、9例Ⅳ期。

3 讨论

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就是胆囊癌,多数发生在50~70岁的老年女性。不明病因。但依据研究资料显示,70%的胆囊癌患者的发病因素都与胆囊炎、胆结石一直物理刺激有关系,有些和黏膜慢性炎症、感染带有致癌物质的细菌等原因也有直接关系。在临床上胆囊癌没有显著的特点和特别的临床症状,所以70%的患者入院时基本上都属于中晚期,当中生存时间<5年的有25%的患者。在病理上胆囊癌其胆囊体积都正常,既能缩小也能肿大,此外其胆囊壁表现出不均的厚薄或者有显著的增厚。通常在胆囊的体部或底部集中胆囊癌的病灶,其病理特点关键以腺癌为主(大约为75%~95%);胆囊癌非常容易发生扩散,进而也许会侵犯邻近组织,关键出现肿块型与浸润型。

在临床诊断胆囊癌疾病中使用CT实施扫描,其能够清楚显示出肿瘤的边界、区域、大小、密度,同时还可以掌握胆囊癌的淋巴转移和对邻近器官或者组织的侵犯状况。因为胆囊癌也许会造成胆囊区发生不规则肿块、胆囊内发生高密度结节和胆囊壁发生不平均增厚等情况,所以使用增强扫描后胆囊壁显著加强和肿块不平均强化,这是CT扫描显示胆囊癌的关键标志。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CT检验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分析,能够判断出胆囊癌的种类、部位、形态、大小和靠近的器官所受到的伤害和转移状况。使用薄层与加强扫描时,胆囊癌的淋巴转移状况和转移分布范围更可以显示,对选定胆囊癌的手术方案和预后干预有关键指导意义。但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中CT检验存在必然限度,特别是在腔内出现的微小病变和息肉更是很难鉴别。所以,胆囊癌的诊断还要结合B超检验等方法,经过临床经验等来综合诊断,以防止发生误诊、漏诊。

参考文献:

[1]姜珏,周琦,刘百灵,等.胆囊癌的超声造影和增强螺旋CT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7):1083-1085.

[2]顾晓兰,王乃庆,桑雅荣,等.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33例报道)[J].放射学实践,2007,22(6):574-576.

[3]胥立兵,金彻,于凤凯.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4):66-67.

[4]汪海涛,吴元佐.螺旋CT对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493-495.

[5]Kumer A,Aggarwal S.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CT Finding in 50case[J].Abdom Image,1994,19(4):304.

[6]唐智中.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3): 278-280.

猜你喜欢

双鸭山胆囊癌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奋力描绘新时代双鸭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双鸭山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双鸭山大学”火爆网络
双鸭山市转型时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及组织病理学类型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