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中的海绵景观初探
2016-12-01张慧芳
张慧芳
(上海道臣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10)
居住区中的海绵景观初探
张慧芳
(上海道臣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10)
以“海绵城市”在景观中的运用为切入点,从人居环境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出发,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把“海绵”这一概念融入到居住区的每一寸土地中。探讨了居住区适用的海绵景观形式以及相应的维护管理措施。
海绵景观;居住区;经济环保
1 引言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进入了公众视野,有关海绵城市的政策陆续出台。其中于 2015 年 10 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更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海绵城市的核心,实质上就是合理地控制降在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被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怎么来实现呢?实际就是六个字“渗蓄滞净用排”。
2 居住区海绵景观经济性
雨水的吸收利用尚属于一种新的、非标准化的项目,很难对其投资给出精确的划分和估算。投资费用对于开发商来说,是一个敏感而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为了雨水的利用而单纯设立雨水蓄水池,特别是地下式水池,工程投资较大。但如果把居住区内的景观绿地与“生态植草边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雨水滞留区相结合,所需工程量只是在传统绿地设计上稍加改善,投入资金较低。特别是利用“生态植草边沟”代替传统管沟收集输送雨水,工程费用可大幅减少。也可将传统的雨水管改为渗透管,覆盖土工布,周围回填砾石,在排水的同时逐步渗透把雨水还给大地。
居住区海绵景观设计主张:经济环保、留水蒸腾、自主呼吸、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把雨水还给大地。
3 居住区适用的海绵景观形式
3.1生态植草边沟
“生态植草边沟”主要用于雨水的前处理或雨水的运输,代替传统的管沟排水系统,枯时蓄水,涝时缓冲雨洪。总体上植草边沟都是指标准传输型,水力停留时间短,净化效果稍弱。
在一些建筑、道路边等绿化空间较狭窄的区域设置植物边沟。种植成片的耐旱又耐涝的本土多年生草花,自然灵动,随风摇曳,壮观而生机勃勃,成为道路或建筑边的独特风景。良好的植物覆盖能有效减缓雨水流速,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植草沟内应以石头铺于底部防止土壤侵蚀。“生态植草边沟”自然美观,需求空间较小,便于施工,造价低廉。
3.2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也称低势绿地,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雨水径流外排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种绿地对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质多未经改良。与“生态植草边沟”的“线状”相比其主要是“面”,能够承接更多的雨水,增加雨水渗透量,而且其内部植物多以本土草本为主。
“下凹式绿地”是一种天然渗透设施,具有透水性好,投资少,便于雨水引入就地消纳,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环境等优点。同时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流和净化作用。“下凹式绿地”结构设计的关键是控制调整好绿地与周边道路和雨水溢流口的高差关系。即路面标高高于绿地标高,雨水溢流口设在绿地中或绿地和道路交界处,雨水口标高高于绿地标高而低于道路标高。
“下凹式绿地”是面积较大的开阔空间,可以设计为草坪绿地,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供居民放松休憩。
3.3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相较于“生态植草边沟”和“下凹式绿地”来说更复杂,既是一种有效的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也是装点居住区环境的景观系统。因此花园内植物的选择既要具有净化功能又要兼顾观赏性,同时还应具有根系发达、耐涝耐旱等特点。“雨水花园”土壤多经过改良,加装填料以强化污染物净化效果和渗透能力。“雨水花园”拥有较长的雨水停留时间,净化水污染物效果很好,属于终端静流处理设施。
“雨水花园”多用于建筑及道路附近(距离建筑物至少3 m,以免浸泡地基),通过雨水的分散控制来缓解排水管的负担,并涵养地下水资源。“雨水花园”结构分为5层:100~250mm蓄水层、50~80mm树皮覆盖保湿层、250mm植被及种植土层、500~1200mm填料层及200~300mm砾石层。在下层砾石层中设置渗透管。上3层在降雨时蓄水储水保湿,通过土壤与植物的处理作用净化雨水,有效地去除雨水中有害物质。下2层可储存大量雨水,并逐渐将雨水释放以补充地下水,多余的雨水通过渗透管排走。
利用大面积绿地设计为低洼地的“雨水花园”,周围设计为缓坡绿地,挖土堆坡,既平衡了土方,又塑造了居住区的丰富地形。雨水通过缓坡上植被层层吸收、过滤和净化,最终流入其中,进行再次的自然过滤与下渗。雨水作为“雨水花园”主要水源,降雨期蓄水保水,降雨后平稳的渗透、蒸腾,让大地自主呼吸,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将“雨水花园”生态模式引入居住区中,充分展示了景观设计作为一种“人工自然”的生态介入,能够模仿自然特性和借用自然元素来构建人工化的生态新秩序,从而制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居住区环境。为鸟类、昆虫等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达到良好的生态效果。“雨水花园”是一种基于低冲击开发理念的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系统,其建造成本较低,且维护与管理比草坪简单,与传统的草坪景观相比,又能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
3.4生态树池、花坛
在道路两边或树荫要求较高的休憩区域,可将单个的树池作为一个生态滞留单位。树池内乔木的表土覆盖有机覆盖物(枯枝落叶、树皮、松针、木屑),有机覆盖物的应用,能极大地改善绿地环境,提高保土蓄水能力,促进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并控制就地扬尘。不仅提高了植物的生态功能,增加了景观美学性,同时也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建筑四周设计花坛并设置渗滤装置来接纳屋面雨水,既美化环境,又净化了雨水。在满足植物正常生长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渗透速率和吸附净化污染物能力较大的土壤填料,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4 居住区海绵景观的管理维护
居住区海绵景观的管理与维护成本也是相对较低的。为了符合生态规范,海绵景观中的绿化不需要高强度的维护,后期基本通过植物本身的功能来调节这两项工作。
首先,在种植初期清除具有侵略性的种子及杂草。一旦一个完整的植被覆盖成长,一年一度的除草可以逐渐减少。其次,在冬末春初时修剪植物枝干,可以把修剪的枝干作为土地的覆盖物,或者利用其它的处理方式。为了确保植物能生存下来,在刚刚栽植的几个月或异常干旱的季节,可以使用来自于屋顶收集的雨水灌溉植物。
5 结语
居住区内的海绵景观设计除了可以节约水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建设更好的人居环境,保持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产生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起到一定的教育和示范作用。
[1]车伍,程文静,李海燕,等. 城市住宅小区水景观建设问题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
[2]张炜,车伍,李俊奇,等. 植被浅沟在城市雨水利用系统中的应用[J]. 给水排水,2006(4).
[3]Prince Grorge's County.Design Manual for use of Bioretention in Stormwater Management [M].Lanover, MD:Prince George's County (MD)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nviroment Protection, 1993.
[4]王波,王炎,高建明.透水性铺装的透水体系[J].建筑技术,2004(7):531~532.
[5]肖明,白强林.建设海绵城市的举措与启示[J].绿色科技,2016(8).
2016-06-15
张慧芳(1984—),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TU986
A
1674-9944(2016)13-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