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甲之年重新开启绝地逢生

2016-11-30朱白

南都娱乐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冯氏调教夜宴

朱白

《我不是潘金莲》的美誉度有点空前绝后的意思。

自打《夜宴》之后,冯小刚便跟“口碑”二字呈现犹如彼此仇恨般的对峙状态,

拍一部倒一部倒不至于,但显然无法与他此前的作品相提并论;

至于说在大众那里,冯小刚也经历了不少从期待到嫌弃的过程,

能够靠一部作品力挽狂澜,这当然是一位导演最值得庆幸的地方。

《潘金莲》在冯氏作品中的地位?

虽不及《大腕》,但也远超《私人订制》

《我不是潘金莲》一上来就可以被看成是冯小刚的一部企图超越自我的作品。这本来是刘震云的一部照猫画虎、亦步亦趋沿袭自我的小说作品,并非是一个作家多么值得骄傲的作品,但在经历过《非诚勿扰》《私人订制》等等口碑挫败的冯小刚眼里,却可以成为瑰宝。

画幅上的极致化,并非艺术上创造力的体现,但却可以看成是年近花甲之年的冯小刚的一点点勇气。他想改变,甚至不惜花上点代价去做出主动改变的尝试。作为他那个级别的导演,确实想拥有的都可以拥有了,想调教的女演员也都可以亲手调教了,即便想获得的奖可能今生无缘,但也多少拿了个“国际A级电影节金奖”可以聊以自慰了,其实他真的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不突破,也不会死,但对于只要还有点精气神去做作品的人来说,停滞和守旧的意思可能真的不大了。

于是《潘金莲》成了冯小刚意在突破的救命稻草,从成色上来说,实现了个预期的目标,但从质量上来说,它最多也只是一部有点诚意和显示出导演继续创作的能力。有人说这是冯小刚最高级别的作品,这当然是捧杀的胡话,无论从对现实的挖掘还是对现代人情感的触动来说,《潘金莲》都远远不如《大腕》《一声叹息》这些作品更能站稳历史的脚跟。当将《潘金莲》置于冯小刚的整个创作生涯里来说,这应该是一部可以起到转折或者里程碑作用的作品,它大体上一扫了自《夜宴》以来的“冯氏颓败”,以至于还可以让人产生对冯小刚为代表的某个年代的导演的集体期待。

冯小刚要在《潘金莲》里寻找什么?

官场现形记、人性的幽深……都不是!

尽管《潘金莲》里花费浓墨重笔展现了一个让我们心有戚戚焉的“现代中国官场”,包庇、唐突、官僚、人浮于事,但同时又囿于现实的张力统统可以被理解,等等,但这部作品所要叙述的并非简单的官场现形记,它还有背后的野心,也就是小说原作者刘震云所说的人性的复杂和幽深。

李雪莲不是一个简单的串起来男人戏的线索,她也是中国近三十年蒙昧同时也完成着自我抗争的群体的代表。她执拗也充满狡黠的智慧,很多冠冕堂皇的行为背后其实掩藏着我们自身的虚弱和自私。而这里的虚弱是群体特征,自私则又是虚无和无序的。李雪莲到底想要的是啥呢?她告状,跟前夫纠缠,与各级官员打交道,跟厨子同学睡在一起,最后枉然地开起了小店过上不再打扰别人也不再自残的生活,你能说清楚她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在争取和挣扎吗?

毫无疑问,冯小刚要塑造一个复杂的人,他用看上去演技一般般的范冰冰来完成这个角色,当然不至于他开玩笑所说的“调教好了是自己的功劳”,但让一个“传奇”或者说本身经历娱乐圈神话并身上被洒满了狗血的争议女明星,去诠释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是有“私心”的。

大风大浪过后皆为繁华落尽之后的平庸和平凡,这从李雪莲自杀未遂后也能看出来,好像再大的风波、再纠结的情绪都有过去的一天,而一个人也必将选择从容和庸常……这也不能说错,但于刘震云和冯小刚来说,都不是什么重量级的发现和呈现。也正是这一点,让《我不是潘金莲》无法成为冯小刚或许寄托了某种希望的那种“艺术片”,它的反思和探索其实是常态化的,到此为止,既有艺术上的浅尝辄止,也有寓意心境上的力所不逮。

《潘金莲》对于年近花甲之年的冯小刚来说,肯定可以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作为观众或许也会发现一点,那就是一个导演也好一个艺人也罢,好像真的只有到了某种绝地才能逢生。以此,你或许还可以对冯小刚那一代的导演多点期许,比如张艺谋虽然跟资本合作出来的东西都看着那么不靠谱,而陈凯歌也在大众思潮面前一错再错,但谁知道他们哪一天会真的也来一次旱地拔葱就铁树开了花呢,毕竟根基尚在、肚子里的东西也是真才实学,想通了则一切都通了。

猜你喜欢

冯氏调教夜宴
粤西出土唐许夫人及冯氏墓志相关史事考略
邂逅 《唐宫夜宴》
武汉大学冯氏捐藏馆藏品展
细数《唐宫夜宴》中的“国宝”
种公猪调教技术措施
破案赚酒
阎肃:调教“顽劣”儿子成才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
夜宴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