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打印梦想 科普展现未来

2016-11-30撰文孟圆

智能制造 2016年10期
关键词:计算中心劲松巡展

撰文/孟圆

3D打印梦想 科普展现未来

撰文/孟圆

黄劲松

2016年10月13~15日,主题为“3D打印梦想,创新、创造”的3D打印科普项目精品巡展北京站在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成功举办。本刊记者就3D打印科普巡展、3D打印技术应用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相关问题专访了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开发处处长黄劲松和北京市计算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彤。

智能制造:与以往的商业展览不同,这次的巡展更加注重科普性。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北京市计算中心(以下简称计算中心),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次针对老百姓的科普活动?

黄劲松:这要从我们单位的历史和性质谈起,研究院由北京市科委的下属院所组成。而这些院所分为企业性质的、事业性质的、应用型的研究所和工艺型性质的,还有科普单位。从研究院的职责和使命来讲有三大类:首先,我们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关注技术创新。第二类是利用创新的成果和培养的创新人才为社会,尤其是北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第三类就是科普,科普在研究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所以,我院进行科普活动的首要原因就是因为职责所在。其次,研究院接受了政府大量拨款用来进行研究,所以我们有责任让公众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计算中心不是专门的科普机构,而是以研发为核心的机构,这次计算中心开展的活动,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第三,从国家创新的大环境,科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正如习总书记说的“两翼齐飞”即“科研科普两翼齐飞”。科普是提高公众对于创新产品和创新技术接受能力的重要环节,只有公众接受创新产品,并成为其使用者,才能推动创新的发展。所以,科普对于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制造:本次巡展是“2016年3D打印科普大行动”中的一站,请各位谈谈此次“3D打印精品巡展活动”以及今年全年的3D打印科普行动的意义?

黄劲松: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会有计划地开展科普行动。计算中心今年举办的3D打印科普行动是科普行动计划中的重要部分。

刘彤:研究院的科普行动很有特色,除了一些专门从事科普工作的单位,大量的科研单位作为市级的科普基地也参与到科普的阵列中。我们计算中心也责无旁贷,按照研究院的统一部署举办了这次科普活动。计算中心依托北京市科委认证的“云计算关键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市发改委认定的“互联网+智能装备云服务重点实验室”及这些创新单元产生的创新成果。用科普的理念、媒体的宣传力量,把我们研究成果的价值,给百姓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对于装备制造业的改进等进行广泛的传播。计算中心科普活动作为研究院科普活动的子活动,每年都会策划不同主题。本次“3D打印精品巡展活动”是2016年度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和最隆重的一次活动。

石勇:我再补充一下,3D打印不应该是“阳春白雪”类的概念,而应该让老百姓们充分了解这项技术的“用武之地”,使其最终走入百姓们的生活当中,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拉动产业发展。3D打印以前更多是在学术界中讨论,经过萌芽期和成长期后,这项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期,数字化技术已经进入经济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开展3D打印技术的科普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勇

智能制造:3D打印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其应用前景如何?与传统技术相比,其特点是什么?

石勇:3D打印技术现在仍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尤其是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但是它确实解决了复杂产品的制造问题。如今,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如飞机发动机上的一些零部件,结构非常复杂,一般简单加工不能满足制造的需要,而3D打印技术对于这类加工复杂结构产品具有很大优势。在金属加工领域,增材制造早已有了应用,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现在欧洲的复合型机床,既有切削磨削,又有增材技术,这种产品制造就处于复合发展的阶段。增材、减材和等材这三种制造融合发展也是技术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能够很好地满足产品和需求的复杂性。

刘彤:前不久,科技部发布了“十三五重点专项”,其中一项就是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可见国家和产业都在关注着3D打印技术,因为面向工业4.0以后企业的需求个性化、差异化和快速化更加明显,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了。我们以后会更多地关注3D打印基础元器件、高端核心装备的国产化以及在装备制造业中如何让3D打印技术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这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我们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黄劲松:未来的制造是个性化制造,3D打印恰恰是满足个性化制造的重要环节。个性化以个人需求为导向,灵活度更高。德国有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流程,现在利用3D打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未来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生产效率比单一的减材制造要高许多。

智能制造:除了3D打印,工业云也是计算中心十分重要的业务领域,请介绍一下计算中心工业云的情况?

刘彤:工业云是2010年由北京市经信委授予计算中心的“北京市祥云工程示范项目”。我们把工业云作为“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现在北京工业云存储量已经到了3.5P,北京工业云服务对象定位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撑方面。目前云平台的用户数已经超过800个,包括初创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国有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我们给用户提供了很多工具类使用方法,让用户通过云平台得到创新的工具、资源、案例以及网络上专家的支持。同时,我们把用户的创新成果通过云平台分享出去,近一年我通过计算服务、3D打印服务、线下力学仿真模拟和加工,计算中心已经帮助超过10家初创型企业获得投资或者在创新大赛上得奖。这类案例同时作为科技创新平台的案例提供给科委。

北京工业云不仅为北京地区中小企业和行业提供服务,也面向京津冀地区开展业务。例如,在河北东南部重工业区,模具设计加工领域是强项,针对其模具加工工具不足的问题,我们的服务从培训课程到实验,逐渐融入到企业的研发设计平台中去。值得骄傲的是北京工业云的服务模式和在云上开发的服务体系产品“云链”。

刘彤

记者手记

此次3D打印科普项目精品巡展活动中,不仅将3D打印的模式和应用案例进行了现场展示,同时还成立了3D打印技术开发应用联盟,这一联盟凝聚了京津冀地区产、学、研的3D打印力量,将着力推进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正如石勇副院长、黄劲松处长和刘彤副主任所言,科普宣传是提高公众对于创新产品和创新技术接受能力的重要环节,3D打印技术可以满足产品个性化、差异化和快速化的需要,而当前阶段正是3D打印技术逐渐成熟的时期,举办此次科普巡展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计算中心劲松巡展
顾劲松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发布
面向反应堆设计的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及应用
腾讯云首个5G边缘计算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2020年中考优秀作文巡展
初心不改•使命传承
——新中国审计70年巡展
2019年中考满分作文巡展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digital valve control servo system based on CMAC-PID control method①
余劲松
借喻·顾黎明艺术三十年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