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卫生类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新模式
2016-11-30陈晓靓
【摘要】医用化学是高职卫生类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从高职医用化学的教学现状出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高职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构建教学的新模式,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培养高素质、跨时代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用化学 教学现状 新模式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32-02
医用化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使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使学生在化学的有关领域打下比较广泛和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后续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1-2]。美国著名医学家精辟总结“人类的形态和行为等都是由一系列各负其责的化学反应来决定的”。确实,人体由五大化学物质组成,即蛋白质、糖类、脂肪、水和无机盐,人体宛如一个微型精密的化学实验室,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化学反应[3]。当人体患病时,体内的化学反应总是随之改变。所以,学好医用化学知识,才能为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培养高素质、跨时代的医学人才。
1.医用化学的教学现状
1.1 医用化学的课程设置
由于专业医学课程多,学制短,时间紧[4],医用化学的学时一再压缩,我院现已压缩至36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10学时)。加之近年来教材不断改版,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覆盖面不断加宽,使得教学体系中有限的学时与不断膨胀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很大,学生的学习在无形中易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最大限度地传授医用化学知识,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个医用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5]。
1.2 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我们对2015级的学生进行了“医用化学课程开设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据统计,文科生占62.65%,理科生占10.04%(对常见化学名称的读法及化学符号的书写也不能全部正确地进行判断),中职推优占19.15%,中职单报高职占8.16%。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化学素养普遍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之前的化学教育与高职层次的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衔接,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我院实行的是文科生与理科生混班教学,在教学进度及知识难易程度的把握上,给任课教师带来很大困扰,也加重了除理科生以外的其他学生的自卑心理。
1.3 教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本校从事医用化学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毕业于师范类院校的化学专业,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甚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满堂灌输,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少。同时由于课时少,教学进度快,学生基础差,课堂教学内容难以当堂消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1.4 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据调查,医用化学教学方法传统老套,“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课堂上基本上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少使用多媒体和有关软件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化。而且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高职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大量消减了医用化学等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从而加大了医用化学的授课难度。
2.构建医用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2.1 突出专业特色,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
目前我们所用高职医用化学教材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过多,而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内容不多,有的教材虽然渗透了部分医学内容,但总体没有摆脱“纯化学”的教学体系,不利用培养适用型技能型的高职医学人才。医用化学教学理念主要是为后期课程服务,为临床工作服务,淡化化学,坚持“必需、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6]。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后期课程和临床工作的需要,对一些教学内容如渗透压、缓冲溶液等内容应要求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并且能够应用相关理论简单的解释一些临床现象,而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共轭效应等可以删去不讲,同时也要适度补充医用化学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等资料,使教学内容有较多的补充和更新,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高职学生的现状,要提高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2.2.1 按生源类型分班,分层次教学
文科生和理科生化学基础相差甚大,同一堂课,往往出现文科生觉得进度太快,内容太深,难以接受,而理科生觉得进度太慢,内容太浅,不耐心听讲的矛盾局面。对此,教师也难以平衡文理生的教学难度和进度,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有必要文理生实施分班教学,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学[7]。通过分班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文科生学情现状酌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放慢教学进度,并对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高中基础化学知识进行适当补充讲解,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结构,降低学习难度,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2.2 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按照“六步法”组织教学
在教学组织上,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角色扮演,按照“任务驱动”形式,发挥团队作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教学[8],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有计划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有评价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2.3 案例导入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自始至终都在提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医用化学课程本身就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的综合,但课时相对来讲甚少,所以将案例教学法导入式教学法运用到医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深入分析为核心[9],则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效果。
2.3 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任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考核是手段不是目标,但考核方式对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为实现培养目标,卫生类高职化学课程的考核应重视学习过程中“定性”评价的导向功能[10],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将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方式有效结合,能够使学生在评价中感知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就感和乐趣,同时也使学生在“过程性”评价方式中体会到教师评价和指导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评价,摆脱应试学习模式的束缚,达到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重目的。
2.4 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教学质量
2.4.1 提高教师的医学知识修养
我院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类院校的化学专业,不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将化学教学贯穿于医学教学体系中。所以授课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医用化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使之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从实际中寻求适宜的教学案例,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2.4.2 提高科研水平,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总开展深入的医学化学研究是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体现化学与医学紧密联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现代医学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
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进行医用化学的学科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结合,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文华,黄涛.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园,2014,15:66-67.
[2]周群华,陈丽会.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2014,17:329.
[3]李真真,魏碧蓉. 本科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2,9(5):198-201.
[4]刘梯楼. 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63-64.
[5]董玉红. 提高护理专业文科生医用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 化学教育,2014,8:43-46.
[6]薛会君,刘德云. 医用化学[M]. 科学出版社,2014:2.
[7]许小青. 高职护理专业文科生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28(2):80-83.
[8]旭良.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职教通讯,2012,27:24-26.
[9]时惠敏,袁静. 高职高专医用化学课堂导入例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3):51-52.
[10]黄晓英.高职院校化学类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61:7-8.
作者简介:
陈晓靓(1983-),女,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化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