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兴趣

2016-11-30张蕾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兴趣优化数学

张蕾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也是从兴趣开始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所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关键词】数学;兴趣;优化;设置悬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也是从兴趣开始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所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那么,在农村数学教学中没有普及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前提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下面结合我所学专业及教学实践谈点儿体会:

一、关爱学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往往是从这一学科的老师开始的。如果学生喜欢该学科的任课老师,那么他也会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所以我们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起这一点,用“爱”来激发和维护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生活上关心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崇拜老师,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赞扬,或者与老师在课堂之外有所交流、接触,学生都会表现得很兴奋,对这一学科也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一下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动机。

(二)学习上帮助差生

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成绩好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会表现得很强烈。而对于那些学习很吃力的差生,则会对数学的兴趣表现的越来越消极。所以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差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讲课时多注意他们;提供给他们较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对这部分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堂练习及时的检查讲解,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补救;对学生存在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表扬、鼓励。这样从点点滴滴中帮助差生,他们就会逐步转变,渐渐喜欢上数学,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设计有趣多变的课堂导入

万事开头难,精彩的课堂导入,课就成功了一半。学生注意力能迅速集中,如在教学一年级: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只要你们从1数到20就能知道它是谁”,学生们一脸疑惑但又兴致勃勃数到了20,老师把这些数字连成了一只兔子,这样即复习了数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再例如教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快乐的动物旅游团一行32个人来到了森林饭店。森林饭店的主人猫咪笑呵呵地告诉导游“:我们饭店里还有5张空桌子,请随便坐。”导游猴儿一听急了:“才5张桌子,我们这么多人坐得下吗?”猫咪一听也不知该怎么办好了,它转向屏幕,向小朋友求救:“聪明的小朋友,我这里每张桌子坐8个人,他们32个人能不能坐得下呢?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最后指出:可以先算一算32人要坐几张桌子?算式是:32÷8。这节课,通过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兴趣。

三、把游戏穿插到课堂中,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辅以游戏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两位数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异同”知识点时,我先准备了3个小头饰,在课堂上选一名平时特别马虎的学生饰懒洋洋,而平时比较认真的学生饰喜洋洋。可随意叫一名学生饰村长。“村长”先给“懒洋洋”出一道进位加法“36+27”,粗心的“懒洋洋”就把个位相加满十的小“1”给忘了,结果得数是“53”,“村长”和“懒洋洋”争论起来,可由喜洋洋来评理。喜洋洋讲明白了,用红粉笔在十位的右下边标出小“1”的位置。粗心的学生就会记住这个小“1”了。退位减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再如在教学一年级满十的加法时,开始学生掌握不好,我们做了1棵果树,上面结满了五颜六色的果子,每个果子上都有不同的数字,让学生进行摘果子比赛。回答对了,喜欢的果子就是他的了。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果子,你争我抢地回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习了知识。

四、适当的激励评价,促使学生快乐学习

“说得好”、“说得很有道理”、“讲得真精彩”等赞扬和激励的话加上教师身体语言的交流,就能点燃学生的情感火把,使他们真切地获得自信与成功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对于说错的学生,也决不能漠然置之,要想方设法减轻学生因发言不好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在适当时候再给机会,让他们尝试获得成功的欢乐。激励评价也可以来自同伴的。和谐的课堂文化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还需要同伴之间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激励评价还可以来自自我的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时,应让学生明确:首先要肯定长处,不要谦虚;其次要承认差距,不要虚伪,并且要敢于发言,不要保守。

五、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从“会学”中获取知识的源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引导学生“会学”,并使学生从“会学”中获取知识的源泉,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事先让学生用硬纸板自画自剪直径为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的圆,并准备好一条带子和直尺。课堂上,教师按照课本的方法,演示圆在直尺上滚一周,再用直尺量带子的长度,记下来,最后算一算每个圆一圈的长度分别是它的直径的几倍。既要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又要动脑筋想,还要为得数的差异争得面红耳赤,然而他们在争论后醒悟过来,发现规律以后,任凭怎样算,结果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时教师便乘势揭示什么叫圆周率,并告诉学生,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已经推算出圆周率的植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据。通过演示、讲解和学生自己操作与推导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心直径×圆周率”的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避免了被动地接受,生吞活剥地背公式、记概念,而且活跃了思维。由于学生自己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体会到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从而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步由“乐学到会学再到学会”。

六、创设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来看,6到12岁的儿童虽然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却是一个抽象、系统、逻辑性强的学科,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展示给他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难以接受,以致丧失对数学的兴趣。但数学本源于生活,它植根于生活,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创设生活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利用两个小朋友分月饼,先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一人两个月饼,请其他同学用数字来表示每人分的个数,同学写“2”。重新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一人一个月饼,请其他同学用数字来表示每人分的个数,同学写“1”。重新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同学用数字来表示。这时学生开始出现争议,有同学说“一半”,有同学说“半”等等,形形色色、各种各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激发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兴趣优化数学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