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东北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研究*
2016-11-30康健黄锰
梅 兰 康健 黄锰 金 虹
基于扎根理论的东北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研究*
梅 兰康健黄锰金 虹
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居住环境的质量。本研究针对院落声环境展开定性分析,将“扎根理论”引入声环境研究领域,旨在构建院落声环境主观评价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对东北三省典型村镇的36位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后,构建出包括6个主范畴的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的主观评价影响因素模型,作为东北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的主观评价研究的必要基础和理论支撑。
东北村镇;院落;声环境;扎根理论;编码
0 引 言
院落是乡村机理最小的细胞,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居住环境中的露天“起居室”。对于农村家庭来说,院落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户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的场所,更是增进邻里关系、交流情感的空间。同时,院落作为住宅的外部屏障能够有效地阻挡噪声的侵扰,其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居住声环境的质量,因此,对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问 题提出
目前,在为数不多的住宅院落声环境的研究中,定量分析较多,定性研究欠缺。研究者大部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测试以及模拟实验等定量研究方法,对院落衰减外部噪声的能力[1-3]以及院落噪声烦恼度[4-5]等问题进行探索。但是,对于住宅院落声环境的研究,仅通过量化分析是不够的,因为现实中的事物存在着许多不能被量化的影响因素,这样会导致量化研究结果的片面性。因此,要将院落声环境这一非物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就要先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声环境的研究要素,明确哪些要素会影响居住者对院落声环境的主观评价。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13BAJ12B02)
梅 兰: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助教;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meilan_hbjg@126.com
康 健: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 锰: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金 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扎根理论”被认为是“今日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6],最适于进行理论建构。它由美国的格拉斯(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在1967年于《扎根理论的发现》[7]一书中首次提出。“扎根理论”从实际观察入手,发现研究问题,收集数据和资料,通过对数据不断地比较和分析,将数据抽象化、概念化,进一步归纳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扎根理论”非常适用于研究本文提出的问题,其扎根实践的研究方法和系统规范的研究程序能够使本文的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因而本文选用“扎根理论”作为实证研究的工具。
2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问题的产生、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理论构建[8](图1)。“扎根理论”的研究问题来源于数据,强调研究问题的“自然涌现”,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摒弃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此外,为避免研究者对研究问题产生先入为主的认识,扎根理论倡导文献回顾延迟进行。
2.1样本选取
扎根理论的数据采集方法为目的性抽样,根据研究目的抽取具有足够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样本,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为研究东北地区村镇住宅的院落声环境,笔者在东北三省各选取一处典型村镇(黑龙江海林市新安镇、吉林长春市齐家镇和辽宁本溪市华来镇)进行样本采集,通过半结构式访谈采访了40位当地居民,确定36个有效访谈案例。受访者详细信息统计参见表1。
2.2资料收集
图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是对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获取信息。半结构式访谈既可避免结构式访谈缺乏弹性、不能深入的缺陷,又能弥补无结构式访谈费时费力、不易定量分析的弊端,更加灵活自由,给受访者留有较大的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余地,能够挖掘出更加深入的信息。研究者按照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表2)对受访者展开采访,每人的访谈时间控制在15~20min,访谈实行全程对话录音。访谈结束后及时制作备忘录,转换成文字信息,形成访谈文本。
表1 受访者信息统计一览表Tab.1 a list of respondents’ information
表2 访谈提纲设计Tab.2 interview outline design
2.3编码分析
Strauss将扎根理论对资料的分析称为编码(coding),系指将所搜集或转译的文字资料加以分解、指认现象、将现象概念化,再以适当方式将概念重新抽象、提升和综合为范畴以及核心范畴的操作化过程[9]。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分为三级编码程序, 即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
2.3.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指将原始资料记录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集成的过程[10]。开放式编码主要包括几个步骤:赋予现象标签→定义现象→概念化现象→范畴化现象。
第一步:贴标签
方法是打散文本中的每个句子、每个段落,将原始资料中各种形式所代表的现象“赋予标签”。例如,有受访者说“我家离主道近,汽车多声音大,很闹心。农忙时下地干活的拖拉机多,也很吵。”这里将“离主道近”、“ 汽车多声音大”、“ 很闹心”、“农忙拖拉机多”和“很吵”赋予现象标签。还有被访者说“摩托车的声音,听着比较烦。还有汽车鸣笛声,很刺耳”。这里将“摩托车声”、“ 听着烦”、“汽车鸣笛声”和“很刺耳”赋予现象标签。通过对文本资料进行逐行、逐句贴标签,初步定义现象,最终得到719个标签。
第二步:概念化现象
为了避免出现多个标签同时代表同一现象的情况,需要归纳概括相近的标签,进一步概念化现象。例如,“离主道近”和“汽车多声音大”可以转换为“临近主道汽车声音大”。通过归纳合并近似项,最终得到305个初步概念。
第三步:范畴化
对已得出的概念通过分类归纳、抽象提炼,以一个共享的类属将其汇集在一起,使其范畴化,具有更强的指向性。例如,“汽车声”、“摩托车声”以及“拖拉机声”均可归为“交通声”。“很闹心”、“ 听着烦”和“很刺耳”都属于“不舒适的声感受”。通过归类终得到71个范畴。
2.3.2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是通过建立“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将开放式编码得到的各项范畴有机联系起来[11]。通过进一步的抽象提炼,最终梳理出6个主范畴,分别是“个体差异”、“关注程度”、“心理接受程度”、“声喜好”、“活动类型”和“声音特性”。这里例举2个主范畴典范模型展示其分析模式,见表3-4所示 。
2.3.3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发掘能够统领和串联其他主范畴的核心范畴,而且核心范畴应当对其他范畴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进而开发出一条故事线,简明扼要地说明全部想象。
通过对主范畴性质的研究,进一步对比分析后,发现“活动类型”可以作为核心范畴来统领和联系其它范畴,形成一条完整的理论故事线,可以概括为:具有不同“个体差异”的居住者在住宅院落中从事不同“活动类型”的活动,居住者在从事每一类活动时,对院落声环境有着不同的“关注程度”、“心理接受程度”和“声喜好”,从而对活动中的院落声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需求,而院落环境中不同的“声音特性”使居住者形成了不同的主观感受。
2.4理论饱和度检验
Glaser和Strauss认为,作为决定何时停止采样的鉴定标准,理论性饱和是指不可以获取额外数据以使分析者进一步发现某一范畴之特征的时刻[12]。为检验理论饱和度,补充了5个样本按照相同的程序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没有形成新的范畴。因此,本文建构的理论模型是饱和的。
3 理论建构
为进行东北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的理论建构,对主范畴展开进一步探讨,明确6个主范畴的性质和内涵,为后续理论模型的构建做好充分的准备。
“个体差异”是指受访者在感知院落声环境时,由于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爱好、性格等差异所导致的对声音感受的不同。例如:“喜欢热闹”的居民很爱听聊天说话声,喜欢在院子里和人聊家常,希望村子里多一点人声,而“喜欢安静”的居民不喜欢聊天说话声,愿意独处,不愿意去嘈杂的地方。还有,某男性受访者“喜欢摩托车”,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经常骑摩托,因而不觉得摩托车的声音烦人,而其他受访者普遍认为摩托车的声音令人感到不舒服。
“关注程度”是指受访者对院落声环境的主观关注度,受访者可能出于某种原因会特别关注一些声音或是忽略某些声音。例如:常年居住在主干路附近的居民对汽车声不是很敏感,认为交通噪声对生活影响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居住时间长已经习惯”周围环境。讨厌狗的受访者对狗叫声特别敏感,关注度高,听到突然的狗叫声或者长时间的狗吠会感到很不舒适。
“心理接受程度”是指受访者对声音的心理预期和接受程度。例如:居住在主干路附近的居民,白天频繁地听到交通噪声,久而久之会在心理上认为“交通噪声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交通噪声就可以相对地被接受。但是,如果是晚间突然的鸣笛声,正在休息的受访者可能会受到惊扰,对这个声音没有心理准备,因此对突如其来的鸣笛声是难以接受的。
表3 主范畴“心理接受程度”的典范模型Tab.3 canonical model of main category–“Psychological Acceptability”
表4 主范畴“声喜好”的典范模型Tab.4 canonical model of main category–“Sound Preference”
“声喜好”是指受访者对居住环境周围各类声源的喜好程度,包括很不喜欢、不喜欢、一般、喜欢和很喜欢五个等级。例如:受访者大多喜欢听鸟叫声,感觉鸟叫声悦耳好听。而多数居民不喜欢听汽车鸣笛声和摩托车声,对瞬时的鸣笛声感到很不舒适。喜欢狗或家里养狗的人则喜欢听狗叫声,而其他人对狗叫声感觉一般,并不是很喜欢,可见声喜好因人而异。
“活动类型”是指受访者在住宅院落中活动时所从事的项目,包括生产类活动、生活类活动、修理类活动、交流类活动、休闲类活动等。受访者从事各类活动时对声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居住者进行晒太阳、休息、聊天等活动时,需要相对安静、无噪声干扰的声环境,对声环境的要求较高,从事生产、生活和修理类活动时对声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
“声音特性”是声音本身的物理特性如声压级、频率,声源位置,运动情况、与听者距离等。例如:声音持续时间越短,越感尖利,对听者影响越大;声压级越高,对听者影响越大;背景噪声较小时声音效果增强等。同时,声音还包涵一定的含义,带给人的感受不同,如欢快的音乐声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婴儿大声啼哭声使人感到烦躁慌张等。
同时,基于对编码得出的范畴进行比较、归纳与整合,共得到31个或关键点,详见表5。在对主范畴以及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主范畴均可作为影响住宅院落声环境主观评价的不同方面的因素,且6个影响因素可归为三大类:人的个体特征、人的行为习惯以及声环境特点。最终,本研究得出东北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模型(图2)。
4 结论与思考
本研究尝试引入“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索东北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的构成要素,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基于扎根理论分析,获得如下研究结论:通过对数据的三级编码分析,归纳提炼出6个主范畴,分别是“个体差异”、“关注程度”、“心理接受程度”、“声喜好”、“活动类型”和“声音特性”。对71个范畴进一步归纳与整合,共得到31个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对主范畴的性质和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发掘出主范畴之间的内部联系,最终构建出包括“人的个体特征”、“人的行为习惯”以及“声环境特点”三方面的东北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模型。
基于扎根理论的东北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的研究表明,研究声环境要先从身处其中的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出发。在对声环境进行主观评价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住宅院落声环境的研究,不仅要测试与分析院落中声音元素的特性,更应关注使用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对声环境主观评价的影响。扎根理论重在扎根于原始资料的土壤中,使其构建的理论更加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院落声环境影响因素模型可以作为东北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主观评价研究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表5 关键点归类Tab.5 classification of keywords
图2 院落声环境主观评价影响因素模型Fig.2 subjective evaluation influence factors model on the courtyard acoustic environment
[1] ETTOUNEY S M, F R. Courtyard Acoustics[J]. Applied Acoustics, 1973, 6(02): 119-132.
[2] 周兆驹, 孙明霞, 盖磊, 等. 村庄布局及院落形式对交通噪声衰减的影响[J].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6, 21(03): 222-225.
[3] 周志宇, 金虹, 康健. 交通噪声影响下的沿街建筑形态模拟与优化设计研究[J]. 建筑科学, 2011, 27(10): 30-35.
[4] Anita Gidlöf-Gunnarsson, Evy Ohrström. The influence of courtyard quality on annoyance and well-being in noiseexposed urban residential areas[C]//3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Brazil, 2005.
[5] Anita Gidlöf-Gunnarsson,Evy Ohrström,Mikael Ogren.Noise annoyance and restoration in different courtyard settings: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audio-visual interactions [C]//3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Turkey, 2007.
[6] CHARMAZ K.Grounded theory:objectivist and constructivist methods[C]// Norman K D,Lincoln Y 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2000: 509-536.
[7] GLASER B G, STRAUSS A.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Chicago: Aldine, 1967.
[8] CHARMAZ K.Constructing grounded theory–A practical guide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M]. London: Sage, 2006.
[9] 李志刚.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J]. 东方论坛, 2007(04): 90-94.
[10] STRAUSS A, CORBIN J. 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 An overview[C]// Norman K D,Lincoln Y 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1994: 260-275.
[11] STRAUSS A, CORBIN J.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0: 125-128.
[12] 费小冬.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J]. 公共行政评论, 2008(03): 23-43.
图表来源:
图1-2:作者绘制
表1-5:作者绘制
(编辑:曾引)
Acoustic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Courtyards in Northeast Rural Regions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MEI Lan, KANG Jian, HUANG Meng, JIN Hong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of courtyards in rural residence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study was committed to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of courtyards, introduced “grounded theory” into acoustic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aimed to build the theory model of subjective evaluation factors on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of courtyards. Through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f 36 respondents from the typical towns or villages in the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of China, and the three-level coding analysis to the data, the study finally built the model of subjective evaluation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of courtyards in the rural residence, as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of subjective evaluation on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of courtyards in rural residence.
Northeast Rural Regions; Acoustic Environment; Courtyards; Grounded Theory; Coding
10.13791/j.cnki.hsfwest.20160307
梅兰, 康健, 黄锰, 等. 基于扎根理论的东北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 31(03): 45-49.
TU112.2
B
2095-6304(2016)03-0045-05
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