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关于太极拳挤劲之研究
2016-12-01谢远基
谢远基
挤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概念,研究太极拳挤劲的本质和特点,对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意义深远。
挤劲是采用离心力进攻的手法之一,它在太极拳八种劲法中是相当重要的,练太极和运用太极劲时,是不能没有此劲的。学习太极拳的_个重点,就是对挤劲的理解、领会和掌握。什么是挤呢?《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云:“挤者乃以肱部(即小臂)挤击人身之谓也,为推手中主要动作之一,不可过高或过低;挤生于敌捋己之后,故欲挤之势足,先须故意任彼捋足而变挤挤之;挤亦可用于人靠之后;但挤不能用手臂之力,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其姿势圆满,勿生棱角,顶悬身正、沉肩含胸、尾间收住、上身勿向前仆,免失重心;若用力挤,则己臂反易为敌借劲,故艺高者能将挤气贯于人之足部,使人处于背势,身体不得自由;其发可用长劲、沉劲、截劲等。惟初学推手,在四手中泰半缺挤一手,故推手盘圈不甚圆满。”
杨班侯在《八劲解》中云:“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声铿锵。”郑曼青先生云:“乙趁势平屈右肱成九十度角,形向甲胸前前挤,堵其双腕,并以左手移抚肱内,以助其势。”
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云:“进右步,向右方,同时右臂曲肱向外前挤,垂肘,大指约对鼻部,右腿随同前屈。”
陈微明《太极拳术》云:“(承捋势)右手随动,手心随转,向上向内,左手随动,手心随转,向下向外,左手心距离右手脉门二寸许(此即时挤),两手同时向西挤出。在语言学上,挤字则有拥推、排挤、合力向前的意思。”
徐致一先生将挤定义为:“是一种向前而又向下用力压迫的斜线动作。”
顾留馨先生将挤定义为:“挤是进攻的手法,挤劲是我用力尽量挤去的意思。”其实,挤作为一种操作方法和行功状态,横跨于任何一门太极功法的修炼。
用现代的定义式语言来说就是,挤是人体在意识的引领下,用柔劲压住敌攻来的手脚而使其劲发不出来,通过特定的吐纳方式、规范的肢体动作与外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所产生的,相对于人体重心点而呈现出的一种由内向外的膨胀、圆撑、饱满、平衡的弹性存在状态,是在调心、调息、调形后利用地球万有引力及其反作用力将在腰胯主宰(丹田鼓荡)下的内劲通过一手传递并集中达到另一手前臂或身体的相应部位,贴住敌人不使对方滑动而猛然发力,将敌击出的一种具体修炼操作方法和劲力方式。
一般而言,挤之劲点在前臂外侧,劲法要横,即“挤要横封”。比如陈式太极之单手逆缠挤,如金刚捣碓的第四动作的左手;单手顺缠挤,如揽擦衣最后一动作的右手、单鞭最后一动作的左手等;双手逆挤缠,如初收后斜行拗步的第二动作;双手顺缠挤,如左插脚第一动作;勾手单手挤,如单鞭第二动作的右勾手、搂膝拗步第三动作的左勾手等。杨、武当、吴、武、孙、赵堡等太极拳中也都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挤法。比如“揽雀尾”、“搂腰拗步”、“扇通背”等招式都含有挤劲。
从广义而言,挤劲所运用的身体部位不局限于手臂,一些宗师认为只要贴近朝里挤压之法皆可认为是挤,故肩、背、肘、胸、膝等皆可挤。捋劲有能攻善守、贴身而发、距离短、防不胜防之优势。太极拳挤劲的本质其实就是人体各部分和体内各系统在意识引领下对地球万有引力和其反作用力的最大限度的尊重、服从和运用。它是太极拳各种劲力的借势进攻的重要形式,在整个太极拳修炼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从劲力本质上看,挤劲具有以棚为根本的特性。挤劲是在棚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劲别。无论是陈、杨、武当、吴、武、孙、赵堡太极拳,还是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一百零八式太极拳,都以“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这八劲为主要劲力方式,都认可是棚劲是太极拳的本劲。其中,“棚、捋、挤、按”为四正手,是进攻的主要劲力,“采、捌、肘、靠”为四隅手,是化打合一的主要劲力。
在这些劲力中,棚劲为根本,其融合在其他七劲之中。挤劲更是如此,其形成和拥劲有着密切的关系。挤劲本质上是棚劲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有搠劲浮力与阻力的特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有的宗师认为:“棚劲向前下方滚动就产生挤劲,此为化解捋劲之法。”学界认为,先棚才能后挤,欲挤非先有搠劲不可,即挤为搠挤,要用单手臂外侧挤,也可用另一只手放在前手臂脉门上或大臂处合力由内向前向外挤发。挤的动作手臂略斜,用手臂逼住对方的两肩头和胸部,其劲势像一条横杠封锁在对方胸前,使对方不得化解而为我所制,而棚的动作手臂要平,这两个动作是有所区别的。
发挤劲时手臂要成弧形棚开撑圆,做到虚领顶劲,精神贯注,心气下沉,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合裆松胯,须以腰脊为轴心,通过两腿的虚实变化,由裆劲的辅助来完成。至于挤的角度、方位、轻重,力的大小等,种类甚多,在应用时须加注意,否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正如杨澄甫宗师《太极拳使用法》第三节之“揽雀尾挤法”云:“由前势,设敌人往回抽其臂,我即屈右膝,右脚变实,左腿伸直,左脚虚。腰身长起,随之前进,眼神亦随往前略往上看去,同时速将右手心翻向上向里,左手心翻向下,合于我之右腕上,乘其抽臂之际,往出挤之,则敌必应手而跌矣。”“捋化挤发”、“挤劲破捋”、“以挤破挤”、“以挤破探”等,这些技击用法都离不开先棚后挤、挤中含棚的。
(二)从战力形式上看,挤劲具有合劲性。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太极拳挤劲具有合劲性的重要特点。“十八在诀”所谓之“挤在手背”,只是讲挤之形式,是指单手向前棚劲弹性不够.采用另一手帮助,将后手贴在前手内侧来增加压强,合力而挤之,非不讲整体劲力也。
从本质上而言,挤劲不是用手臂局部的力量,挤的劲力必须来自腰腿的整体劲;挤劲如果是手臂局部的,很容易被敌人利用,在一定意义讲还不是真正的太极劲。
首先,挤劲的合劲性是相对于挤力而言的。挤力出于骨筋肌肉,劲蓄于丹田经络。骨筋之拙力是局部的,僵硬的,比较容易分散的,难于传递的。太极挤劲则是人体内部精、神、意、气、力之间的和谐统一,是整体性的,容易集中的、灵活的,周身贯通的。正如《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云:“挤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
其次,挤劲是修炼者通过调心、调息、调形后利用地球万有引力及其反作用力将内劲整体集中在前小手臂。太极拳用挤必须近身,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两手、两肘合力和腰腿、背尾之合劲。对此,太极名家陈鑫也曾说:“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肤。是一股,非有几股。”这里陈鑫认为,劲就是发于心的一股气,不是很多股,挤劲更是如此,具有明显的整体性。
最后,挤不仅仅是外形动作,还是意识精神主导上的饱满。练习太极拳,不管是哪一式,都要在精神意识上入静放松。也只有精神上入静放松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体会出内在饱满的整体性挤劲。
(三)从主客观关系上看,挤劲具有意念指挥的特性。从运动主体上看,太极拳的挤劲是一种在人的意念指挥引领下实现的劲力。意念是大脑的一种机能,是建立在客观世界之上,通过语言、形象、动作等形式的反馈、构建、重组、优化,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的工具。
练习太极拳之挤,是在意念的主导下实现的。正如太极名家陈鑫反复强调的那样:“劲,即气之发于心者。”“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出发。”只有通过意念导引的放松、松展,让全身各个脏器有序地运行松展,让肌肉韧带、关节处处松开拉长,才能产生由内向外的膨胀、撑圆、饱满、平衡的弹性挤劲。
对此武禹襄说:“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心为驱使,神为主帅。”在这里,武禹襄阐述了练习太极拳时意念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了挤劲的意念主导作用。修炼时要意念先行,先有意念,而后有动作。心是一身运行之主宰,在练习挤劲时,一举一动都是在意念的指挥下,将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和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
无论是挤劲的练习,还是挤劲的运用,都要在阴阳哲理指导下,以意念引领为主导,以整体协调、内外如一、圆转自如之神、意、气、劲来完成,以此可以应对在推手、技击中遇到的千变万化。正如太极名家陈鑫所说:“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
(四)从动力上看,挤劲具有源于腰腿的特性。拳谚云:“腰胯为主宰,梢节领劲。手从腰出,劲大如牛,腰在手后跟,劲大如雷霆。”挤劲之成,依赖于修炼者腰胯虚实转化的灵活。从运动形式的角度看,太极拳挤劲具有很强的腰部(丹田)主宰的重要特点。正如王宗岳宗师在《十三势歌》中所指出的:“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武禹襄宗师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云:“气若车轮,腰如车轴。”挤劲对此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挤劲以腰为主力,前后两手只起棚撑作用,犹如推重物,不用腰腿劲则无法得力,推挤时要注意虚领顶劲,立身中正,尾间收住,上下相随,身不前俯,手稍上起,专注一方,用腰劲带动全身,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上下内外、精、气神合而为一,核心技术都在于腰脊进退、起落、旋转,即挤劲源腰腿。双臂无论是上挤、下挤、平挤,腰(丹田)皆需在内气鼓荡中进行推挤。发短挤劲时甩尾扣首,其劲在腰腿。发长挤劲时舒臂展体,命门后弹。即以腰部(丹田)为核心,下盘沉稳,靠腿劲后蹬将力上传,然后以腰部(丹田)旋转(内气鼓荡)带动周身发劲,达于前小手臂(背),而非小手臂(背)局部之力,挤劲是身体从下到上、从内到外爆发出来的整体劲。杨班侯、金仁霖等宗师认为,发挤劲时前手臂是一点也不用力的。其奥妙之处,皆是腰部(丹田)主宰之合劲,所谓挤劲源腰腿是也。
(五)从发劲时机上看,挤劲具有灵活机动性。挤劲在表面上看可以是直劲,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圆弧形的,多角度、快速挺进的劲力,是通过自身的饱满,不给对方凹凸和断续的地方,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点,不是死的点。特别是挤劲在应用时,在腰的主宰下,挤的时机要看对方动作的变化而变化。挤劲若加上步法一起灵活运用,其威力则会达到最大,技击的效果会达到最好。当然脚下进步一定要迅速、灵活,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贴近对方身体,踏进对方中门,同时后腿迅速蹬地拧裆转腰催动身体带动手臂旋转向对方重心点发挤劲。在进攻对方时上步要上得深远,前脚落地要踏实,后脚蹬地重心前移和挤劲发力要快,使对方猝不及防。挤时脚欲进,上自领之,且中部应之,上下合之,一进无有不进,一退无有不退,一静百骸听令。只有做到挤进有方,灵活机动,后退有余,才能在技击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对方在我右前侧,左腿在前,双手按我肋部。(因为此时使用插脚时双手上开正好露出右肋,所以对方乘机来攻。)我向右转身,右脚外摆,落在对方左腿里侧,双手顺缠,以开变合,松肩沉肘,压在对方两臂弯的上边,双手向对方胸部挤去。技击时上步动作慢或动作表现过大,或者身体倾斜、手脚快慢不一,都容易被对方觉察,从而使自己受制于人。挤时要求做到灵活巧变,其速度、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可因敌而变,可轻重、可刚柔、可快慢、可虚实、可忽隐忽现,变幻莫测,来去无踪。正如《太极拳术十要》所指出的:“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正如拳论所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此乃太极拳挤劲使用的至高境界。
(六)从劲力特点上看,挤劲具有中正松沉性。中正松沉是挤劲的基础。正如宗师所云:“挤破捋劲主进攻,夹脊脚面要放松;寅卯相合出挤劲,轰然之劲大无穷。”立身中正、脚下生根、与大地之气相接的松沉劲是挤劲之本,是其基础劲、底层劲。如果没有做到立身中正,身上没有松沉劲,没有充分利用好地球万有引力及其反作用力,就没有挤劲的整体性。有了立身中正、松沉到位,腰(丹田)这个在全身九组关节中处于中心部位才能发挥出承下启上牵动挤劲的重要作用。正如《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对第六势“挤”所云:“捋之劲将尽时,右手掌随转翻向胸部(较棚式为低),左手掌贴于右肱内部(左手臂较棚式为平),随腰腿势,两臂向前挤出。屈右膝成弓步,右步实,左步虚,沉肩垂肘、虚灵顶劲、含胸拔背、眼神前视,尾间中正,气沉丹田。”挤劲时一定要做到下盘稳健、灵活,立身中正、松沉,内含棚劲,不用拙力,手掌要轻灵不可太紧,顶劲要领起,精神要贯注,做到形神兼备,保持立身中正,含胸塌腰,屈膝松胯。通过后腿前蹬,后脚借大地的反弹力,迅速将力前冲,拧裆、转膝、转胯、转腰,传于肩肘,将力达于手臂,前腿重心要平衡稳健,膝盖与脚尖上下成垂直线,不可向左或向右偏,身体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在发挤劲时要整体一家,同时用力。发挤劲之时的身躯除了腰骶部,全身躯都是放松的,身躯仅仅是传递由下而上劲力的材料而已,身躯没有主动的向前移动的力量,就像四面八方都有支撑一样。正如《十三势行功心解》所云:“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此外,太极拳挤劲的松沉是相对的,即松沉是相对于以不影响气血运行和不影响挤的动作准确规范为标准的,要求做到似松非松、松而不懈、松中有紧、紧中有松,“上虚、下实、中间活”。从推手、散手或技击的角度看,只有具有相对松沉性,挤劲才能在借力打力、四两拨动千斤的太极技击中发挥出神奇巧妙之境。
(七)从技击形势上看,挤劲具有借势进攻性。技击是太极拳的本质属性。从太极拳产生的那一天起,张三丰、陈王廷、王宗岳、陈长兴、杨禄禅、武禹襄、李亦畲、孙禄堂、杨澄甫等等,一代又一代的太极大家,就对它的技击内涵进行着不懈地追求、寻觅、研究,从而推动太极拳不断地向前发展。
棚、捋、挤、按为作为四正手,是进攻的主要劲力。挤劲则是太极拳实战技击中一种借势进攻的劲。挤劲是用来破解捋劲、采劲和捌劲的劲法,挤劲与水的无孔不入或者是水往低处流非常相似。技击时挤劲在反拿或者是反摔的时候用处非常大,在被动的情况顺势下一个挤劲挤进去,往往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达到己顺人背的效果。其发劲点主要体现在手臂。
一方面,挤劲运用时的部位是与敌人相接触的自己前方的手臂,另一手则置于该手臂的内侧,以此作为技击时引导贯通来自腰(丹田)腿的整体性劲力。另一方面,挤劲是顺势而为之劲力,往往是在自己的一条手臂被敌方控制了(比如受到敌方之捋了)或者自己的一条手臂有牵制敌方等其他的作用的情况下,同时出现了可以进攻敌方的机会,但这条手臂却无法有效攻击时,才巧妙顺势而使发挤劲的。
太极拳挤劲的技击运用是千变万化的,既可以用以破解敌方对自己的捋,也可以在自己捋敌方后使用,还可以在自己的棚、按及其他攻击等之后使用,而且,挤劲是具有很多形式姿态的,不仅仅是前方手臂横着才是挤,只要是两手交迭,无论是否发劲,都是属于挤。挤劲在技击时,应因对方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和太极拳技击八法的其他几种技法交替灵活运用。
挤劲最擅长与典型的,应该认为是化解对方对自己的捋劲。比如对方用采劲将我手臂采拿住以后,我重心前移用被采拿住的手臂向对方身体用力的方向旋转挤发,将采拿之势破解掉,再顺势将对方挤发出来,此势为“以挤破采”。又比如对方向我出拳击打过来时,进攻的力度过大,我就避其锋芒,先采用捋劲顺其势将来力化掉,然后将对方引至身前,抓住空当,再突然向外挤劲发力将其挤出,达到避实击虚、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效果,此势为“捋化挤发”。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挤劲的借势进攻性。
综上所述,作为八劲之一,挤劲是太极拳的核心借势进攻要素。太极拳的挤劲是通过正确的调心、调息、调形获得的,是通过推手和散手学会运用的。在有明师或高人指点下,修炼者正确地勤加练习体悟,太极功夫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