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厂设备状态监控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2016-11-30李明伟朱子玉张伟峰杨根成
李明伟 朱子玉 张伟峰 杨根成
(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生产与管理·
卷烟厂设备状态监控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李明伟 朱子玉 张伟峰 杨根成
(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介绍了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为了进一步推动设备状态监控工作深入开展,在明确状态监控体系定位,稳定状态监控队伍,提升状态监控人员素质,规范状态监控标准制订方法途径,提高数据综合分析水平,丰富状态监控内涵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开展设备状态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卷烟厂;设备;状态监控;机制
一、背景
2010-2012年,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河南中烟)以其下属的新郑卷烟厂为试点,开展基于信息化的设备三级点检研究与应用工作。新郑卷烟厂学习宝钢等先进企业成熟的点检定修模式,借鉴其他卷烟厂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分析卷烟厂设备的特点和生产组织特征,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卷烟厂的设备三级点检模式。2012年该试点经验在河南中烟下属的7个卷烟厂推广应用,经过1年多的努力,河南中烟设备点检和状态监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在点检和设备状态监控管理层面和实际执行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和探索。2014年10月,新郑卷烟厂和郑州卷烟厂异地搬迁成立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以下简称制造中心),制造中心承担起设备状态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
1.设备状态监控人才队伍建设
河南中烟各卷烟厂的设备状态监控工作已经开展了数年,但点检及状态监控相关人员的定岗、定编、定薪、培养等工作,还有待于调研、推动和突破。一个车间和卷烟厂的设备状态监控人员配备、薪酬以及人才成长晋升通道规划等,各厂各车间实际执行的方式和方法不一,缺少参考标准和指导意见。
2.设备状态监控体系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设备状态监控体系运行机制,是保证设备状态监控持续、深入、有效开展的前提。由于机制不明确,一些卷烟厂对设备状态监控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设备状态监控工作要持续健康开展下去,就必须明确它在设备管理中的定位,在整个检维修体系中的作用及运行机制。
3.设备状态监控的方法和手段
2012年建立的河南中烟点检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满足了河南中烟各卷烟厂点检管理的需要,但经过几年运行亟待升级。精密点检中使用振动、热红外成像、超声波等检测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点检实践的深入,需要不断完善和丰富,以提高点检的有效性、便捷性、经济性,如在线诊断技术、实时监控技术、移动APP等。
4.设备状态监控技术标准
制造中心拥有ZJ116、ZJ118、ZB48、M5、FX 2等高速超高速卷包机组,以及高架库、机器人、AGV等先进设备,急需建立相应的状态监控标准。同时,需要对如何建立新机型设备状态监控标准的途径和方法展开研究,以便形成一套建立设备状态监控标准规范的流程、要点、方法,以提升设备状态监控的自我发展完善能力。
5.设备状态监控分析模板
设备点检信息系统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点检数据分析工作仅限于整理报警数据和下达维修工单,积累数据跟踪数据变化趋势,对设备运行过程数据同MES、EAM、卷包数据采集等信息化系统数据的关联性研究分析尚未开展研究,或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分析模型和方法还未建立,各信息化系统积累的状态数据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应用。
二、设备状态监控体系建设做法
1.明确状态监控体系定位
2015年4月,制造中心启动了TPM体系建设工作,建设目标是融会TPM、EHM、LCM等先进理念,以检维修体系和现场管理自主改善机制建设为重点,建立以基于状态管理的检维修体系为内核的金叶精益设备管理体系。体系中明确,包括设备状态监控的状态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及管理精益化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制造中心设备检维修体系和各生产车间设备检维修体系的重要环节,属于必备和基础管理要素,其对提升预知性维修水平、控制维持费用、提高设备综合运行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1 制造中心设备管理基本要素示意图
2.修订状态监控管理标准
(1)完善设备状态监控管理员、专业点检人员职责以及日常、专业、精密三级点检人员工作范围、工作程序、管理要求等,修订制造中心状态监控(点检)管理标准,形成设备状态监控工作的闭环管理。例如结合运行情况,动力车间三级点检模式由部分巡检变更为全部采用巡更点检模式,保证了点检的实际效果。
(2)完善检查考核标准。周检查内容包括漏检检查、IP地址对应、点检异常同维修工单对应分析等,通过系统上传检查通报,实现了检查管理工作的落地;月度检查内容涵盖三级点检完成情况、精密点检仪器使用情况、标准修订、典型案例分析、关联性数据分析等;利用系统统计数据(点检率、漏检率、异常报警、维修工单等数据),对各车间以及操作、维修、点检员进行绩效考核。
3.稳定状态监控队伍
通过调研分析企业装备现状、生产工艺流程、维修管理模式、人才队伍建设,编写设备状态监控相关人员素质模型,明确专职精密点检员、兼职精密和专业点检员及日常点检员(操作工)不同层次的、不同侧重的任职要求。通过对各车间设备生产维护模式、所需点检的设备数量、点检点数量和点检方式、点检路线和周期、以及点检数据分析的工作量及难度,合理配置相关点检人员,划分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形成制造中心状态监控人员配置方案。按照机型分类共设置专兼职点检员19名,其中卷包车间6名,制丝车间4名,动力车间4名,物流中心3名,嘴棒车间2名。
4.提升状态监控人员素质
依据状态监控队伍人员素质模型要求,人力资源部和设备管理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培训计划,按照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基本素质进行划分,明确牵头组织部门、培训内容、参与人员、考核标准等具体要求,制订《制造中心设备状态监控人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人员培训和队伍培养工作。
培训分层次、多方式展开。人力资源部、设备管理部采用外培、内训等方式集中对专职点检员进行振动、红外等专业培训,在提高理论水平同时,逐步增加专职点检人员持证数量;专职点检员采用分散授课的形式对车间维修、操作人员进行状态监控理论、点检理论、信息系统操作等培训,提高维修、操作人员状态监控方面的素质能力。
组织进行振动分析、点检信息系统、红外热像、超声波、油液分析等相关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振动分析培训教材包括振动原理、数据采集方法及分析、实际案例分析等方面内容,点检信息系统培训教材包括系统的运行环境与浏览器的设置、系统模块功能介绍、点检设备编码的编写方法、流程设计等方面内容。经试讲和修改完善后,形成河南中烟状态监控培训系列教材,为内部点检人员资格培训及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支撑。
5.规范状态监控标准制订方法途径
各卷烟厂设备型号存在差异,更新换代也较快,建立一套新机型新设备状态监控标准制订的方法途径,可增强标准的自我完善能力。经过归纳优选,设备状态监控标准制订的方法及途径见图2。
图2 状态监控标准制订流程图
截至2015年底,制造中心在河南中烟设备点检系统中,共修订导入点检标准9959条,其中动力车间605条,卷接包车间5573条,制丝车间1753条,物流中心716条,嘴棒车间1312条。
6.提高数据综合分析水平
梳理设备管理数据,形成关联数据链条模型,分析链条数据之间的关联点及关联度,找出数据相互支撑、印证的关系,建立链条数据关联分析模板。一是利用故障发生规律验证点检标准的合理性及适宜性,定期分析关键数据链条,验证EAM系统中点检记录的准确性,统计从点检系统中生成的维修工单占整体维修工单比率,验证和促进点检系统应用情况。二是根据产品质量数据、故障停机率、同机台故障率,对操作、保养、维修质量及水平进行验证;利用状态监控的维修质量、维修工技术水平、备件质量数据对设备管理有效性进行反验证。三是利用状态监控数据调整设备维修保养时间,并验证维修保养效果;利用状态监控数据改进设备的润滑方式和润滑频率;利用EAM系统与点检系统数据综合分析,对备件质量做定量评价等。
7.丰富状态监控内涵和手段
(1)2015年制造中心启动TPM体系建设项目,在编写的《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设备现场可视化与定置化管理手册》中,依据行业VI标准,对设备状态监控(点检)现场的点检路线图、点检标签、点检点、在线监测点等标示进行设计,做到点检现场标示统一、美观、实用。2015年共制作固定到位点检路线图12块,点检标签标示306个,精密点检点标示2300多个。
(2)收集整理点检信息系统运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完成了系统升级技术可行性分析并确定升级主要内容,目前升级工作正在开展,预计2016年年底全部完成。届时,系统功能更为完善、运行更为顺畅,支持APP应用,移动平板和智能手机可以实现专业巡检、点检信息处理,支持在线监测,实现移动点检和在线监测同平台运行。
(3)工艺质量点检和设备点检结合,实施“四级点检”,实现设备精深维保、健康状态评价所需的机台产品质量信息的直接获取和积累,并提高工艺点检和设备分析的深度及设备-质量管理的互动性,实施设备、工艺、质量重要控制点的共管。目前,工序质量中的点检部位、标准、人员等已经纳入点检信息系统, 实现同设备、工艺点检同平台实施,正在进一步开展信息深度共享探索。
三、持续改进完善
战略、人才、机制,是保证设备状态监控体系建设取得成功的三大保障。
状态监控工作需要坚持长期积累数据和持续分析才能发挥更大作用,需要企业各级领导持续重视,在人力资源、技术支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持战略定力。点检人员综合素质需要持续提高,执行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需要持续提升,专业点检人员需要保持基本稳定。
下一步,制造中心将继续对点检和状态监控标准、系列培训教材等进行修订,组织点检人员培训考核,持续对点检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完善,对点检方式和手段进行不断拓展,开展状态监控相关课题研究。
F273
B
1671-0711(2016)06-0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