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与化疗疗效探讨
2016-11-30李录克
李录克
【摘要】 目的 探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实施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将其中26例M3患者设为M3组, 其余46例患者设为非M3组。非M3组又分为优良组(17例), 中等组(16例), 差组 (13例)。对比各组化疗结果。结果 M3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92.3%, 明显高于非M3组的60.9%(P<0.05)。在TA方案治疗中, 差组的总缓解率要远小于优良组、中等组患者(P<0.05);而在CAG治疗方法中, 中等组患者的总缓解率要远高于优良组、差组(P<0.05)。结论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 能够有效的提高化疗方案的确定, 改善化疗效果。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化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59
现今采用常规的方案进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 完全缓解率仅为50%~60%[1], 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提高缓解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当下治疗的关键。染色体是急性白血病独立的预后因素, 其对治疗策略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和化疗的反应均有很大影响。本文对7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72例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例, 女35例, 年龄20~78岁, 平均年龄(48.1±10.2)岁。依据患者骨髓象、血常规、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特异相关融合基因检测、细胞化学染色等检查, 依据 FAB 分型:M08例, M110例, M25例, M326例, M46例, M510例, M66例, M71例。将26例M3患者设为M3组, 其余46例患者设为非M3组, 且根据MRC相关规定将非M3组又设为优良组(17例), 中等组(16例), 差组 (13例)。
1. 2 细胞遗传学分析[2] 取5~6 ml的骨髓液, 在其中加入肝素防止凝血现象, 对含有细胞核的细胞进行数据统计并且通过短期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 按照(1~2)×106/ml进行, 采用常规R现代技术对染色体的核型进行有效分析。观察每组患者20~30个中期细胞, 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质(ISCN2005)》对染色提到核型进行有效的描述, 如果2个以上细胞出现染色的重构或增加, 就可以判定气味异常克隆。
1. 3 化疗方法 让所有患者服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0.15 mg/kg)进行诱导缓解, 1次/d。如果患者的白细胞较高需要接受吡喃阿霉素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如果患者的年龄<60岁对其进行TA方案治疗, 如果年龄>60岁实施CAG治疗。TA方案:第1~3天对患者使用20 mg/m2吡喃阿霉素治疗, 第1~7天采用100~150 mg/m2的阿糖胞苷治疗。CAG方案:第1~4天对患者使用14 mg/m2克拉霉素治疗, 第1~14天采用10 mg/m2与200 μg/m2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的联合治疗, 两种方案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化疗效果,观察非M3组各亚组疗效。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文献[3],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未缓解,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化疗效果比较 M3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92.3%, 明显高于非M3组的60.9%(P<0.05)。见表1。
2. 2 非M3组各亚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在TA方案治疗中, 差组的总缓解率要远小于优良组、中等组患者(P<0.05);而在CAG治疗方法中, 中等组患者的总缓解率要远高于优良组、差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就是通过让机体的造血祖细胞失控增生, 从而影响其正常分化, 这就会使得分化通路受到干扰, 影响细胞成熟。因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机体出现异质性, 使得医院很难通过常规化疗来控制其病情, 即使通过一些手段来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 但仍受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得预后效果较差, 例如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等因素[4]。所以在患者进行化疗的初期阶段, 合理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测, 针对性的制定策略和方案,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为改善预后做出重大贡献。
染色体核型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 同时其也是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因素。因此, 合理的分析染色体核型是提高当下的临床和预后的重要措施。而在药物的使用方面, 吡喃阿霉素与常规的蒽环类药物有着明显的不同, 其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同时减少用药的不良反应, 非常值得推广使用。因此在本次研究中TA方案中作者就采用吡喃阿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 采用TA治疗优良核型的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而CAG方法, 能够诱导非增殖周期或者耐药白细胞死亡, 因此在预后中等组、差组和老年人患者的治疗中具备良好的疗效。所以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医护人员一定要及时的对其核型进行检测, 从而针对患者染色体核心予以最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提高患者的缓解率, 避免因为方式问题出现的死亡故障。
综上所述, 有效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能够准确判断患者预后, 从而提高患者化疗的疗效, 延长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徐晓燕. 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与化疗疗效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2):43.
[2] 高红秀. 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与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7):40-41.
[3] 刘艳春, 李伟, 王欢, 等. 染色体核型动态监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疗效评估的作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 23(3):658-662.
[4] 李莹, 高松, 化范例, 等. 急性红白血病伴复杂染色体核型2例报告及文献分析. 中国临床医学, 2013, 20(3):393-396.
[收稿日期: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