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曲霉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6-11-30包安勤
包安勤
(天津市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1900)
禽曲霉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包安勤
(天津市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1900)
禽曲霉菌病是养禽业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分布广泛,各种环境中都有发现。鸡、火鸡、鸭、鹅、鸽子等禽类均可发生,其中以幼禽发病率较高,而且多呈急性群发性,死亡率很高,成禽主要呈散发,死亡率较低。病禽的主要特征是在支气管、肺脏等呼吸器官中出现肉芽肿结节。
1 病原
引起禽曲霉菌病的病原为曲霉菌,其中致病性最强的为烟曲霉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比较广泛,常污染垫草及饲料。在混合感染的病例中还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和青霉菌等。曲霉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一般的环境条件下,都不能对其生长繁殖产生影响,只有在120℃干热1 h或者在100℃沸水中煮5 min,才能使其失掉发芽能力。一般的消毒药也不能将其杀死,只能使其毒性致弱。如2%的甲醛2 min、3%的石炭酸1 h、3%的苛性钠3 h,方可使其致弱。
2 流行特点
禽曲霉菌病是养禽生产中的常见病,家禽和野禽都是易感动物,其中火鸡对此病最为敏感,其次是鸡。哺乳动物也偶有发生。幼禽对曲霉菌的抵抗力低,一般多发,尤其是1~4日龄左右的雏鸡,故此病也被称为育雏肺炎,多呈急性流行,死亡率高达50%,慢性时死亡率不高。成禽患病很少,主要是慢性型,如果没有混合感染其他疫病,死亡率不高。禽曲霉菌的发生,和养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适宜曲霉菌的生长繁殖,则易发病,而且一旦感染,则会有大批的病禽死亡。除了有常见的肺炎型,还有眼炎型、脑炎型、脊髓炎型、皮炎型。家禽通过吸入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采食含有霉菌的饲料而感染。初生雏鸡的感染,是由于在孵化过程中霉菌穿透蛋壳而造成的。用锯末或者木屑做垫料时,烟曲霉很容易在这些垫料上生长,而雏鸡的抵抗力差,当吸入了一定量的霉菌孢子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肺炎型的症状。眼炎型的病例,则是由于木屑等的锐物引起角膜受损而发炎。由于去势等创伤,也可导致全身性曲霉菌症和皮炎型病例。
此病的发生和传播都和烟曲霉的发育环境有关,高温、多湿的气候,饲养密度过大等都可以导致家禽抵抗力降低而发病。
3 临床症状
病禽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多,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不同的是不伴有啰音。食欲不佳,喜喝水,爱睡觉,下痢、进行性消瘦。常呆立或卧在角落处,张口喘气。由于机体的衰竭,最终痉挛而死。如果病原体转移到眼球,可能在一侧或者两侧眼球产生灰白色浑浊,此时眼睑有干酪样物质沉着,角膜溃疡。脑型病例并发肺炎时,不出现呼吸症状,而呈现斜视、不能起立、步行困难等神经症状,并且采食、饮水都比较困难。
4 病理变化
患病的家禽,病灶出现在肺、气囊、支气管和气管,整个的肺脏组织有散在的黄白色小米粒至大豆状的结节,结节内部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随着病情的发展,整个气囊壁增厚,有散在的结节,有的成为很大的丘状隆起或者呈现黄白色圆盘状,肝、肾、脾、卵巢等部位也有圆盘状结节。肺泡、支气管内有黏液、纤维素、细胞核等分解产物,菌丝贯穿管壁。在气囊内常可以观察到曲霉菌的顶囊、梗子、孢子。
5 诊断方法
在1~4日龄雏鸡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可以怀疑为此病,但在支气管内没有发现栓塞、肺淤血、结节等变化的时候,还不能确诊,能看到圆盘状结节的,并且上面附有菌丝,将其与乳酸酚(结晶石碳酸20 mL、乳酸20 mL、甘油40 mL、水20 mL)1滴混合后镜检,观察是否有顶囊、梗子、孢子等存在,来判断是否感染曲霉菌。
6 治疗措施
对病禽可以口服碘化钾来治疗,每升水内可加碘化钾5~10 g,对此病有一定的疗效。制霉菌素也有一定的疗效,用量为:成鸡15~20 mg,雏鸡3~5 mg,火鸡和鹅的剂量加倍,混于饲料中饲喂3~5 d。还可以用中药进行治疗,用鱼腥草60 g,蒲公英、山海螺各30 g,筋骨草、桔梗15各g,煎汁代替饮水,可供100只10~20日龄的幼雏1 d服用,连服2周。还可以用肺形草、鱼腥草各48 g,蒲公英、桔梗、山海螺各15 g,筋骨草9 g煎汁代替饮水,可供100只10~20日龄的幼雏1 d服用,连服1周。还可以在饲料中加喂大蒜,5 g/只,2次/d,连服2~3 d。
7 预防措施
首先应该消除诱发疾病的病因,如垫料是病因,就应该全部除旧换新;如病因来自饲料,就对饲料予以改换和控制。其次要防止禽群之间相互感染。最后要防止通过排泄物感染,要注意曲霉菌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在出现大量死亡的时候,要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1)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严格消毒,禽舍保持清洁卫生、干燥,尤其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禽舍内潮湿和积水。
2)食槽、饮水器等用具每天要清洗,消毒。
3)发霉的垫料要及时清除,发霉变质的饲料要严禁饲喂。
4)尤其注意孵化器的管理,要严防霉菌污染。
5)如果禽舍已经被污染,可以隔离病雏,清除垫草。然后在对禽舍彻底消毒,并在饲料中加0.1%的硫酸铜溶液,以防再次发病。■(编辑:赵晓松)
10.3969/j.issn.1008-4754.2016.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