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区域物流创新能力协同研究①
2016-11-30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梁子婧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梁子婧
基于“互联网+”的区域物流创新能力协同研究①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梁子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趋势,使物流作为第三方利益源泉迅速发展。“互联网+”模式的兴起,使许多行业进入互联网发展模式,而物流产业由于其核心为物的流动,在改变时间状态的同时也改变了空间状态,这与互联网跨越时间与空间距离的本质极其契合,因此,“互联网+物流”的优势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模式下区域物流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在总结传统区域物流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模式下区域物流发展的新模式,旨在为提升区域物流协同能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互联网+” 区域物流 协同创新
互联网的普及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成就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奇迹,也颠覆了许多行业的发展模式。物流作为第三方利益源泉,其发展壮大依托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特征与物流特征的高度重合,使“互联网+”物流,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一定经济区域内的各个物流系统经过充分发展之后,区域协同成为其必然选择,也是传统物流的发展趋势。区域物流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依托区域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发展特点,发生的所有物流活动的总和。
区域物流在一定经济区域范围内会呈现明显共性,而与其他经济地区的物流活动又有所区别。区域物流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区域内协同创新的必然发展趋势、各物流子系统的物流活动创新、物流子系统之间的系统活动创新,由此可见,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区域物流具有两大特征:一为现代物流特征,二为经济地理空间特征。在区域物流现有特征基础上,加入互联网元素,使互联网的快捷性、时效性与区域物流协同创新相融合,真正实现区域物流集群系统创新。
1 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于各子系统的协同发展,当物流产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情况的时候,物流产业集群出现成为必然,集群中物流企业的协同发展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互联网+”物流相较,传统区域物流存在诸多缺陷,比如成本过高、管理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明显特征。
1.1成本过高
成本过高从另一层面解读,可理解为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的物流成本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8%,这一数据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也高于亚太与南美国家的均值。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运输成本、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是其主因。我国城市密集,居住人口稠密,且现阶段物流覆盖以城镇为主,农村物流才刚刚起步,这些都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利条件,但是,我国物流成本却比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最终成本10%~15%)、发展中国家(15%~25%)的数据高出许多,惊人地达到30%~40%。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物流业的成本劣势,能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1.2管理方式落后
传统物流管理方式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政策方面的缺失,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法规。物流业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许多法规都是地方政府制定,但是物流具有流动性,这样在物流中,两地法规不同甚至相悖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二为管理方式落后。传统物流业管理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国外引进;二是自主创新;三是复制拷贝。这些问题随着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得到有效解决。区域物流协同创新中关键的一环是管理创新,改变传统物流落后管理模式,以现代物流协同化、高效化模式进行区域物流协同管理,然后连通各经济区域的物流网络,最终达到区域物流的整体协同创新。
1.3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的效率,与其内部效率与外部效率均有直接关联。“互联网+”物流极大地解决了物流企业信息化问题,但是运输链条的参与者过多,没有统一有效的信息平台将其串联起来是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问题。网络化程度的局部性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表面性,是制约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思想瓶颈与技术瓶颈。正是基于这种瓶颈,部分物流企业才能急速发展壮大,并抢占更多市场,可以预见,信息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将加快区域物流产业的洗牌与重建。
2 “互联网+”对区域物流发展影响分析
2.1推动区域物流资源互联化
“互联网+”区域物流是利用平台化发展优势,在智能匹配、运营监控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物流大数据与足够的资源合作,共同实现整个物流生态圈良好运作。“互联网+”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平台,使物流企业的融资更为便利,也使物流企业竞争升级,具体如表1所示。“互联网+”区域物流的巨大商机,也使区域内物流行业整合成为可能,可以说,大规模资金涌入物流产业,促进了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为区域内物流子系统创造更好的成长空间。
表1 2015年部分O2O企业融资金额表
2.2推动区域物流信息个性化
信息个性化的核心是注重用户体验,差异化竞争开始出现,区域物流的服务性特征逐渐开始放大。信息专属个性化早已成为互联网各个领域热议的词语,而物流行业想进行全面改革升级,如何能够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提升用户及行业的效率也成为必须攻克的话题。通过一定的运营手段和策略吸引物流企业和货主参与。加强区域物流服务供需双方的对话,监控运输、仓储、配送等过程,进而促进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
2.3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管理
区域物流联结所在经济区域内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每个参与物流过程的环节构成物流系统中的一个节点,单个节点的信息化是物流系统信息化的基础。素材经过筛选和加工才能变成有效的信息,信息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广泛利用自动化、机械化设备操作,更重要的是利用自动化设备收集和处理商流、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对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信息对区域物流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
3 基于“互联网+”区域物流创新能力协同框架建立
通过对区域物流协同的深入理解,我们得出区域物流协同创新是一个大系统,是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系统及其环境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复杂的区域物流系统。其中主要包括物流功能子系统、物流网络子系统与物流需求子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物流协同示意图
3.1物流经济单元层面
在特定区域内会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也会有不同类型的企业物流需求。除专门的物流企业之外,非物流企业中也存在涉及物流的部门,比如采购部、物流部等。从物流经济单元层面看,区域物流企业间存在竞争与协作双重关系。正确理解区域物流成长与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才能把握物流经济单元层面的协作关系,处理好同质物流部门之间与相关物流子系统间的竞争关系,以确保区域物流协同成长。
3.2物流地域层面
从地域层面看,区域物流由多个物流区域组成,如物流园区、中心城市、辐射城市等。区域物流的成长过程是由复制、变革、创新等变量逐渐积累而成的动态过程,区域物流系统内的子系统变革与创新是区域物流成长的必然结果。在制定区域物流相关政策时,要统筹全局,兼顾区域内物流园区辐射城市之间的协同关系,在结合区域物流地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到区域物流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高度契合。
3.3区域物流协同成长层面
区域物流各子系统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前提下进化,用耗散结构理论来表述就是由耗散结构升级到有序耗散结构的过程。区域物流各子系统的成长是协同成长过程,各子系统在相同外部环境下一致成长。区域物流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共同构成区域物流系统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正确理解区域物流成长与区域物流协同内涵,正确处理区域物流成长与区域物流协同关系,同时在制定区域物流相关政策时,既要考虑结果也要结合现状,才能确保“互联网+”区域物流协同创新。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物流行业发展模式在经过变革创新之后,提升与互联网的契合度,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区域物流的各个子系统完成全面升级演化,促进区域物流的整体发展。通过对网络技术的灵活应用,促进区域物流业的产业升级,使之带动整个物流产业发展,带动物流相关的其他产业发展,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1] 逄锦荣.基于服务模式创新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 张琼妮.网络环境下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模式与机制及政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
[3] 丁伟.现代物流联合运输区域协调管理及网络构建研究——以广西西江水铁联运为例[D].中南大学,2012.
[4] 郑国义,谷玉,于静,等.“互联网+物流”推动两型社会新升级——基于湖南省可持续物流发展战略研究[C].2015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论文,2015.
[5] 丁明磊,刘秉镰.基于复杂系统观的区域物流协同创新与演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0(04).
[6] 杨萌柯,周晓光.“互联网+”背景下快递末端协同配送模式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7] 杨云峰,芮晓丽,袁长伟.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水平测度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
[8] 刘有升,陈笃彬.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协同评价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6(05).
F550.61
A
2096-0298(2016)10(b)-051-03
①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区域物流创新能力协同研究”(2016JD630086)的阶段性成果。
梁子婧(1973-),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物流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