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定向越野智能培育研究

2016-12-01涂志芳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定向越野

涂志芳

(华夏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22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定向越野智能培育研究

涂志芳

(华夏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223)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定向越野训练进行研究,以H校定向越野体育选项课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每10人一组分为A对照组、B实验组、C实验组和D实验组等4组,分别采用“常规智能+常规体能”、“多元智能+常规体能”、“常规智能+强化体能”和“多元智能+强化体能”训练,通过以上分类进行了1个学期的针对性训练,在五个比赛场地进行比赛,记录了针对性训练前比赛成绩和针对性训练后比赛成绩等2组数据。应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以多元智能训练为主的B实验组和D实验组定向越野成绩要高于以强化体能训练为主的C实验组,以“多元智能+强化体能”并重训练的D实验组定向越野成绩要高于以常规智能训练的A对照组。通过多元智能培育,寓教于乐,提高了定向越野教学效果、增强了运动者兴趣,进而提高了定向越野比赛成绩。

定向越野;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培育

2003年,国家教育部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审议修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

作为必修课程的主干课程,田径类包括田径、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等课程。在《方案》说明中明确指出,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增大学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主干课程“领域”化,必修课程“学科”化[1]。

定向越野作为一种新兴的户外运动项目写入《方案》,并随后其课程在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中陆续开展,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设置了定向越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对象以及学时安排,有的学校以专选课的形式组织教学,有的学校以运动队形式开展教学,有的学校以俱乐部形式或体育选项课形式安排课程。

作为一种体能与智能并重的运动,本文拟研究智能因素对提升定向越野运动成绩的影响,为定向越野运动教学和运动员选拔提供参考。

针对《方案》中规定的定向越野必修主干课程的运动训练展开,定向越野在十多年的发展中,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定向越野的基本技术和体能的培育上,对于定向越野运动智能方面的培育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重点就“智能”因素对定向越野运动训练的影响展开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定向越野智能培育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1.2.1.1调查工具以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专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调查工具,该工具包括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8个维度:

1)语言智能指的是对语言的掌握以及应用的能力。

2)节奏智能体现在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辨识能力、记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数理智能体现在对数字去处的能力和对逻辑思考的能力。

4)空间智能指的是对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方向的辨别能力,特别是对色彩、形状和空间位置的准确感受。

5)动觉智能主要体现的是人体协调、平衡以及肢体表达的能力。

6)自省智能主要是对自我的正确意识和评价。

7)交流智能是对他人表达、动作的敏感性以及对此做出有效的反应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对环境的辨别、分类、利用能力[2]。

1.2.1.2调查情况选取了H校定向越野体育选项课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该班是全校各学院各专业的学生通过自由选课组建的临时班级。将该班级学生分为A对照组、B实验组、C实验组和D实验组4组,每组学生10人。

研究初分别利用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测评问卷对4个组别的学生进行测评,经过1个学期的分组针对性训练后,再次对4个组的学生进行测评。分别发出测评问卷40份,回收测评问卷40份,有效测评问卷40份,有效率100%。

1.2.2实验法2016年春季学期对H校定向越野体育选项课的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2.2.1实验初试对该班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10人1个组,分成4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测评工具对所有成员进行测评,分组统计分析,分析其“多元智能”的差异性。同时,只统一向学生进行了定向越野基本技能和基本规则等理论教学之后,选择了H校校园内、邻近高校校园内和森林公园等5个训练场地以比赛的实验方式,记录各组比赛成绩。

1.2.2.2实验控制对4组学生分别进行针对性训练:

1)对于A对照组,实行“常规智能+常规体能”训练;

2)对于B实验组,以“多元智能理论”8个维度进行专项训练为主,即采用“多元智能+常规体能”训练,在语言训练方面,结合本小组的定向越野情况进行演说、倾听等活动,并要求成员积极查阅与定向越野相关的实战经验,写出训练体会;在节奏训练方面,让全体成员在训练之余欣赏一下音乐,唱一下歌,播放一些音乐,一起打打节拍,辨别一下音调;在数理方面,通过定向越野测量、目测数据等训练,通过一些活动,开展推理和因果关系的训练;在空间方面,让全体成员辨方向、走高难度的迷宫和玩拼图,加强想像力训练、绘画设计等训练;在动觉方面,训练触摸、手势、表演、操作和运动等,加强全体成员的运动能力;在自省方面,要求全体成员在定向越野训练之后内省,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在独处时反思;在交流方面,要求全体成员能够在定向越野活动中和平时活动中理解关心他人、加强交流沟通、分工合作;在自然观察方面,通过辨别定向越野图形,加强分类管理,提高辨别能力训练;

3)对于C实验组,以定向越野专项体能强化训练为主,即采用“常规智能+强化体能”训练;

4)对于D实验组,采用“多元智能+强化体能”训练,即突出多元智能和强化体能等双重训练,在智能训练方面采取B实验组的训练方式,在体能训练方面采取C实验组的训练方式。

1.2.2.3实验再试在为期1个学期的针对性训练之后,让4组在H校校园内、邻近高校校园内和森林公园等5个初试训练的比赛场地,在仅将标志位置改变的原路线进行比赛,再次记录4组比赛成绩。

1.2.3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19.0对“多元智能理论”测评工具及针对性训练前后比赛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分析4个组成员在多元智能各维度上的差异以及接受不同训练方法后的成绩差异性。

1.2.4对比分析法结合问卷调查研究和数理统计法研究,通过多角度对比分析,研究“多元智能理论”训练在定向越野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为高校定向越野体育选项课教学提供参考,也为高校定向越野代表队选拔提供参考。

2 结 果

2.1定向越野各组成员之间多元智能的差异性在对4个定向越野组成员进行“多元智能”测评后,应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4个定向越野组多元智能方差分析

从表1所示分析:本研究的4个组别除在多元智能的节奏智能、自省智能等2个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在其他6个维度和平均值上均不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本研究进行了多重检验,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4个定向越野组多重检验

从表2所示分析:A对照组成员与其它3个实验组成员在节奏智能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A对照组成员的节奏智能要优于其它3个实验组成员;在其它3个实验组中,D实验组成员的自省智能要高于另2个实验组。

综上所述,虽然4个定向越野组在多元智能的个别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维度不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对照组的智能相对实验组更有优势,从而减少了对针对性训练之后定向越野成绩的影响,保证了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2.2多元智能训练对提高定向越野成绩的影响通过以上分类定向越野体育选项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个学期的针对性训练,在5个比赛场地进行比赛,记录了针对性训练前比赛成绩和针对性训练后比赛成绩等2组数据,应用SPSS进行两两之间的t检验和4个组别的方差分析,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4个定向越野组针对性训练前后成绩分析

从表3所示分析:1)横向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在5个比赛场地同一路线上,无论是在针对性训练前比赛,还是在针对性训练后比赛,5个定向越野组的比赛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2)纵向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在2个比赛场地同一路线(标志设置位置不同)上,4个组别在针对性训练后的比赛成绩与针对性训练前的比赛成绩上存在差异(P<0.05)。经过多重检验,4个组的成绩差异如表4所示。

表4 4个定向越野组多重检验

从表4所示分析:在同一比赛场地、同一比赛线路上,B实验组在“多元智能+常规体能”训练之后,成绩提高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智能+强化体能”训练的C实验组;D实验组在“多元智能+强化体能”训练之后,成绩提高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智能+强化体能”训练的C实验组和“常规智能+常规体能”训练的A对照组。

3 分析与讨论

3.1关于定向越野运动教学效果的研究《方案》将定向越野列为田径类运动项目,在师生直觉印象中,田径项目训练枯燥,就是跑一跑、加强力量训练,没有多大兴趣,因而教学形式比较呆板、教学效果较差。

虽然定向越野在田径运动基础上,突出娱乐性,但研究者大多都集中在体能训练上,对于智能方面的研究,大多只是通过强化训练,巩固运动者对标定地图位置确定的能力。

同时,因为定向越野进入高校较晚,普及率较低,研究者将研究点突出于提高认识和提高兴趣上,但大多都是扫盲式和宣扬式的,无法从运动者内在因素着手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本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着眼该项“从头到脚都在运动”[3],通过多元智能中的语言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节奏智能、自省智能等培育,提升了定向越野的教学效果:

1)言语表达方面,成员之间的运动经验交流,对于成员个人水平的提升和团队合作的培养都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在成员撰写运动总结和倾听经验总结之中,对个人的技能是一次很好的巩固;

2)逻辑推理方面,通过计算、实验、比较、定向越野相关游戏、使用证据、提出并验证假设、归纳与演绎推理,使得定向越野教育活动从抽象到具体,运动者更能在意会中掌握技术要领;

3)视觉传达方面,通过概念图、图表、艺术方案、隐喻思考、视觉化、录像、幻灯、视觉呈现等培育,运动者可以有效地融入定向越野的基本技能,如拇指法,可以更精准地找到标志点;

4)自然观察方面,通过与定向越野相关的访问生态园、环境研究、关心植物与动物、户外工作、寻找自然规律等培育,可以帮助运动者通过分析标志点周边环境而快速地找到标志物;

5)音乐节奏方面,通过演奏音乐、节拍歌、唱歌、口哨、拍手、分析声音与音乐,运动者可在音乐的海洋中享受自由的感觉,在轻松的智能培育中感知定向越野的快乐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提升了参与定向越野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6)自知自省方面,运动者通过自我评价、个性化体验式学习、独立研究、讨论感受、自我反思,可以在独处中体会到定向越野运动带来的满足感,愉悦心情,增强学习的动力。

3.2关于定向越野运动竞技水平的研究在国际定联徒步定向赛事规则中,定向越野是正式承认的比赛项目之一[4]。作为一种智慧型体育运动项目,它是一项集智力与体力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要求运动人员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5]。

当前,定向越野运动大多是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为了提高定向越野的比赛成绩,研究者将精力主要集中在运动员的挑选和技术研究上,力求挑选到智力和体力双优的队员,并通过精湛的技术以获得比赛的胜利,尤其在确定站立点技能方法研究中,致力于研究了90°法、截线法、后方交会法和磁方位角交会法、记忆法、拇指辅行法、借线法、借点法、导线法等多种方法[6],现有的研究大多在这些方法上进行强化训练和创新。

本研究从运动的竞技性要求出发,着眼于定向越野的智能因素,不仅仅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还突出集体分工合作、竞技心理等影响竞技水平的因素:

1)在身体素质方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对身体动觉智能的培育,如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舞蹈、体育活动来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实际上就是对定向越野运动者体能的一个补充。在B实验组和D实验组中实施的多元智能训练,同时也使身体素质得到了训练,一定意义上讲,对于提高运动者定向越野竞技体能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

2)“多元智能理论”交流智能维度的精髓在于分工合作的培养,通过参与方案讨论、合作学习、团体性定向越野活动,获得同伴的指导并互相分享感受,体现了技能性运动的要求;

3)通过有意识的交流智能培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定向越野运动成绩,突出运动竞技性,特别强调在团队遇到困难时、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多元智能培育(尤其是节奏智能和自省智能的培育)可使运动者完全沉浸在一种休闲感之中,可以明显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掌握定向越野的基本技能,体验到定向越野运动的休闲性,使学生参与定向越野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提高了定向越野的教学效果。

2)“多元智能+强化体能”并重训练的训练方式最有效,提高了定向越野的训练质量。作为一项智能与体能并重的运动项目,定向越野运动比赛除了智能培育之外,也需要在体能强化培育上下功夫。

4.2建议

1)本研究是直接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实验,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结合定向越野运动自身的特点,通过实践,研究出适合定向越野运动个性化的多元智能培育方式,以提高培育效果。

2)后续研究者可以在智能培育的基础上,探索体能培育新思路,体智双培,进一步提高定向越野运动的训练效果。

[1]章翔.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再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1-133,142.

[2]简波,徐勤儿.“阳光体育”语境下定向越野课对大学生多元智能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1-2,5.

[3]赵国刚.定向越野教学中四种能力培养的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167-168.

[4]朱建清,戴光天,高巨华.我国学生定向赛事竞赛组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6(1):69-73.

[5]于庆洋.分析制约定向越野课程开展的因素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4):155-157.

[6]王昕光,赵勇.影响定向越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因素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9):247-248.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ultivation of Orienteering Based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TU Zhi-f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Huax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23, Hubei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re used to study the orienteering training, and to H school Orienteering Sports Elective Course students in the class for the study, groups of 10 each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 B experiment group, C experimental group and 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other four groups were using "conventional smart and routine physical",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routine physical", "General smart + enhanced physical"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enhanced physical" training, above Classified targeted training, competition venues in five games, after recording the first targeted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results targeted training competition results and other sets of data. Application of SPSS19.0 data T test and varia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up B and group D with the multi-intelligence training mainly had higher scores than the group C, which was based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physical train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 was trained with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the strengthening physical fitness. The resul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intelligence training group. Through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 cultivation, edutainment, improve the orienteering teaching effect, enhance the interest of the athlet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orienteering competition.

orienteering;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intelligence cultivation

G807.0

A

1004 - 7662(2016 )11- 0061- 05

2016-10-05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2016年度校级科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6026)。

涂志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定向越野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冬奥会视域下我国残疾人越野滑雪运动发展对策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拖拉机越野
北汽越野独立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全国冬运会越野滑雪四冠女王—李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