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①

2016-11-30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卿涛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刘爽

中国商论 2016年29期
关键词:成都市产学研螺旋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卿涛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 刘爽

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①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卿涛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 刘爽

本文在梳理成都市产学研创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特点,指出成都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企业、大学和政府三重螺旋创新体系架构,但仍处于产学研三重螺旋模型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提出对成都市产学研创新体系进行深度整合,建立以市场(企业)为导向,大学为技术支撑,政府和金融机构为平台的三重螺旋推进框架体系,以推动成都市产学研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成都市 产学研 协同创新体系 三重螺旋

1 成都市产学研的发展历程

成都市是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科技创新一直是成都市发展的主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成都市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具有成都特色的产学研创新创业历程。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新探索阶段(2003年~2009年)。该阶段成都市主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探索创新路径。成都市在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农业、能源与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等9大领域积极开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07年~2008年间,成都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29097件、6408件,同比增长45.58%、43.78%,稳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中西部城市第1位[1]。仅2009年就有419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标准)累计达到822家;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26135件、16349件,同比增长36.35%、58.08%,申请量、授权量均居西部城市第一;获批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进入首批国家“5.26”知识产权执法试点工程,积极将成都建设成推进西部科技的中心[1]。

第二阶段,产学研协同创体系初建阶段(2010年~2012年)。该阶段成都市在原有科技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成都市科技发展方向,在技术创新主体、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环境培育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投入和准备,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2012年间,成都市主动融入“五大兴市战略”,科技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达到1034家,新增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基地20家,新增国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72家;自主创新产品102个,获得国家科技计划立项400余项,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经费近15亿元,全市实施科技项目825项[1]。

第三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迅速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该阶段成都市产学研体系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成熟,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强化,院校地协同创新机制日渐磨合,形成了在“产业技术路线图”指导下的产业创新牵引力。此外,在人才引进创新环境建设方面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框架。2013年~2015年间,成都市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全市创新创业呈蓬勃发展之势,成功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被《财富》杂志列入“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新增科技型企业近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534.96亿元;年均增长24.3%。专利申请量14051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5.8%,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1]。

2 成都市产学研的发展特点

Etzkowitz认为三重螺旋模型的发展应包括四个环节:(1)每条螺旋线内部的转化。(2)各螺旋之间的相互影响。(3)三条螺旋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重叠的三边网络和机构。(4)三重螺旋网络的递归效应,不仅作用于各自的螺旋,而且作用于更广泛的社会[2]。通过对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 成都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三重螺旋创新体系架构,但仍处于产学研三重螺旋模型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1企业整体实力偏弱,研发能力尚处于积累阶段

成都市在推进产学研规划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很多企业拥有的仅仅是一个产品(或想法)和几个创业者。其资金大多来源于风险投资,办公地点由政府提供。企业尚未形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也导致其研发投入能力有限。一些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多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的,没有自发与大学建立研发合作关系,进入大学的科研领域,与大学在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双向交流。依据“硅谷”模式发展的实践来看,到了产学研发展的后期,企业和大学的界限逐渐重叠,大学师生可以以研究项目为基础建立企业,企业也可以成立大学或学院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形成两者之间的螺旋式交互。显然,成都市创新企业仍需要继续不断积累和发展。

2.2大学尚未转型,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不紧密

成都市拥有川内得天独厚的大学资源,理工类有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财经类有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更是综合性大学,且均为“985”、“211”名校,加之几十所其他院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雄厚的高质量科研资源基础,每年为成都输送大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但在整个产学研创新体系中,大学也是在政府的带动下进入三重螺旋系统,科学研究的市场化导向尚未形成,师生的创业氛围不够浓厚,未能凸显其作为地区创新知识支撑的作用。以大学为中心的科学园区虽然正在逐渐形成,但尚未建立起企业与周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互动关系,创新环境、知识生产与传播网络较为薄弱,距离创业型大学还有一段距离。

2.3政府作用明显,但角色需要转换

政府在整个创新体系的建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政策、基础设施、税收和金融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优惠的条件,对创新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带头、推动和规则建立的作用,这符合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三重螺旋创新体系应进行政府干预的一般规律,但随着整个创新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转换,从干预者逐渐演变为参与者,变成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为导向的一个创新链条。

3 基于三重螺旋理论构建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仍处于三重螺旋创新体系的起步阶段。创新主体仍未成熟,企业、学校和政府间的协同关系尚未稳定和完善,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尚未形成。因此,成都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发展应走出一条以政府为桥梁,以金融为纽带,企业、学校和金融机构相互渗透发展的路径。同时,立足实际,依据“三重螺旋理论”, 对 成都市产学研创新体系进行深度整合,建立以市场(企业)为导向,大学为技术支撑,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平台的三重螺旋推进的框架体系。

3.1构建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金融平台

成都市应结合建设金融总部商务区战略,以成都新城高新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功能区、新能源产业功能区的企业为骨干,结合大学科研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金融平台,将大学科研资源融入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推出金融创新产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风险投资和资本支持。

(1)吸纳大学科研资源。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直接推动力,要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把握技术革新的方向。但企业的研发也要受到市场规律中成本—收益的制约,难以对技术创新进行全方位的投入。而大学作为教学科研机构,其科研经费充足,且大多具有无偿性,人才储备雄厚,能够对科研项目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因此,企业应积极与大学建立各种产学联盟,吸纳大学的科研资源,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速产业链的升级。同时,企业与大学在科研创新方面的融合,还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市场信息优势,为大学的科学研究指明方向,推动大学开展精准地满足市场需求的各项研究,提升大学的社会价值,促进知识链的螺旋上升[3]。

(2)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创新成果的研发成功只是整个创新过程的第一步,企业只有对创新成果进行吸收和转化,并将其推向市场,实现市场价值,满足人们的需求,整个创新过程才算完成。因此,企业在三重螺旋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帮助科研成果完成向市场价值的惊险跳跃,形成三重螺旋的向上牵引力。

(3)建立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机构与大学和企业合作,建立金融服务平台,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动大学科研的发展和企业技术的进步, 解决产学研过程中的收益分配问题[4]。

图1 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示意图

3.2构建以大学为主的知识创新金融平台

利用成都温江大学城靠近各产业功能区(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新能源产业功能区、金融总部商务区等)的地缘优势构建以大学为主的知识创新金融平台,为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1)增加创新人才储备。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储备状况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的背景下,大学应在与企业、政府进行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不断了解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为整个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智力支撑[5]。

(2)提供科研成果。大学的另一项职责是承担科学研究任务。大学是知识密集和创新密集的研究性场所,每年向社会提供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主要承担公共科研任务,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学院性,对于应用型技术创新热情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大学打破原有的范式,与企业和市场紧密对接,不但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更要注重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与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联盟,投身于市场化的创新浪潮中,成为整个协同创新系统的一个链条,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为创新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驱动力。

(3)转变办学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较为封闭,与市场和社会接触较少。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是“硅谷”的兴盛和斯坦福大学等创新型大学的崛起,让人们看到了大学新的发展方向和作用基点。在三重螺旋体系中,大学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创新螺旋,不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推动创新不断升级,还会作为创新主体带动企业和政府建立创新联盟,且三者边界将逐渐模糊,协同促进整个螺旋的上升。因此,成都市产学研体系也应遵循三重螺旋发展路径,利用成都密集的高校资源,优质的教育水平,推动大学积极参与到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中来,转变办学模式,向着创新型大学迈进。并在此过程中,利用成都的金融中心优势,将大学、企业和政府以金融平台 为纽带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合。

3.3完善政府为主导的中介服务体系

政府在三螺旋模型中既是桥梁和服务者,又是一个创新的主体和螺旋。成都市政府运用其政策制定能力和宏观指导力,引导企业和大学以及金融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目的、有规划地进行创新,并在整个协同创新体系中发挥了桥梁和服务者的作用。但是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成熟期,政府也将成为创新的一个主体,与大学和企业建立各种联合、联盟机制,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在宏观上对整个区域创新进行规划,在微观上对于重要的攻坚性创新项目主动调动资源进行创新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发挥法律法规的政策指导作用。成都市政府应不断完善各项创新激励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规范各创新主体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创新制度和准则,培育浓厚的创新氛围。

(2)发挥创新引导和协调作用。成都市政府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行政手段,根据本地区发展规划,培育企业和大学的创新能力,引导二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对于协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合理化解,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机制,推动企业和大学两个创新链条的不断强大和融合。

(3)强化自身创新功能。成都市政府应遵循三重螺旋发展的路径,在推动企业和大学创新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重要领域、关键方面的创新过程中,起到创新带头作用,实现自身链条的发展和与其他两个链条的融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发展,符合三重螺旋协同创新理论,并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创新基础,形成了企业、大学和政府相互沟通,互相促进建立创新联盟的基本框架,且金融、服务等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今后,成都市应继续在三重螺旋协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挥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的作用,构建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创新投融资体系。由政府先期主导,增强创新企业实力,培育综合孵化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并制定系列化的政策,培育创新氛围,吸引创新人才和风险投资,完善创新投融资体系。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天府新区在地理位置、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推动产学研三个螺旋链条紧密融合,为成都市的发展注入强劲而持续的活力和动力[6]。

[1] 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工作总结[R].2008—2015.

[2] Etzkowitz Henry.Research groups as Quasi-firms:The inven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J].Research Policy,2003,32(1).

[3] 刘慧芬.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4] 柯丽菲,黄远仅,柯利佳.工作团队凝聚力、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绩效关系[J].财经问题研究,2007(2).

[5] 邓颖翔,朱桂龙.基于专利数据的中国产学研合作研究[J].科技政策与管理,2009(12).

[6] 王军燕.青岛市产学研发展模式及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F127

A

2096-0298(2016)10(b)-135-03

①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2014-RK00-00112-ZF)。

卿涛(1957-),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

刘爽(1980-),男,汉族,河北省承德市人,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

猜你喜欢

成都市产学研螺旋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旋风“螺旋丸”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