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导”中教会学生“学”
2016-11-30福建省沙县第一中学李华英
福建省沙县第一中学 李华英
浅谈在“导”中教会学生“学”
福建省沙县第一中学李华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学生“会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流,怎样才能真正付诸实践?针对高中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福建省从今年开始采用全国卷的形势,个人认为更应重视如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教会学生“听、思、理、答”。
引导听课思考理清答题
现代教育观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学生“会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流,那么怎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首先教师要走出保姆式教学的误区,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师生共同交流,使学生“会学”。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导”,研究其内容和方法,把功夫下在导趣、导思、导法、导做、导行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成效。
针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教会学生“听、思、理、答”。
一、在“导”中教会学生“听”
所谓“听”是指听课。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要学会听课也就是要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积极思考,与教师同步、把握教师是怎样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是怎样分析重难点问题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听”。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即“讲”和“启”:
第一,导记——讲透概念。
引导学生找要点、记笔记。教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课本的基本要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词划出来,并将难点记录下来。指导学生明确新教材中黑体字、宋体字、楷体字间的关系,大号字体和小号字体间关系。宋体字、大号字是主干,黑体字是重点,楷体小号字是辅文、是事例、是论据。例如:在高一经济生活“税收”概念的讲授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我从主体、目的、凭借、依据、地位、本质这几方面来讲解。这样就教会学生通过听课掌握基本概念。
第二,导趣——讲活原理。
政治教材中原理是死的,而原理的运用却是活的,所以在讲授基本原理时应注重原理的运用。例如:在高一《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教学中,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四种,其中通过社会听证制度,既有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又有利于公民对政策的理解;针对沙县一中2015年9月搬进新校区,乘坐公交路线不方便这一现实,召开一个以沙县公交路线调整为主题的模拟听证会,因为学生也正为此事烦恼,所以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学生觉得政治原理挺有趣,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教材原理,也增强了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经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爱听课、会听课、听懂课。
二、在“导”中教会学生“思”
所谓“思”指思考,就是学会思考。要帮助学生学会“思”,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教师要会问,做到有的放矢。
设疑启思。教师要会提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深度和思维度,难度适中,学生虽不能完全得出准确答案,但是基本能较全面的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带着问题去理书。引导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教学生将新课知识的预习和旧知识的巩固结合起来,才能理清这部分新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才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结合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激活学生思维,也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容量大的优势增加新素材步步设疑、层层解答。例如在《政治生活》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中,我便先介绍当前一热点话题——供给侧改革时政素材来设疑: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为什么政府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政府应当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通过这些疑难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层层思考,对第二单元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政府权威等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整合,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三、在“导”中教会学生“理”
“理”即理清知识脉络,即教会学生“扩”和“压”。
“扩”指扩充知识。课本上阐述的内容与事例往往受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不可能阐述得很详细很深,列举的事例不可能很多。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列举自己熟悉的最新事物来论述课本上的观点。
“压”指把课本知识归纳成很少一部分内容,掌握其精神实质及内在联系。
第一,指导学生讨论。
运用讨论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教学中教师设问: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那么,我能否找到一种商品,它的价格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拍卖行里的文物、古董等。教师接着设问:这是否会违背价值规律呢?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解,以达到充实教材内容的目的。这样,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扩”。
第二,指导学生社会调查。
指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课本更加丰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教会学生抓。
指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归纳成较少的一部分记忆、主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语,诸如首要、主导、前提、基础、核心、根本、关键等,一开始指导学生压书时,可对一段或一节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或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节或一课书内容归纳概括。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压”。
四、在“导”中教学生学会“答”
“答”指回答试题问题。教师根据各种题型范例的演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第一,多角度地练。
运用原理分析具体问题要变换多种角度,以培养学生各种解题能力。题型可采用选择、简答、辨析、材料分析等;对同一个问题的论述可采用不同的原理分别论述,也可用几个原理综合分析论证。
第二,有层次地练。
首先是基础训练,训练学生识记能力,巩固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其次是启发式训练,教师先做出练习示范给学生以启示,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训练。再次是自主式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明确了整个教材的编排结构,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学、自练、自答、交叉评价,此时学生便学会了“答”。
总之,要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效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