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预习之我见
2016-11-30程方文
程方文
【摘 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掌握预习的方法技巧,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学生在新课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方法和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思考,经过预习就能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笔者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述了预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帮助。
一、通过预习能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加深理解已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旧知识与新内容之间常常存在紧密关联。所以,通过预习能够复习旧知识,发现已学知识有不明白内容,可以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并能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为学习新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师在讲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这节课的内容时,让学生进行预习后,就会明白:用来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这句话中已经包括了在六年级上册学过的旧知识:什么是比、两个比相等是什么意思、怎样求比值等内容。学生要想学好和理解新知识“比例的意义”,就需要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什么是比、怎样求比值。如果这些知识已经忘记,通过预习就要加以补习,这样能巩固所学知识,并为新数学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预习能找到重点、提高效率,增强听课的针对性
学生在预习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不明白、难以理解的问题,这就能找到本节课新知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在教师讲课时对有关知识点进行重点听讲,这样能极大地提高新课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的内容前,可让学生准备大小相同的三张正方形纸,第一张平分为2份,并要给其中1份涂好颜色;第二张平分为8份,并给4份涂好颜色;第三张平分为16份,给其中8份涂好颜色,再按照要求写出分数。然后再把这3张纸叠放在一起,就能够看出三张纸涂色部分的面积大小是相同的。学生可能会有疑问:三张纸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也同,但是三张纸最后分的大小却是相同的,这是为什么?有了这个疑问,再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新内容的学习,学生就能在听教师讲课时有了重点,学生就会把分子分母的变换规律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为听课的重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自然也就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通过预习培养好习惯、提高信心,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学生在预习数学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思考和练习,长久坚持下去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数学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同样重要。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就能知道新知识学习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就可以有重点地听课和选择地做好课堂教学笔记,就能提高学生学好新知识的自信心,从而有效改变学习的被动和不利局面。通过预习学生就能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听课,就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预习的过程,不管学生是否能学明白新知识,学生都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印象,再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分析,学生就能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通过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跃起来,学生由以前怕老师提问,就会变成抢着回答问题来自我表现其能力。这样就使数学讲课不再单调枯燥,课堂教学成了学生能力自我展示的舞台。
四、加强预习方法技巧指导,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的能力,教师就要加强预习方法技巧的指导,通过正确科学运用多种预习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预习的效率和质量,并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一是运用任务落实法进行预习。也就是教师安排预习任务,学生按照任务进行预习。这样能做到有针对性。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要能提出既有预习效果,又有提高学生兴趣的预习任务。布置的任务可表格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预习。二是运用温故知新法。就是复习旧知来带动新知的预习,这样既能理解新知识,发现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复习巩固与新旧知识的联系。三是运用动手实践操作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来学习新知识。如,运用通过拼图、剪纸、折叠、画图、测量、移动、比较、观察等活动,来感悟体验新知识。
总之,课前数学预习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愉快和轻松,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更有针对性,并且通过预习能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长珍.小学数学教学课前预习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
[2]祁正荣.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3(33).
[3]陈天淡.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