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荷兰的古董家族和中国瓷器

2016-11-30

景德镇陶瓷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销荷兰人里斯

荷兰的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是17世纪欧洲各国宫廷瞩目的焦点,大量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瓷器、家具和其他艺术品在这里卸货、拍卖,最终流向各宫廷与贵族府邸。荷兰人会收藏本地画家的油画、古董家具等,也必须摆上几件中国瓷器,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传统和习惯。

"你希望用中国方式还是荷兰方式来还价呢?"佛洛里斯·范德·维恩(Floris J.Van Der Ven)微扬着下巴,表情略显夸张地问一位中国客人。"既然在荷兰,不妨试试你们的方式吧!"客人入乡随俗。"荷兰方式就是我说一个价格,你告诉我Yes或No,只有一次的机会。"佛洛里斯解释规则的时候,有小小的得意。20多年前,佛洛里斯便常常往返于香港地区与荷兰两地,经营古董生意。对中国人能耗上大半天时间没完没了地讨价还价过程,他难以理解。

这会儿工夫,佛洛里斯的"一口价"没能成交,"买卖不成情意在",他用了中国人最常用的一句话缓解气氛。其实在中国人看来,买卖之间是有人情世故的,是智力、心力的博弈,乐趣自在其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于细节之中尽现。

一个荷兰家族

佛洛里斯和叔叔克莱门斯(Clemens Van Der Ven)的手上都戴有一枚刻有家族徽章的戒指。这是一个来自荷兰南部的大家族,世代居住于此。几代人都以贸易为生,到佛洛里斯这一代也不例外。这与荷兰的地理环境以及几个世纪以来的重商政策不无关系。

荷兰濒临三大水系,瓦登海、须得海和北海,又是莱茵河、马斯河与斯凯尔特河汇聚成的三角洲,而荷兰的内河航道则是完备的循环网络。在天然水道和运河上,靠无数互连的支流可以在东西南北纵横的国土上扬帆航行。这种水文地理结构让荷兰成为水手、渔夫和贸易商的国土。

而另一例或许更加具象。165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的一个外交使团到达北京。入主中原刚刚8年的清廷,以一种兴奋的态度接待了他们。但荷兰人遇到了与所有到中国的外交使团相同的一个麻烦,就是在觐见皇帝时必须行三拜九叩的大礼。事实上,一直到18世纪末,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的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顺治皇帝接见了荷兰使团,并高兴地赏赐给这个使团大量礼物。回到住处,一个叫约翰·尼·霍夫的成员写下了他们答应跪拜条件的原因:"我们只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利益。"荷兰人的重大利益就是商业和赚钱。

佛洛里斯和叔叔克莱门斯算是家族中的例外,他们经营着一家中国艺术品画廊有44年了。80年代,佛洛里斯服完兵役之后,在叔叔的古董店里兼职工作。叔叔告诉他,如果喜欢这份工作,想继续做下去,必须先出去闯荡一番。"我个人的兴趣是历史,当然也和其他荷兰人一样喜好经商,与人打交道,所以叔叔那儿的工作对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佛洛里斯决定先去英国看看。父母对他的决意不以为然,只是象征性地给了一些钱,作为精神上的支持,便任他去打拼。佛洛里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当时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斯宾克(Spink)的东方艺术部做临时杂役工,端茶送水、开门扫地、搬运包装,凡是同事们不愿做的事情都由他来干。只要你是有心人,机会永远都在你的身边。佛洛里斯称自己的身份是最好的掩护,没人会防备他,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已然清楚什么样的古董是可以短期赚钱的,什么样的是可以赚取高额利润的。

一年后,当斯宾克准备将佛洛里斯转为正式职员时,他提出离开公司。"毕竟最后我是要回到荷兰的。我希望能多去几个国家看看,这样能为以后的生意建立起联系。"在之后的三年半时间里,佛洛里斯去了西班牙、德国、法国,在不同的古董店里打工,直到1992年回到荷兰帮助叔叔克莱门斯打理画廊。

克莱门斯先生是位优雅的绅士。1968年他成立了以家族名字命名的画廊——Van Der Ven东方艺术。那时在荷兰几乎没有完全经营中国艺术品的画廊,必须兼顾着卖一些欧洲银器、家具等。而纯粹的中国艺术品更是无人问津,所以只能做一些欧洲人能看明白的中国古董,外销瓷是最好的选择。"外销瓷是荷兰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种东西。"克莱门斯说,"荷兰人会收藏本地画家的油画、古董家具等,也必须摆上几件中国瓷器,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传统和习惯。

黄金时代

西方人对中国瓷器的认知一般是从外销瓷开始的。明清之际,中国外销到欧洲市场的瓷器有两类,第一类虽然是为欧洲市场制作,但基本上采用中国传统样式,虽然器物造型有欧洲特点,但装饰题材仍然为中国的花卉、风景与人物风俗等,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情调。第二类是欧洲客户在中国订制的个性化产品,如以家族的纹章作为装饰,或以欧洲的宗教人物、花卉纹样为主题,一般称为订制产品。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荷兰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历史上第一间跨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亚洲贸易长达200年,成为17世纪最大的商业企业。荷兰虽然是欧洲小国,却是各国中最早发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国家。17世纪初,荷兰就开始介入东方贸易,继西班牙之后成为海上霸主。荷兰的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是17世纪欧洲各国宫廷瞩目的焦点,大量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瓷器、家具和其他艺术品在这里卸货、拍卖,最终流向各宫廷与贵族府邸。

17世纪中期以前,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大多为青花瓷器,荷兰人尤其喜爱这种蓝白两色的瓷器,称之为"克拉克瓷"(Kraak Ware),这个词可能来自西班牙语"Carrack",指从事东方贸易的货船。荷兰的代尔夫特釉陶最早采用蓝白两色的青花纹样,在造型上大多模仿中国的青花瓷,主要是明万历时期的外销青花样式,以至于有些产品分不出产地。在佛洛里斯和叔叔克莱门斯的画廊里,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占了绝大部分,其中有纹样罕见的外销瓷,也有民窑精品。

克莱门斯告诉我,在70至90年代末期,外销瓷在荷兰非常容易找,它们数量庞大,但是收藏家们却分得很细。瓷器产地虽然都是中国,瓷器的主体设计制作也基本一样,比如形状、用料、画法,区别就在瓷器上的图案和文字,荷兰人不会去收英国风格的,法国人不会买葡萄牙风格的。毕竟文字上的东西一旦看不懂时,就没了兴趣,而民窑类的瓷器,大家会偏爱带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画片的,这能勾起欧洲人对东方文化的想象。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万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当时,全世界共有2万艘船,荷兰占有1.5万艘,比英、法、德诸国船只的总数还多。17世纪成为荷兰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17至18世纪中国外销瓷器的主要生产地在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广东石湾。明清之际,每年运到巴达维亚的中国瓷器就达15万件,仅在1753年,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的商船运回欧洲的中国瓷器大约有100万件。

17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海尔德马尔森号"(Geldermalsen)在驶离中国返回欧洲途中沉没,船上有价值80万荷兰盾的货物,包括203箱共23.9万件瓷器,68.7万磅茶叶,147件金条及一些纺织品、漆器、苏木、沉香木,全部沉入海底。1984年,英国潜水员哈彻尔(M.Hatcher)从沉船中捞起15万件青花瓷器和125块金锭,并在阿姆斯特丹拍卖,3000件瓷器以3700万荷兰盾成交。当然,18世纪中叶亦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博览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英国人跑到荷兰买外销瓷,特别是美国人买得很多,到90年代的时候,几乎是给掏空了。"佛洛里斯说,"喜欢外销瓷的收藏家多分布在南美、北美地区,从地图上看从东欧开始向西都有这种客人。"1992年佛洛里斯回到荷兰没多久,先去了香港地区。"当时我向叔叔提议做高古陶器,80年代末欧洲收藏高古陶器成为一个潮流。当时的香港是一个集散地,我在这里主要买陶俑、天王俑一类的。"佛洛里斯回忆,当时香港古董行里大约有50多人做这个,现在不到10个人在做了。香港的采购结束后,佛洛里斯拉着另外一位叔叔跑去西安。"就是想去看看兵马俑,可能跟我买的东西有关系,当时很单纯。"

其实,佛洛里斯有其他的想法。25年前外销瓷及民窑瓷器数量虽然很大,但精品毕竟是少数,而且价格已经很高。如果希望画廊能长久经营下去,就必须做一些新的尝试。而克莱门斯叔叔则和朋友在这时一起开创了马斯特里赫特古董展,其目的和佛洛里斯是一致的。"当时欧洲有一个问题就是自我保护,排外意识很强。虽然30年前,已经有一些博览会了,但都是小型地区性的,法国的瞧不起荷兰的,也不让荷兰的进来,荷兰的也看不上法国的。而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大拍卖行又公开说,以后只有拍卖跟举牌人的关系,行家没有生存的空间。因为他们很优雅,有酒会、派对与晚宴。"

早在70年代时是买家和行家的模式,很多顾客受良好的教育,自己也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他们敢去买东西。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模式的改变,新一代成长起来,他们获得财富的方式已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而是金融、IT,依靠的是信息。他们没有时间去了解艺术品,去学习。拍卖行的壮大,符合了这一群人的需求,提供的不单是买卖,是一定的保证。佛洛里斯说,如果行家之间再不凝聚起来,可能最后真的会被拍卖行吞噬。于是互不来往的两家博览会提出强强联合,品质被放在了首位。

博览会在成立几年后,其效果开始凸显。荷兰的古董市场本身在萎缩,本土的古董店不愿向外闯,原来的客人越来越少,导致的后果便是拍卖萎缩,古董店里没有货。恶性循环,到最后没办法做下去。博览会则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带来一些机会。佛洛里斯说:"在博览会上,别人可能听到了关于我们的一些评论,可能会特意带着照片资料来找我们,有时真能碰到非常好的东西。当然,这种概率不是太大。更多的是,让一些对我们不太了解的收藏家,可以通过我们的展位、我们带来的艺术品,了解我们的品位,建立起沟通的机会。"

佛洛里斯现在每年还会参加伦敦的亚洲艺术博览会,也会去香港参加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他说,我们公司经营了45年,刚好是一个周期,当年的买家现在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开始陆续出售早年的收藏。中国瓷器带给他一生的乐趣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下一个周期又将开始。

猜你喜欢

外销荷兰人里斯
“小气”的荷兰人
《荷兰人》:袒露流浪者的灵魂
假如有一天,编辑把外星人“绑架”了
开篇语
荷兰人买自行车年花1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