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设备管理人新天地《中国设备工程》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暨振兴装备设备中华行
——朗坤设备点检信息化研讨会编委会代表发言摘编
2016-11-30
开辟设备管理人新天地《中国设备工程》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暨振兴装备设备中华行
——朗坤设备点检信息化研讨会编委会代表发言摘编
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董事长李葆文:
如何让杂志与业界更好地互动
杂志从创刊时的《设备管理》到现在的《中国设备工程》,我是伴随着杂志走过了30个年头,亲眼目睹着杂志的点滴成长和进步,对这本杂志怀有很深的感情。杂志创刊时,时任国家领导人很重视,纷纷题辞祝贺。尤其是近几年,杂志社广开思路,集众家之所长,立行业之旗舰,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大家有目共睹。面对信息时代的飞速变化,我个人也是很赞同杂志社采取的一些创新措施,尤其是从月刊到半月刊的转型,将为杂志再上新台阶创造一个很好的契机。希望杂志广开思路,在今后多刊发一些国外的先进理论经验等,以更好地推进国内装备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胜利油田设备管理处副处长刘炜光:
反映装备设备人员心声 搭建互动平台
值此《中国设备工程》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首先表示感谢,感谢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和杂志社多年来对油田的关照和厚爱,感谢历任杂志社社长和编辑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专业、高水平的精品食粮。多年来我们积极订阅和踊跃投稿,特别是通过认真阅读,受益匪浅,对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对于提升设备管理人员个人素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启迪帮助作用。
为了使《中国设备工程》杂志更好地搭建设备管理人员交流平台,充分展示设备管理业绩,谈四点想法:一是保持先进性。今后要继续保持这一态势,将国外企业设备管理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及时介绍,将国内探索搞好设备管理的理论与模式及时传播;二是增进可读性。要继续反映和汇集企业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的成果,邀请专家撰写一些专业设备技术发展综述的文章,组织力量发现和总结一些企业设备管理的典型案例,既要注重实用性和指导性,又要多出精品文章;三是加强动态性。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互动,要建设成为设备业务供需双方交流的桥梁,发展成为我国设备管理对外交流的窗口;四是扩大广泛性。要充分利用新的传媒手段,开办多个专题的设备管理论坛,邀请专家网上举办相应讲座,吸引年轻设备管理工作者关注网站和杂志,进一步扩大杂志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清华大学工业大数据研发中心总工程师王晨:
将杂志办成引导中国制造企业成功转型的旗帜和阵地
设备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中国设备工程》杂志作为协会的刊物,多年来一直在中国设备管理领域起到了非常积极和重要的宣传和引领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在杂志社领导的带领下,内容、形式、版面都有了非常好的变化。结合《中国制造2025》,希望杂志可以起到更加重要的导向性作用,特别是针对提到的服务型制造转型方面,智能化设备作为工业4.0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基础,同样也是服务转型的基石,以此为核心把单一设备运维服务走向产业链跨界服务才是中国制造未来的方向,特别希望在这一方面杂志可以成为引导中国制造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重要的旗帜与阵地。
河南省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根山:
应与各地设备管理协会更好地互动交流
热烈祝贺《中国设备工程》杂志30岁生日,《中国设备工程》杂志在30年的历程中走过了跨时代的阶段,为我国的设备管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特别是近两年来,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杂志社全体同仁共同努力,走进基层,脚踏实地地辛勤工作,让我们设备人的宣传阵地获得了新生。如我们组织十省市的高峰论坛和30周年的研讨会议,陈雪芹社长亲临指导或派员跟踪报道,鼓舞了我们广大设备人的士气,让我们增强了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责任感。
希望在今后漫长的岁月中,《中国设备工程》更加做好基层服务,即时宣传国家政策和方针,报道全国各地协会的动态,为我国的设备管理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顺益体系(集团)总裁助理龚川:
改革创新 将杂志打造成全新的数字化平台
自2015年与杂志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开展了许多工作,对提升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顺义体系是最早与《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结成的战略合作伙伴,杂志作为我国工业装备设备行业的一个窗口,经过30年的发展,在内容、选题、深度报道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成为了行业内影响较大的期刊,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再接再厉,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平台。
凯特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君琦:
将杂志办成权威的“专家咨询委员会”
作为一个著名的设备管理方面的权威杂志,凯特克集团能成为《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的战略合作伙伴是非常荣幸的,这是一份荣誉但同时也是一份责任。作为螺栓预紧力控制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凯特克有义务将世界上先进可靠的螺栓预紧力控制技术引入中国,为法兰泄漏的治理和法兰连接管理做出我们的贡献,而《中国设备工程》杂志非常好地充当了一个信息传递的桥梁。未来杂志可以在宣扬国际先进设备管理经验技术的同时,多多地组织专家到企业考察,为企业出谋划策,将有些企业遇到的设备管理方面的难题传递给相关的专家进行会诊,从而使杂志更权威,使企业在碰到问题时会想到这个“专家咨询委员会”。
除此之外,杂志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组织类似于论坛类的讨论群,并设立各个专业分类,让碰到问题的企业能够将问题递交上来让相关专家会诊,最终为企业解决难题。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设备总监李建普:
努力打造中国装备设备行业的宣传航母
首先是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把具有前瞻性、率先走出国门的企业代表信息报道出来,比如中建材、三一重工、华为和特变电工等,目前这些企业在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生产工厂或工程基地。
然后是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宏观规划上,创建智能工厂的典范企业宣传好。
再者就是推广在装备设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三化建设方面的优秀企业和个人!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要走在时代的前沿,灵活运用好微信群、微博等信息化平台,打造中国设备管理宣传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