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2-01赵文东张泽尧

绿色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林场养殖职工

赵文东,张泽尧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广西 柳州 545006)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赵文东,张泽尧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广西 柳州 545006)

对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基于林畜、林禽、林药、公司加基地模式以及森林旅游等方面,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森林旅游

1 引言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农、林、牧、副多产业结合发展的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起到森林经营短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的产业效应[1],对促进生态林业发展、农民增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林场改革意义重大。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下属的国有林场之一,场内外林地资源丰富。截至2015年底,林场经营总面积约27093.9 hm2,其中场内林地面积13493.3 hm2,场外造林13600.6 hm2。林场活立木蓄积量131.80万m3,场内活立木蓄积量70.60万m3,场外活立木蓄积量61.20万m3,森林覆盖率83.13%。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载体。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推进,公益林占场内林地面积比重将逐步提高,商业性年采伐量将逐年下降,届时林场经济收入将受到影响,发展林下经济是增加林场经济收入、安置富余职工,实现因养林而养人的重要途径。

2 林下经济概念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林下特有环境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种植和养殖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菌类)物种[2],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养殖的循环经济模式。

3 林场发展林下经济优势

3.1 地域优势

三门江林场位于广西中部,地处北纬24°10′~24°27′,东经109°26′~109°48′之间,跨柳州市城中区、鹿寨县和来宾市象州县,南北长31 km,东西宽27 km。地处大瑶山弧形山脉东翼延伸出来的丘陵地带。林场以丘陵地貌为主,其中多为中、低丘。林地土壤以寒武系的砂岩、砂页岩及泥页岩发育成的红壤为主,为酸性,质地中壤或中重壤,以中、厚土层居多(≥40 cm),腐殖质层一般小于5 cm,土壤肥力中等,适宜多种农作物和林木生长。

3.2 交通优势

林区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随林区周边村屯道路硬化工程的推进,部分林区道路特别是主干道实现了硬化,有利于农林产品和物资的运输。

3.3 劳力资源充足

林区周边村屯较多,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大。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4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三门江林场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509 hm2,年产值3500万元,惠及林农339户近600人,林农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树立养殖示范户7户,培育林畜、林禽、养殖示范带动点5个。主要模式如下。

4.1 发展模式

4.1.1 林畜模式

以职工林下养猪、养牛为主,生猪年出栏量近2000头,牛年出栏近15头,年产值近800多万元。

4.1.2 林禽模式

以职工林下养殖鹌鹑、肉鸽、鸡,鸭为主,年产土鸡7万羽、鸭4万羽、鹌鹑2.5万羽,年产肉鸽1万羽,年产值近1200万元。

4.1.3 林油模式

在新造林当年,充分利用林木郁闭之前的有效空间,引导职工、周边农民种植花生、芝麻等作物,以作代抚,以短养长,充分有效利用林地,年均种植面积近800亩,实现产值近200万元。

4.1.4 森林旅游模式

以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区位优势,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农家。年收入800多万元。

4.1.5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充分利用林场松树资源,每年实现松脂采割、加工产值近500万元。

4.2 存在的问题

4.2.1 品种繁杂,无特色

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林场职工、家庭或社会个体经营为主,林下种、养品种繁多,生产的产品不具特色,销售模式为自产自销型,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市场竞争力不强。

4.2.2 基础薄弱,规模小

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提倡职工自行自由发展,职工发展林下经济基本以户为单位,无合作,林场不参与。职工根据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选择的林下经济模式,由于手持资金较少,发展的产业不成规模。

4.2.3 设施简陋,不健全

在林下经济发展中,部分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水、电、路配套设施不健全,存在有水无电、无水无电无路等,而且林区道路路面狭窄,致使出行和货物运输极为不便,林下产品外运困难,制约了规模化发展。

4.2.4 产销不畅,风险高

产品占据市场份额小,产业与市场对接难,市场效益无法保证。由于营销手段落后,销售网络不健全,林下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导致职工不敢轻易扩大生产规模,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林下产品往往处于增产不增收或增收不增值的状态, 制约了林下产业的发展。

4.2.5 扶持不足,发展难

一是缺乏资金扶持。林场林下经济有少部分职工从事经营,而且均以户为单位自主经营。职工手头资金量少,无法大规模发展林下经济。二是缺乏技术指导。长期以来,林场职工发展林下经济,大部分经营管理技术都是靠自己摸索,或是模仿他人做法,或是看书、网络、电视等自学,管理经验技术匮乏。

5 发展构想和对策

5.1 发展构想

根据林场林地资源情况,以自治区实施林下经济“十百千万”富民增收行动为抓手,在确保森林资源承载力,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科学发展,重点发展林畜、林禽、林药、森林旅游等发展项目。通过培育经营能力强、产业项目有潜力的经营户,通过龙头基地带动职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5.1.1 林畜模式

在现有示范基地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整合扩大养殖规模。重点打造导江林场龙团林站养猪、养牛两大基地。

5.1.2 林禽模式

在现有养殖示范地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升级,扩大养殖规模。 重点打造马步林场竹筒林站养殖基地。

5.1.3 林药模式

一是通过考察选择药材品系高,质量好、适宜林场种植的药材,通过引种试验,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如草珊瑚、两面针种植。二是充分利用林场组培厂技术优势,分场场部、站点周边资源优势,引导扶持职工大力发展铁皮石斛种植。重点在导江林场、马步龙母生态休闲观光区实施。

5.1.4 公司基地模式

考察引进有实力的公司,以公司+职工+基地合作模式发展。重点在导江、江口分场。

5.1.5 森林旅游

一是以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委托柳州市管理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提升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及景区科普文化建设,将公园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圣地。实现逐年增收,促进生态及人文建设。二是充分利用林场马步水库、龙母水库资源优势、地域区位优势,规划实施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产业。

5.2 发展对策

5.2.1 科学规划,稳步发展

根据林业厅林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林场实际,充分调研、广泛征集职工发展意见建议,科学合理地规划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和目标。

5.2.2 完善机构,搭建平台

建立健全林场林下经济管理机构,加强领导,搭建起对内指导发展、对外宣传的发展平台。

5.2.3 加大扶持,树立示范

积极争取上级林下发展资金,通过上级资金扶持,林场提供借贷等多种措施加大林下示范点扶持,以点带面扩大发展,确实增加林农收入。

5.2.4 整合包装,打造品牌

以林下管理机构、合作社为平台,整合、包装打造林场林下经济品种、品牌,加大对外宣传,通过实体店面、订单生产、电商、微商等多种营销手段,扩展营销渠道。

5.2.5 科技创新,提高品质

选择好发展品种、品系,以科技合作与创新为支撑,现实品种良种化、养殖科学化、品质优良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1]张 静.发展林下经济对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意义[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171~173.

[2]翟明普.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1(3):47~49.

[3]陈启明.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下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问题的探索[J].绿色科技,2015(7).

2016-- 作者简介:赵文东(1980—),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营林经营管理工作。

S727.3

A

1674-9944(2016)19-0076-02

猜你喜欢

林场养殖职工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加强国有林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职工摄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