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酯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6-11-30刘红美李红月王清
刘红美+李红月+王清
【摘要】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及银杏内酯低、中、高剂量组。采用一次大剂量酒精灌胃制作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来评估银杏内酯对小鼠肝脏的作用。结果:模型组血清ALT及AST水平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动物模型复制成功。银杏内酯中、高剂量组AST、ALT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肝组织MDA明显高于空白组,SOD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杏内酯中、高剂量组肝组织MDA均低于模型组,SOD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杏内酯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脏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银杏内酯; 酒精; 氧化损伤; 保护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16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4.091
酒精性肝损伤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主要肝损伤病因,过量饮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银杏内酯是银杏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银杏内酯是强效的特异性PAF拮抗剂,可与PAF竞争受体,发挥保肝的作用[1],银杏内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等药理作用[2]。本实验通过观察银杏内酯对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肝组织肝脏丙二醛(MDA)、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以明确银杏内酯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40只SD雄性小鼠,体重18~22 g,购自三峡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要试剂:银杏内酯购自宜昌康正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 ml/支,批号:1408143),酒精度42%(V/V)稻花香白酒,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ALT、AST检测试剂盒,MDA、SOD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BS-350,中国迈瑞公司),离心机(TG16-WS,上海卢湘仪公司)。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 将40只SD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模型组、银杏内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
1.2.2 给药方法 空白组、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10 d,银杏内酯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采用银杏内酯0.4、0.8、1.6 g/kg灌胃,连续10 d,第11天隔夜禁食后,模型组和银杏内酯各组小鼠白酒灌胃0.016 L/kg(6.72 g/kg),空白组灌胃相同剂量的蒸馏水,3 h后处死。
1.2.3 血清AST、ALT及肝脏MDA、SOD测定 小鼠断头处死后,迅速心脏采血与分离肝脏,-80 ℃保存备用。心脏采血后,1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清,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ALT、AST。取肝组织0.3 g,观察其病理变化,将剪碎的肝组织在玻璃匀浆管中匀浆,再将匀浆液离心1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分装待用,分别按MDA、SOD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肝组织蛋白含量,通过计算可求出样品中的MDA的含量及SOD的活力。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SPS 1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鼠血清AST、ALT水平比较
模型组血清ALT及AST水平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动物模型复制成功。银杏内酯各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均低于模型组,随银杏内酯剂量增加,小鼠ALT、AST水平降低。银杏内酯中、高剂量组AST、ALT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2 各组肝组织MDA、SOD水平比较
模型组肝组织MDA明显高于空白组,SOD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杏内酯中、高剂量组肝组织MDA均低于模型组,SOD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2.3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光镜观察空白组肝组织形态学正常;而模型组可见紊乱的肝细胞索,肝细胞肿胀变性,胞质疏松,胞质内可见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和水样变性,小叶内片状坏死,毛细血管及汇管区内胆管胆汁淤积,汇管区大量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门管区有不同程度的小胆管增生,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银杏内酯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而银杏内酯中、高剂量组表现为肝细胞点状或灶状坏死,甚至有的仅有肝细胞变性和点状坏死,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3 讨论
肝脏是酒精吸收后的主要代谢场所,对酒精发生生物转化作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存在活性氧和自由基清除抗氧化系统,自由基清除剂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乙醇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较复杂,普遍认为抗氧化损伤、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免疫损伤等起主要作用[3]。乙醇作为一种强烈的氧化应激源,在代谢过程中诱生出大量的自由基,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自由基的氧化破坏有关,是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4-5]。过量饮酒,当超过机体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时,氧化损伤难以避免,其中以肝脏的损伤最为严重[6]。
本研究采用酒精急性肝损伤模型,一次大剂量酒精冲击(42% V/V,0.016 L/kg)和禁食联合造模,其机制除与乙醇早期干扰肝脂质代谢外,还与禁食引起肝脂肪动员有关,引起糖原含量降低,加速糖异生合成脂肪[7-8]。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本研究发现,预先给予银杏内酯进行干预,银杏内酯中、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可见银杏内酯对急性酒精性肝氧化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MDA是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之一,MDA也是反映肝损伤程度的有效指标,其含量越高说明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越强,受损越严重[9]。SOD为自由基清除剂,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减弱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本研究预先给予银杏内酯进行干预,银杏内酯中、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肝组织MDA明显较低,肝组织SOD明显较高,说明银杏内酯可提高肝组织SOD水平,降低MDA水平,从而有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的银杏内酯可以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和肝组织MDA水平,并能提高SOD水平,结合光镜观察结果,说明银杏内酯起到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为临床上银杏内酯用于防治酒精性肝细胞氧化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杨鹏飞,陈卫东.银杏内酯B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5):121-123.
[2]吴碧莲,陈玲珑,郑鸣.银杏内酯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作用研究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1-14.
[3]黄庆科,林菊生,陈必成.血红素加氧酶1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7):490-491.
[4] Loguereil C,Federieo A.Oxidative stress in viral and alcoholic hepatitis[J].Free Radic Biol Med,2003,34(1):1-10.
[5] Reinke L A.Spin trapping evidence for alcohol-associated oxidativestress[J].Free Radic Biol Med,2002,33(10):953-957.
[6]粱相珍.大蒜多糖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广州:暨南大学,2010.
[7]邱萍,刘平平,孔德松,等.复方银杏制剂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4,28(3):373-379.
[8] Zhao M,Huang J M,Yang X F,et al.Compare the two models of carbon tetrachlorideliver injury and alcoholic liver injury[J].Chin J Public Health,2004,20(11):1343-1345.
[9]刘光建,王璐,王菲菲,等.鱼腥草多糖对小鼠肝、肾、心肌和脑组织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8):207-210.
(收稿日期: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