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医学高等院校人文教育的探析

2016-11-30王晓玉苑鹏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专业课医患

王晓玉+苑鹏

【摘 要】我国医学高等院校,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生物医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医学高等教育中侧重于科学教育和技术层面的训练,相对忽视关爱病人、关爱生命的人文素质培养。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在医院不仅仅是感受先进的医疗手段和仪器,对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由于医护人员人文素养方面的匮乏,导致医患关系愈发紧张,这就要求作为培养医护人员的医学院校在大学期间的除了要注重专业培养,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积极推进人文教育,使培养的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医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医学高等院校;人文教育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培养医学专业学生教育中侧重于科学教育和技术层面的训练,相对忽视关爱病人、关爱生命的人文素质培养。我国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体制中,除了基础课,专业课,仅有一些思想政治类课程,缺乏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课程;而在西方国家,人文课程在医学院课程所占的比例美国为20%~25%,英国、日本为10%~15%。

人文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简单的思想政治类的教育,而是指在校期间,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开设的帮扶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学会生存,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在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得到培养和熏陶,成为受病患、社会欢迎的人。

一、我国医学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足,只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的教育

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是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但是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是合格的教育,尤其是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将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这就要求高校对人的教育更加重视。正如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包括大学教育中抽出的,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他是怎样看待教育这个行业的呢?孔子曰:“君子不器”,指的就是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般,只有一种用途,而应该多才多艺,能够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此,孔子很重视对弟子进行全面的教育,他的各项教育活动始终围绕着教学生做人而展开,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人”,这里指的成人,是指教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完美的人,学习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同一类人,而是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看来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中,教育认识与实践中有一种误解,以为人文教育就只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因此,出现人文学科课程学时及比例不合理

由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一直奉行“专才型”培养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强调“知识本位”“技术至上”,而忽视了医学专业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内涵。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都埋头与繁重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外语的学习,对人文社科类知识更是无暇顾及,严重影响了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目标的实现。据调查显示,10所医学院校人文课学时占总学时数平均数14%,而国外医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有1/3为人文学科课程。我国有些医学高校虽然开设了人文课,但也仅仅是开设了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社会学,并未开设更能培养学生并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的思维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务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的人文性课程,使他们对遇到的各种情景最透彻的理解。

3.我国医学高等院校专业课与人文课程之间没有良好的横向沟通

我国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是以专业课占据优势,导致专业课的学习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学生没有时间和经历关注更多的课外知识及社会实践活动,而专业课老师并未很好地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缺乏敏锐的思考能力,缺乏批判性看待问题的能力,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学生忽视了病人的情感体验及其社会属性,只见病不见人,对病人缺乏同情心,不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为病人思考。

二、医学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这是国际高等医学教育重视人文教育和课程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

现代医学治疗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医学人文素质,例如高尚的医德品质,辩证灵活的医患沟通技巧,应变自如的医疗法规知识以及心理、社会服务能力等。同时,对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给医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给医学生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这是国际高等医学教育重视人文教育和课程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和应对了现代医学对治疗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2.医学的目的决定了必须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医护人员的社会作用不仅仅是给予患者身体上医疗救治,更多的提供人文关怀。目前,我国面临医患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医学院校开展人文教育能有效的缓解医患紧张的关系。医患关系紧张,有患者方面的原因,但作为医患关系的主体的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的缺失有着直接的责任,在告知家属或者在病患询问病情时,不耐心拒回答,漠视病患的知情同意权等,对病患的呻吟或者请求表现出冷漠或者是无动于衷。这就需要医学高校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学生的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人文教育,克服重医轻文的错误观念,把培养医学专业素质与培养医学人文素质放在同等地位,使医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我们也应该将人文与医学糅合,在日常教学过程加入能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沟通能力、感恩、国学、通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课程,或者以选修课程教育形式展开。在新生刚入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心态、国学教育、通识教育为主;大二至大四的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适应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专门有侧重、按层次逐步推进,逐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情商指数,使学生在上大学期间能得到较好的人文素养提炼,养成爱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并学会与人沟通、换位思考、懂得倾听和善于表达等专业知识以外的必备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一个受同学、老师、患者、社会欢迎的医学人才。因此,我们作为培养医学生的高校,也应该将人文与医学糅合,使培养出的医护人员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彭红,胡凯.我国与发达国家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孙英梅.人文课程建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05期

[3]王乾.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专业课医患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