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2016-11-30刘鸿飞
刘鸿飞
【摘要】 目的:比较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再手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复位与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再次手术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其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5%,无再次手术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4.5±12.9)min,出血量为(281.4±33.8)ml,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卧床时间为(11.9±1.9)d,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髋关节置换术虽然手术开展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但能够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再次手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 内固定术; 髋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02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4.015
在老年人群中股骨颈骨折是多发且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在股骨近端骨折疾病中约占50%[1-2]。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以及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当前该病的发病人数也逐渐增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是该疾病中的主要类型,常规保守治疗下会加剧褥疮、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肺部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故当前临床多以外科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3]。有研究表示针对年龄相对较小患者多选用手术复位与内固定治疗方式,年龄相对偏大者主要采用髋关节置换术。为进一步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预后效果以及对术后再手术率与并发症的影响,本次研究针对64例患者分别开展了两种治疗方式,现将治疗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患者中男9例,女23例,年龄60~83岁,平均(71.2±5.8)岁,左髋骨折14例,右髋骨折18例,车祸致伤11例,高处摔伤21例,Garden分型为Ⅲ型19例,Ⅳ型13例,损伤至开展手术时间为5 h~11 d,平均(4.1±0.7)d,其中19例患者合并慢性内科疾病。对照组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60~82岁,平均(71.4±5.2)岁,左髋骨折12例,右髋骨折20例,车祸致伤12例,高处摔伤20例,Garden分型为Ⅲ型者20例,Ⅳ型者12例,损伤至开展手术时间为6 h~10 d,平均(4.3±0.5)d,其中20例患者合并慢性内科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2)依据Garden分型为Ⅲ型或Ⅳ型,确诊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3)损伤至开展手术的时间≤14 d;(4)损伤前患者能够正常行走。
排除标准:(1)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2)确诊为病理性骨折者;(3)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样本在手术前均给予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依据手术方案完成术前准备措施,给予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取仰卧位,于臀部加垫软枕保证局部有效抬高。在C臂辅助下牵引患肢复位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后采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经皮内固定,完成固定措施后将皮肤组织逐一缝合。试验组患者给予髋关节置换术,取侧卧位,选择髋关节后外侧或外侧入路,在骨折部位暴露后对髋臼及股骨髓腔进行处理,植入全髋或半髋关节假体,关节复位后将皮肤组织逐一缝合。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详细记录两组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再次手术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判定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分数设置为0~100分,90分或以上者为优,80分或以上者为良,70分或以上者为可,70分以下者为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87.5%(28/3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基本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4.5±12.9)min,出血量为(281.4±33.8)ml,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卧床时间为(11.9±1.9)d,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老年患者的再次手术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无再次手术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3/32),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主要由于伴随年龄的增长人体骨密度会逐渐出现下降趋势,长期骨密度流失便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导致股骨颈的耐受程度下降,一旦发生外力伤害便极易引发骨折情况[4]。同时,老年人肌肉组织会逐渐退化,髋周肌群能力减弱,自身的抵抗能力受到严重的抑制,进而加重了骨折的风险[5]。保守治疗方式要求患者长期卧床,进而增加了褥疮、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故临床治疗多采用外科手术方式。
髋关节置换术中包含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6]。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操作方式较为简易,但部分患者会发生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伴随日常活动髋关节也会受到严重的磨损,所以在年龄偏小的骨折患者中多倾向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促进骨折愈合,抑制股骨头损伤等优点,手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较短,能够有效抑制并发症发生。但由于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所需要的手术时间通常较长,并且术中的出血量也会增多,对患者机体要求更高。内固定手术通过螺钉置入保证有效的固定效果,该种手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比较所需要的时间较少,并且出血更少,但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修养,加重了发生并发症的危险,还存在较高的再次手术机率。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4.5±12.9)min,出血量为(281.4±33.8)ml,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而卧床时间为(11.9±1.9)d,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报道一致。试验组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7.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并且无再次手术发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更可靠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髋关节置换术虽然手术开展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但能够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再次手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Kim Y H,Oh J H.A comparison of a conventional versus a short,anatomical metaphyseal-fitting cementless femoral 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J].J Bone Joint Surg Br,2012,94(6):774-781.
[2] Minato I.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preference to internal fixation[J].Clin Calcium,2011,21(3):474-476.
[3]王晓凯,王可良,张志成,等.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4):310-313.
[4] Lee Y K,Ha Y C,Park C,et al.Trends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femoral neck fracture:A nationwide study based on claim registry[J].J Arthroplasty,2013,7(3):1015-1019.
[5]叶华.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74-76.
[6]王丛,陈根元,萧文耀,等.半髋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2):1873-1878.
(收稿日期:201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