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设备维护管理相关思考
2016-12-01蔡东敏张益祥孔海洋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169
蔡东敏 张益祥 孔海洋(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169)
发电厂设备维护管理相关思考
蔡东敏 张益祥 孔海洋
(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169)
摘 要:近年来,电力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发电机组容量愈来愈大,发电厂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系统结构也变得愈来愈复杂,这给相关设备维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证发电厂设备维护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必然要对维护管理工作进行改革。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完善维护管理系统,促进维护管理工作达到更高水平。通过加强维护管理工作,让发电厂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以保证供电质量,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基于此,本文对发电厂设备维护项目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发电厂;设备维护;项目管理;标准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generating capacity growing,power plant size has expanded, the syst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ex structure, which poses new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maintenance. To ensure the equipment maintenance work fully effective, must be on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reform. By strengthening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work, keep power plant stable runn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ower, provide suppor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ssues related to power plant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power plant; equipment maintenance; project management; standard
1 发电厂设备维护管理概述
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存在密切关联,是社会稳定运行、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强,用电需求量愈来愈大,这给供电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发电厂是电网中的重要一环,是电力行业的源头,其生产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整体电力服务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发电厂设备维护与发电厂日常生产息息相关,设备维护管理通常涵盖两个部分,即不停机的日常维护与停机检修。日常维护主要是对设备进行保养,并排查缺陷隐患,从而为设备提供一个良性的工作环境。停机检修主要涉及到事后抢修管理及计划检修。目前,多数发电厂日常维护工作是以《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为指导。通过有序开展维护工作,将设备存在的潜在隐患排除,让发电机组保持持续运行状态。从大环境来看,仅仅实施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实际需求,这种传统维护管理模式也与电力市场发展相悖,并暴露出了一定问题。
2 设备维护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工作未形成标准
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集团也对下属企业进行了整合。然而,在整合过程中,相关管理规范却不能及时统一化,造成技术监督与管理出现脱节,缺乏专业技术管理标准作为导向,导致部分管理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条理不清。相关人员的设备维护管理意识还不够到位,认为设备维护管理仅仅是单方面的设备维护,未能将其与企业发展战略关联起来。多数企业经过整合后,依然以计划维护为主,无法根据企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出现了明显滞后。
2.2 维护投入不足
维护管理投入不足,给相关工作开展带来了阻碍。前期投入不足导致生产运行部门无法对设备情况进行充分把握,影响了设备采购质量,留下了基建隐患。设计过程中,前瞻性不足,导致维护系统出现功能缺失。另外,发电企业受到市场影响,整体效益逐年下降。因此,部分发电企业维护管理投资资金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使得维护工作出现了漏洞。更有部分发电企业迫于收益压力,对设备维护经费及检修经费有所限制,造成设备无法按时、按量得到维护。投入资金的不足,给发电厂设备维护管理带来了严重困难,影响了设备整体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2.3 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有待完善
发电厂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从大环境来看,发电厂设备维护相关人员数量有所欠缺,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量的需求。人员的缺失,导致工作量无法合理分配,相关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完成工作,工作压力较大。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业务培训时间不足,制约了相关工作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若将部分设备维护工作外包,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但维护成本、维护风险均会上升。为保证发电厂设备维护工作顺利进行,必然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来扩充维护队伍,以完善维护体系。
3 优化设备维护项目管理途径分析
从维护管理战略的特征来看,它具有快速性、灵活性、复杂性及集成性特点,而维护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则需要安全环境、资金投入、技术、管理组织、人力等支持。为让设备维护项目管理取得成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3.1 优化运作方式
采取面向需求的维护模式开展维护管理工作,以实现针对性维护,做到“有的放矢”。通过维护需求分析,让维护方案与实际环境更加贴合,以发挥方案的最大效用。面向需求的维护模式是多种技术、管理方法的集合体,通过综合性分析,将各种有效方法落实于维护工作中,发挥出不同方法的特点,以获取综合性收益。同时,以个体差异性原则为指导,根据不同的设备群,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维护。另外,面向需求的维护模式与发电企业集成环境息息相关,它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方向与企业战略目标是一致的。当然,面向需求的维护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需要相关技术、信息所支持。换句话说,发电企业应该对设备维护给予足够重视,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为设备运行提供一个良性环境,这样才能取得长远的效益。为让设备维护的内外部需求得以满足,发电厂内部应构建出专门的维护组织机构,以项目责任制度为导向,按照维护计划,落实维护管理方案。通过完善维护档案,对维护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为后续维护工作提供详实参考。
3.2 执行标准化管理
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维护管理标准体系,并以此为指导,促进维护管理运作规范化实施。同时,维护管理标准体系可为相关评价工作提供基准。设备维护标准化管理以程序为依据,以文件为载体、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为手段,通过构建最佳的检修秩序,确保实现既定的安全、质量、工期、费用等目标,从而恢复、保持甚至超越设备的设计性能标准,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让发电机组能保持长期稳定运行状态,将维护工作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其中Ⅰ级维修是对发电机组实施全面性解体检查和修理;Ⅱ级检修主要是对机组部分设备进行解体检查和修理,以排除设备潜在性隐患;Ⅲ级检修是根据设备磨损、老化规律,对机组进行重点检查、修理;Ⅳ级检修是对主要设备附属系统和设备进行消缺。Ⅰ、Ⅱ级检修周期为半年,Ⅲ级检修周期为3个月,Ⅳ级维护工作可不定期进行。
3.3 加强成本控制
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让发电企业获取稳定收益,为设备维护资金投入提供保障,并促使发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本管理过程中,需以责任制为导向。严格执行BFS++工单领料程序,以实现规范化管理。定期对材料使用情况及备件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性检查,进行动态性监控。结合现场实际工作量,对人员及维修器具进行调配。维护过程中,对实际支出与预算值进行定期对比,若发现偏差,则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若出现项目变更,需严格履行变更手续。同时将新技术、新工艺用于设备维护中,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
结语
对现有的电厂设备维护管理模式进行完善,才能让相关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作用,为发电厂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因此,需要对管理系统进行整合,通过资源整合,促进资源利用率提升,以此来降低企业维护成本及运行成本;要形成综合维护管理体系,可利用成本控制、需求分析、可靠性分析等现代化理论,设定合理的维护方式,并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以此来提升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许景彦.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J].广东科技,2013(2):46+49.
[2]李志超.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J].技术与市场,2015(2):140.
[3]董乔宇.关于发电厂设备维护项目管理的探讨[J].通信世界,2015(5):96-97.
[4]罗海波.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78-79.
[5]蒋存峰.浅析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要点[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5):69-70.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