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 土地 土地——吉林省榆树大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情结

2016-11-30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市场价大川分管

■ 文 / 本刊记者 双 槐

土地 土地 土地——吉林省榆树大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情结

■ 文 / 本刊记者 双 槐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机行业系列报道七

吉林省榆树大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9月,由理事长孙大川牵头,当时成员有13户。之前,孙大川在种地的同时经营农资销售,他深切地感受到,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将农资、农机、土地紧密地集合在一起。合作社成立后,农资、农机都没什么问题,土地流转则是波折不断,好在合作社冷静应对,创新策略,迎来了好的发展势头,2014年还被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工商资本来了,合作社败下阵来

2011年底,合作社流转了36公顷土地,因为是第一年,规模比较小。当地种植传统,基本上是一年只种一季玉米,春种秋收。2012年春天,合作社种上了玉米,当年赶上了台风,收成不太好。2012年底,合作社流转了土地170多公顷,由于2013年年景不错,合作社收入要好一些。

2013年底,合作社打算进一步扩大流转规模,没想到反而被逼缩小了面积。当地有一家粮食企业,眼看农业发展得比较好,就入驻合作社所在的新庄镇,以年租金1万元/公顷的价格大规模流转土地。合作社2012年的土地流转价格为7000元/公顷左右,最高的也不超过7500元/公顷。价格的巨大落差,吸引了农民纷纷把土地流转给企业,合作社的土地则锐减到47公顷。

“人家的价位高啊,就是自己的亲兄弟,也不可能把土地流转给你了。合作社的土地从170多公顷一下掉到40多公顷,感觉挺失落的,在老百姓面前也有点抬不起头。”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孙大川感慨地说。

孙大川与合作社的农机

到了2014年底,形势又出现了360度逆转。那家企业流转土地后也是种玉米,由于土地租金高,加上当年大面积爆发二代黏虫,种地没挣到钱,就撤退了。于是土地流转价格开始下降,基本在8500元/公顷水平,合作社流转了100多公顷土地,尽管也挣钱,但挣得少一点。当时合作社打算推广托管模式,但当地老百姓不愿意接受,他们认为工商资本还会回来,抱着等待的心理。

转变思路,推出统种统收分管模式

2015年,孙大川在潍坊参加培训,与中国农业大学的杨敏丽教授交流,该教授告诉他,要想真正的土地面积归大片,得等到现在农村50多岁的人干不了的时候。孙大川仔细分析当前的形势,现在的玉米太好种了,全是机械化操作,农民不会轻易将地流转。要想把地拢到一起,合作社必须转型做服务,并且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经过认真论证,孙大川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统种统收分管。

统种,就是提供旋耕整地、施肥、起垄、播种、打药五项作业,收费600元/公顷。另外,考虑到伤亡的危险,合作社又免费增加了一项作业,就是给机器上种子与肥料,由合作社雇人实施。这个收费标准非常优惠,在当地,仅旋耕整地一项的市场价就为600元/公顷—750元/公顷。可以说,合作社的收费只够支付机手工钱、油费和机具折旧费,没有任何利润。统收,就是对于统种的用户,秋天收割玉米时按市场价再让利200元/公顷。玉米收获后,农户可以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则按市场价收购。分管,就是农户负责生产监管。农户平常上地里看看,发现病虫害了,就通知合作社打药。当地自然条件好,不用给地浇水。统种统收分管模式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农户必须用合作社的种子和化肥,合作社承诺不高于市场价格。

孙大川将新模式制作成传单,分发给当地农民,2015年底签了200多公顷土地,加上托管的土地,一共有370多公顷。签合同时,老百姓也有顾虑。在东北,玉米春播时间特别短,也就十来天,农民担心合作社种了那么多的土地忙不过来。孙大川就领他们去看合作社的大型农业机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事实也是如此,合作社从2016年4月20日开始春播,5月1日就全部播完了,如今玉米长势良好。

实施新模式,合作社获得了以下好处。一是通过统购种子化肥,每公顷大约有400元利润;二是机收作业,300多公顷的利润大约在25万元,并且在春天时就把活锁定了;三是玉米收购方面,合作社与当地国家储备库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又与一些深加工企业签了订单,有一部分差价收入。农民也很满意:1公顷土地,农机作业费市场价在3000元左右,合作社只收了1500元左右,节省了近一半,另外购买种肥还会节省一部分。

“我感觉今年我又抬起头来了。现在上我们当地随便问一个老百姓,都说今年孙大川干得不错。政府也给了合作社大力扶持,给了510万元库棚和农机具补贴,奖励了两台无人打药机,《长春日报》还进行了专门报道。”孙大川说,今年的成功,让合作社在农民心中建立了信任。他还透露,明年打算采取“饥饿疗法”,就是过完年就签合同,7天内签完,7天后就不再签了,初步估算能签500公顷。之所以这样,一是如果面积太大,会忙不过来;二来促成农民早日签约,农民有拖拉和观望的习惯。

长远下去,还得土地入股合作社

如今,合作社成员发展到了33户,有57台(套)机具,效益也挺满意。合作社的统种统收分管模式已取得成功,但孙大川认为,长远下去,还得让农民拿土地入股合作社。

土地入股合作社,在当地其实不是新生事物。以前有合作社这么做过,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老百姓有很多异议,结果不成功,以致现在一提到土地入股,老百姓就很反感。对此,孙大川分析到,老百姓以土地入股,应该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但老百姓的意识上不去。老百姓自己种地,苗深了浅了,都影响秋后产量,另外,天灾人祸、市场波动都是风险,都得自己承担。土地入股后,就把风险全加在合作社身上,认为你就得给我分红,风险跟我没关系。同时,老百姓对分红还有标准,就是得高出当时包地的价格,比如包地的价格是1万元/公顷,他认为自己拿土地入股了,为啥还会低于包地的价格呢?

那么,土地入股合作社这条路该怎么走呢?孙大川认为,需要一点一点在老百姓心目中建立信任,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合作社目前的统种统收分管模式,就是在为获取农民信任做铺垫。合作社的土地也不是越多越好,土地要是超过500公顷,对外作业超过1500公顷,就很难持续了。

“土地流转,就怕工商资本介入。现在各个行业都在竞争土地,一些工商资本包地种粮食,或者注册合作社流转土地,就为了拿国家补贴,一包就是三五百公顷。他们给的价格也高,一下就把价格抬起来了。”孙大川心有余悸地说。

猜你喜欢

市场价大川分管
及时传达 迅速行动 抓实抓细抓落地 胡志勇副厅长召开分管处室负责人视频会议
武汉:大学毕业生租赁房租金低于市场价20%
谁该分管“安全生产”?
生猪:市场价高势险 补栏仍需理性
什么是投行
分管动迁动心眼鸡飞蛋打悔已晚
四川九寨沟:“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政府采购
双色人生
恋上你的床
UFO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