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2016-11-30梁利芳
梁利芳
【摘要】 目的 研究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78例具有输血或妊娠史输血患者的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统计入选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抗体特异性及相应效价等情况。结果 478例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患者中, 共有10例患者为不规则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2.09%。其中7例同种抗体, 2例自身抗体, 1例高效价冷抗体。7例同种抗体患者分属于Rh系统、MNS系统和Lewis系统。其中以Rh系统所占系统比率较高, 约为71.42%。MNS系统系统比率为14.29%, Lewis系统系统比率为14.29%。结论 不同输血患者自身情况有差异, 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筛查;溶血性输血反应;预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087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目前临床输血中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 其可能直接影响输血患者的疗效和病程, 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1]。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前提主要是患者体内存在有各种抗体, IgG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容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因素[2]。本研究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对478例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筛查, 具体筛查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6月本院就诊的478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有输血或妊娠史, 不规则抗体筛查10患者中, 女6例, 男4例, 年龄1 d~75岁。其中有2例消化科患者, 4例血液科患者, 1例心脏外科患者, 1例肾病科患者, 1例妇科患者, 1例儿科患儿。
1. 2 实验方法 本研究使用微柱凝胶将Ⅰ、Ⅱ、 Ⅲ 号抗体筛选细胞与患者的血浆一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并对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进行分析谱细胞反应格局表判定抗体的特异性情况, 统计筛查出来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效价情况。
2 结果
2. 1 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资料情况及特异性分布 在入选的478例患者中, 共有10例患者筛查出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 阳性率为2.09%。筛出患者中, 有7例患者属同种抗体, 2例自身抗体, 1例高效价冷抗体。见表1。
2. 2 7例同种抗体的系统分布情况 在筛出的10例阳性患者中, 7例同种抗体患者分属于Rh系统、MNS系统和Lewis系统。其中以Rh系统所占系统比率较高, 约为71.42%。MNS系统系统比率为14.29%, Lewis系统系统比率为14.29%。见表2。
3 讨论
不规则抗体是指检测过程中所发现的不符合ABO血型系统中的Land-steiner 规则的抗体, 通俗理解就是除抗A、B两种抗体以外的红细胞血型的抗体[3]。在我国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一般为0.4%~2.0%, 在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群体中, 其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相对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 患者体内抗体的水平会不断降低, 从而导致了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都无法检测到体内的不规则抗体的存在。而当患者再次输入相对应的血型的抗原后, 其体内可能会快速的发生再次免疫应答, 溶血性输血因此而发生。目前, 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与否并没有可以寻找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是不存在不规则抗体的, 它主要是通过输液或妊娠途径产生。从人体免疫应答分级原理来看, 患者在第一次接触外来的抗原时会出现短时间的潜伏期, 这是一种典型的应答方式, 特异性抗体也在这个时期出现, 且浓度逐渐升高, 当其达到一定的峰值后就会逐渐下降, 若此时没有抗原进行刺激则会导致抗体检测不出。在免疫后初级免疫应答后, 若再接受同样的抗原刺激则会引起二级应答, 也叫做记忆应答。二级应答会加快和加强免疫应答反应, 导致患者血清中的抗体迅速达到峰值。在二级应答过程中, 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抗体[4]。不规则抗体也主要为IgG抗体。临床上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体筛查和鉴定, 可有效的减少反复交叉配血时间, 也有效的防止紧急用血时找不到配对患者的情况。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可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尤其是对有妊娠史的孕妇, 其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主要是针对其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 以此避免新生儿发生溶血性疾病。
在本研究中, 478例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患者中, 共有10例患者为不规则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2.09%, 其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从患者的基本资料看, 男性患者均有输液史, 女性患者有输液史和妊娠史。因此, 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再次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当阳性检出患者输入相类似的抗原后, 其机体内的抗原、抗体就会发生免疫反应, 此时补体进行作用, 红细胞溶解则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对此类患者则必须要进行更近一步的抗体鉴定, 以尽早的确定患者机体内的抗体的特异性, 根据检测结果, 选择无响应抗原的红细胞进行输入。本文筛出10例阳性患者中, 7例同种抗体, 2例自身抗体, 1例高效价冷抗体。7例同种抗体患者分属于Rh系统、MNS系统和Lewis系统。其中以Rh系统所占系统比率较高, 约为71.42%。Rh系统相对较为容易产生不规则抗体, MNS系统及Lewis系统也存在有个例。自身抗体患者或血浆中有高效价的冷素凝集患者均易出现筛查结果的假阳性, 针对该情况, 可联合使用多种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以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发生。因此, 临床上应该使用多种检测技术, 及早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 以为患者准备合适的血液, 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5]。
综上所述, 对患者进行不规则的抗体筛查有利于不规则抗体的早期发现, 对阳性患者的输血提供了有利保障, 有效的减少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产生,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于艳文, 罗虎成, 夏永刚, 等.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9):1816-1817.
[2] 徐全民, 匡建梅.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治疗患者中应用探讨.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8):14-15.
[3] 秦秀娟, 郭长青, 杨梅花, 等. 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血的意义. 河北医药, 2012, 34(8):1254-1255.
[4] 徐菲, 赵昕亚, 包进, 等. 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血的意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24):4741-4743.
[5] 陈勇, 王余成, 陈晨, 等.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探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19):2564-2565.
[收稿日期: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