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一词是怎么来的
2016-12-01梅青
梅青
“长征”一词是怎么来的
梅青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最后,红军三个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红军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造了革命力量,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但红军在长征前动员和开始后一段时间里,是没有“长征”这一称谓的,总部所发的命令、训令中,称作“突围”“反攻”,又叫“西进”。1935年2月8日的《遵义会议决议》中,仍称之为“突围行动”。从红军官兵的回忆文章看,也有多种说法,如“突围行动”“长途行军”“西征”“战略转移”“开辟新的根据地”等等。
“长征”一词最早出现在1935年5月间。其时红军一方面军已入四川,红军总部以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抨击四川军阀欺压彝族同胞,宣示红军的民族平等政策和严明纪律。《布告》采用六言骈句形式,通俗简明,朗朗上口,易记易传,内中第一次将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作了“长征”: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自从《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使用“长征”后,渐次传播开来。1935年6月12日,四方面军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西征军万里长征,屡克名城,迭摧强敌。”
7月,红军总政治部的《红星报》,发表了题为《以进攻的战斗大量消灭敌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的社论,社论中也使用了“万里长征”一词。
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主席在会上说:“从瑞金算起,12个月又2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最多的走了2万5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以后“长征”频频出现在了毛主席的讲话、文章中。毛主席还写过脍炙人口的七律《长征》。此后,“长征”成了红军从江西到陕北战略大转移的专用名词,广泛应用在讲话、文件、文章、报纸、刊物,以及教科书中,一直延续至今。
(摘自《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