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11-30

绿色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舆情大学生

钱 储

(南京林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江苏 南京 210037)



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钱 储

(南京林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江苏 南京 210037)

指出了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在一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人民群众对待社会热点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表达出的情绪、思想、观点和意见的总和,是广大人民群体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的一种诉求和表达的集中体现。基于此,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高校舆情的应对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网络舆情;现状;对策

1 引言

大学生群体在我国网民中占相当一部分比重,他们在面对社会热点的时候,或积极发表自己的评论、转发,或保持沉默,无论哪种做法,他们都表达了对网络热点的态度。而在舆论的洪流中,如果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没有一个主流价值的引导,即使是一个心智相对成熟的成年人也有可能被误导。

2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

在当今社会,面对一些热点问题,大学生作为网络参与的一个主体,积极的对一些社会热点进行评论,比如作为“魏则西事件”在社会、高校都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魏则西本人作为一名大学生,利用网络的快速、便捷,无门槛在知乎上进行发帖,发表自己的病情及对百度推广和虚假医疗与相关监督部门建立的联动机制发表自己的质疑,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社会舆论的反弹,其核心在于触动了民众脆弱的敏感神经,触动了民众对于生命健康权这条敏感的神经,这件事与大学生的利益也是息息相关的,大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对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一方面在为自己积极寻求争取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在于想要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不能够准确区分出言论的对与否,很大程度上他们盲目跟风,没有自己的主见,随大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对国家和社会有一定的危害,会蛊惑人心,我国目前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网络舆情的去中心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原来一直居于受众地位的网民渐渐成为网络传播的主体,何为新媒体,新媒体即等于全媒体,媒体形态全、全民皆媒体,简而言之就是全民参与,覆盖面广。在网络空间的时代,早期主要是由门户网站占据,主要负责人是新闻从业人员和网站管理者,新闻从业人员和网站管理者都是受过良好网络教育的专业人才,传播出来的是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主流文化,易被大家所接受,也容易在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民可以作为信息的来源,而当代大学生受教育的程度较高,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开始具有自主选择信息、自由传播信息的能力。对待网络这一新兴的事物,比较能够有自己的想法,乐于也愿意去对当下的一些时事政治、新闻热点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二,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不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的特点,传播速度快,操作简单,快速便捷,这些特点使得网络很容易变成大学生发泄情绪,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一种手段。每个人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等各个方面存在偏差,难免对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的表达这些不同的看法就会导致网络舆情呈爆发增长之势。但目前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识不深。对于舆情的监管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的制度,学生对校园网络舆情应有的基本制度同样认识不清。

第三,受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影响严重。“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来“扳倒中国”[2]。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学生的思想都是不太成熟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具备良好的获取新事物的能力,并且拥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尚不具备甄别什么是西方国家刻意进行的文化渗透,反而,他们通过网络了解西方的一些知识、文化会觉得这是一种流行趋势,引以为豪,为之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想要利用我国这个这会转型期,进行文化渗透,完成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改造,最终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也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3 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

3.1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当今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烈,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受新兴事物的影响比较深但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判断标准,心智尚未成型。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刷手机寻找新的话题,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网络舆情成为监督大学生社会问题的主要方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谈论的热点问题也就是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相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谈论的一些问题会被转移到网上,而网上的一些舆论热点又是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如此循环往复,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堆积,要学会用理性来甄别、判断和分析,而不能人云亦云,照搬照套。应该加强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营造一个健康共享的网络环境。“培养大学生有序的政治参与意识,可以最大程度上去除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带来的种种威胁”。[3]大学网络群体性事件包含了许多不和谐现象,如情绪化严重,随意散布谣言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是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培养在校大学生有序的政治参与,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为负责,培养他们的公共精神,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预防高校网络舆情所带来的伤害。大学生应当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在发表言论前应当三思而后行,考虑自己在网上发布的言论是否妥当,而不能图一时的口舌之快,散播谣言或是盲目跟风。

3.2建立良好的引导疏通机制

目前,我国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是媒体供给过剩,官方信息供给不足,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提升自己的自我认知能力,面对大学生不正确的,理解有偏差的思想观点时。应当尊重新媒体技术传播的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得事半功倍。“高校在面对媒体问题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主观上不愿意说,行动上不主动说,时间上不及时说,内容上不真实说,态度上不端正说,有关领导不让说或领导重视不让说等一些问题”[4]。而媒体事件从开始到事件扩大要经历五个阶段,4小时内是谣言四起,轮廓初现;6小时内信息多元,广泛传播;8小时内会有一个明确的议题;12小时会出现新闻审判;24小时会将整件事推到风口浪尖。因此,高校在面对舆论的时候应当注重时间的把握,及时进行舆论的引导和疏通,构建引导干预机制是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的关键。对于校园网络舆情,要加强关注,及时回应,积极引导,而不能一味地进行消息的堵塞,这样来自学生、社会的猜测将会使事情愈演愈烈,将事情推到风口浪尖,反而没有解决的余地。

3.3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西方思想的入侵,多元价值观的逐步渗透,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与碰撞使得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接触新鲜事物的快速便捷,使得其价值观发生偏差。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矛盾,致使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有违社会发展规律的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讲,新颖有趣的思潮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而新颖有趣的思潮往往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三观,务必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网络舆论风向。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有意识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比如说举办读书会,分享心得。观看电影,进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旅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4 结语

网络发展到今天,其信息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网络舆情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其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网络一方面扩展了大学生的视野,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会所需,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由此需要当代大学生加强对自我的约束管理,运用自己的理性与专业知识来进行甄别信息的对与错。同时,高校管理者应当注重高校网络舆情的现实价值,切实做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工作,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体队伍建设、客体教育建设、环境建设,形成社会、政府和学校的“合力”,不断优化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工作方法。

[1]鲁炜.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N].人民日报,2013-09-17(16).

[2]戴维,刘轶.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4(1):24.

[3]石新宇.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81.

[4]桂维民.应急决策需要政治传播的正能量[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3~76.

[5]石新宇.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81.

[6]游佳琳,唐华,顾峰.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3:11.

2016-07-12

钱储(1991—),女,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硕士研究生。

G647

A

1674-9944(2016)15-0255-02

猜你喜欢

舆情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数字舆情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广东舆情
全国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