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企业经历新旧切换渐成创新“引领者”
2016-11-30
德国媒体称,中国企业分成了新旧两个部分。旧的往往是国有企业,从事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等行业,大多存在僵化、负债高、受地方或国家政策影响、腐败和创新周期漫长的问题。同时,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年轻企业乘着中产阶级需求不断增大的巨浪前进,它们属于国际投资者的宠儿,因为它们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市场地位以及强劲的增长速度。
邱震海: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一个中国经济,多种转型形态”的情形。有的企业依然活在老的形态中,依赖出口,距离智能化很远,日子自然过得很差。而有的企业则开始与智能化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结合,因此不但日子美满,而且信心满满。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走上新经济的转型之路。
外国学者对中国大规模基建回报情况看法相左
英国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讲师阿迪夫·安塞尔等四位学者最近发表论文指出,中国当前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大手笔的投资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回报。尽管中国当前基础设施项目的建造速度与规模超过了很多富裕国家,但巨额投入带来的却是巨大的资源浪费,飞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诸多隐忧。四名学者通过对遍布中国各地的95个道路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研究,并将这些项目与其他国家的806个交通基建项目比较后发现,在这95个基建项目中,有75%的项目都存在成本超支的现象,且实际成本平均超出预算成本的比例达30.6%。
邱震海:基建投资素来是拉动国家经济的有效法宝,古今中外皆然。只不过,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形态下,基建投资虽能短期拉动经济,但最终还是需要实体经济予以实质性拉动。而在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由于政府高度介入,一旦有基建投资,那就意味着政府投资的大规模介入。所以还是谨慎为好。
英媒:中国千禧一代品位改变 新旧经济间差距扩大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的重大结构性转变依然以老工业基地去产能为主,但与此同时,一系列较小却重要的转变正合力打造一个由技术、互联网和大约4.15亿千禧一代的消费选择推动的生机勃勃的“新经济”。相关数据显示,欣欣向荣的“新经济”企业——以消费、保健和IT行业的企业为主——与状态低迷的能源、材料和工业部门“旧经济”骨干企业之间的盈利能力差距今年有所扩大,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幅度。
邱震海:众所周知,中国中年以上年龄段的人,由于经历过穷苦时代,基本上都养成了“有钱不敢花”的习惯。在这种消费习惯主导下,中国的产品,尤其是消费品基本上是以廉价为主要特征。而新一代年轻人则基本没有这种意识,他们以品位为主要诉求,若在国内买不到好货,他们就宁可跑到国外去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产品就不能以廉价为主要特征,而必须应对消费者已经升级了的消费习惯。这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日媒:三星Note7停售, 华为获益vivo崛起
日媒称,世界最大智能手机制造商韩国三星电子停止生产和销售战略机型,正在对全球整个手机行业的势力版图构成影响。比如在美国市场,作为三星的竞争对手,苹果的股价出现上涨,还有观点认为,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东风。从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企业来看,华为全球份额排在第三位,正在追赶三星和苹果这两强,而vivo和OPPO这两个新兴企业也在迅速崛起。
邱震海:世界手机市场这几年已经形成了“苹果、三星、华为三分天下”的局面,苹果手机今年的销量也不如往年,三星手机最近的爆炸丑闻无疑将使这一局面再次改变,而华为将是这一改变的直接受益者。华为成功有其自身创新的多重因素,三星失利则有其罔顾质量的致命问题。华为的成功和三星的失利,给我们太多的启发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