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菌根树种自然施肥的措施探讨
2016-11-30黄成文吴向荣
黄成文,吴向荣,曾 凯,钟 荣
(广东省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湛江 524037)
利用菌根树种自然施肥的措施探讨
黄成文,吴向荣,曾 凯,钟 荣
(广东省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湛江 524037)
提出了缩短林木生长周期,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收获量,研究了利用森林树种间的互利、互助作用和植物间共生关系,探讨了利用生物固氮,自然施肥,促进林木生长的措施。
生物固氮;自然施肥;研究
1 引言
经营森林和农作物不同,林木和生长主要靠自身功能吸取自然养分,供其生长,不可能大面积经常性施肥。近几年来,森林培育工作者,为了缩短林木生长周期,提高单位面积收获量,研究如何利用森林树种间的互利、互助作用和植物间共生关系,通过利用生物固氮,自然施肥,促进林木生长。
2 生物固氮概述
人们在长期栽培、施肥中发现,有些植物不必施肥,也能增产,而且大部分是豆科植物。1885年,法国生物学家富兰克(B.Frank)通过大量试验发现,高等植物能与土壤真菌建立一个共生体。他把它定名为菌根。他还发现,除了豆科植物有这种特殊本领外,其他科植物也能建立这种共生体,如桦木科、鼠李科、蔷薇科的一些植物。菌根就象一个生物氮肥厂,它能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并供给植物体使用。
据统计,全世界生物固氮量每年约为54×106t,如苜蓿每亩每年可固氮100~200 kg,大豆、花生可达50 kg。而工业固氮(化肥)每年只有30×106t,如果有固氮本领的植物能增多一倍,生物固氮量就完全够栽培植物利用,而不需要弊病多端的化肥了。
生物产量是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过程,在氮素循环中,能贮存氮的只有生物体和土壤,例如施有机肥给植物吸收,也是通过植物根从土壤中摄取而来,一部分输送植物体,形成产量,一部分作为根及残留物又还给土壤,因此,氮及其肥效只是个流动过程,而“源”是进行固氮的菌根。氮由菌根固定后才产生流动(循环),这就维持了土地肥力和物质生产。
氮源实际有二种,一种是菌根固氮,一种是有机肥和化肥中的氨,而植物要利用氨基酸中的氮,还必须经过几个化学过程,因为氨基酸中的氮(是负三价的,而硝酸中的氮是正五价的,由于硝酸离子常带负电,在土壤中可自由移动,容易游离到植物根区,因之,植物需消耗较多能量,才能把负三价氮化合为正五价。又因为氨离子有一个正电荷,常被吸附在附近土壤的颗粒上,一直到被氧化才能为植物吸收。
植物固氮过程中,也需要投入能量。据计算,每亩土地上空的空气中的气态氮约5万t左右,植物要固定其中一部分时,首先是把气态氮分子活化,使它分裂成2个自由氮原子,每克分子氮(相当28 g)大约需要160 kCal热量才能活化。然后将2个原子氮和3个分子氨结合成2个分子的氨(NH3),才能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合成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同时释放热量约13 kCal,两次化学变化,收支相抵共需热量147 kCal。工业固氮(制造化肥)每公斤需6000 kCal热量。而生物固氮是由菌根在固氮酶生物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自供、自耗过程,两者效率相比相差近50倍,因之,生物固氮是最经济的自然施肥。
一般生物固氮按固氮量收支情况,可把固氮植物分为二类:一类是自养固氮,即植物个体固定的氮与自身营养消耗大体相等,收支平衡,如森林树种中的槐属、杨梅树,灌木中的胡枝子等,农作物中的豆科植物大豆、花生等。这些植物收割后,如根、根瘤、枝叶等还留在土壤中,一般每亩相当于硫铵10~25 kg的量,实际增加了土壤肥力。一类叫异养固氮,植物个体固氮量多于自身消耗量,还可供其他植物需要,如灌木中的紫穗槐、长叶博罗回,农作物中的绿肥等。
3 树木根菌固氮分析
树木根菌固氮,实际上是在森林树种育苗中发现的,在苗圃育苗时,人们发现土壤中菌丝包围住根系,形成一个套鞘(菌套),然后向内透穿根的皮层细胞之间的间隙形成一个菌丝网。因为这种菌丝大部在植物根系外围,故叫它外生菌根。这些菌根除摄取氮、钾、磷等元素合成养分外,还能防止植物根感染其他病源菌。同时,还可产生一种植物荷尔蒙——生长激素、赤霉素等,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外生菌根在森林树种中常见的以山毛榉,槐属,合欢属等最多。
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菌根的研究被广泛重视,美国就专门设有根菌研究所,中国林科院作过大量研究。在深度上又发现一些经济林木如柑桔,早粮作物如玉米等的菌丝能穿入植物根系皮层细胞之内,并膨大成节,也能形成根瘤,这种菌体便称为内囊菌,为与外生菌根区别,又称内生菌根。内生菌根的作物与外生菌根是一样的,只是内在合成能力强些。
菌根对植物的有益作用,还对土壤中的磷有特殊旺盛的吸收能力,当菌丝体包围住植物根之后,形成菌套,菌套又向周围土壤伸出菌丝,并形成网状,使根接触土壤颗粒的面积大大增加,吸收面积增大几百倍,如1 mg直径微米的菌丝,其功能就相当于1600 μg直径为400 μm的根。本来,土壤中含的磷酸盐很不活泼,它不但移动慢,而且常被钙、铁及其他金属固定,因之,缺少磷酸盐的土壤中,由于植物对磷的吸收,常使根际周围形成一个无磷圈,其直径可达1~2 mm。由于菌丝体小而细,与土壤中难溶的磷酸盐接触时,接触面紧而大,因此,能有效的吸收难溶的磷酸盐。同时,植物还能分泌植物酶,也能分解吸收磷酸盐,它们与固定的氮,土壤中的钾,就构成肥料的基本组成,形成自然施肥的基本要素。菌丝还可吸收植物所需的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如硫、铜、镍等,自动组成复合肥料,满足植物的特殊需要。
4 利用菌根树种自然施肥的措施
在营林工作中,通常强调适地适树,多理解为利用树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达到地尽其力。实质上是利用树木外因条件(土壤、气候等)促进内在因素(遗传、生长)的变化,相反,没有内因条件,外因条件多么适应,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过去只强调种间空间分配,养分利用上的协调,如深根浅根,阳性阴性,落叶常绿等搭配,而很少利用种间共生关系,生物固氮,自然施肥,增强地力,促进整个林分生长。这也是林地肥力越来越瘦的根本原因,因此,适地适树的真正含意应当还包括“自然施肥”的概念。森林培育和森林经营中,如何利用植物共生关系,生物固氮,自然施肥,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4.1多造有菌根,能固氮的树种及其混交林
树木中具有菌根的很多,常见的如豆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树种;刺槐,紫穗槐及黑荆、桤木、黄檀、赤阳、胡枝子、杨梅等树种。如一亩黑荆林菌根每年能从大气中固氮12~30 kg,相当硫酸铵30~50 kg;桦木科的桤木,每亩每年可固氮4~11.5 kg。据分析,山毛榉科和鼠李科树种菌根,能积累磷酸盐,当缺磷时还可释放出来供附近林木吸收、笔者曾在廉江市青平镇红光农场竹林内,发现一株杨梅树,约60年,附近楠竹比10 m以外的同龄竹粗1~1.2 cm,高1~1.5 m.问及当地群众,他们称之为“肥料树”,实际是菌根固氮自然施肥作用。丘陵人工杉木林内套播长叶博罗回,附近林木生长显著不同。廉江市杉木边缘种紫穗槐,同龄林木胸径比林内大1~2 cm。紫穗槐枝叶还作饲料和肥料。两广的银合欢,被称为“奇迹树”,由于菌根作用,生长快,干可作用材,枝作薪材,叶可作饲料、肥料。
印度尼西亚造柚木林用银合欢作下木,生长快一倍。由于固氮树种多为落叶树,叶内含氮量一般都多3%~4%,腐烂后混入土壤中,可增加肥力。固氮树种放出的二氧化碳比一般树种大5~10倍,能促进同化作用,同化作用强,又强化了固氮作用。营造有固氮树种的混交林,能提高根际分解有机质能力,增加含氮物质细菌数量和氮转化过程,降低碳、氮比又有利用枯枝落叶分解,增加肥力。
4.2农林轮作、间作
农业上利用豆科作物的轮作、间作或留茬等自然施肥,已屡见不鲜。如豆类和旱粮(玉米)行状间作,绿肥、苜蓿轮作等,都是利用生物固氮,自我施肥,为他施肥。林业上如南方常见的林粮间作,间种黄豆、黑豆、玉米,就是利用豆类根瘤菌为林木施肥。据廉江市调查,间种豆类的3年生杉木林,比同年未间种的高0.4~0.6 m,胸径大0.2~0.4 cm。南方分布最广的油茶林中,间种花生、油菜,群众称为“一地三油”,借花生的固氮作用使油茶树及油菜生长好,茶油产量一般多10%~18%,油菜多5.15%。据廉江市测定,一地三油油茶林地,每亩可产茶油7.5 kg,菜油10 kg,花生油5 kg,榨油残渣含氮量达4%~7.8%,是很好的水田底肥和饲料。一亩“一地三油”山产值约等于1.5亩水田产值,而纯利润为水田的一倍多。
南方杉木产区的杉桐间种,即在杉水林中间种对岁桐或三年桐,第四年起每亩可收桐油4~9 kg。汕桐树叶含氮量达6.8%、钾0.5%~1.5%,落地易腐,又为林地补充了氮钾肥,促进杉木生长。
4.3利用固氮灌木、草本植物拓荒改良土壤
久荒宜林地和瘦、薄土壤林地,养分缺乏,直接造林难以成功,需首先拓荒。如南方的紫穗槐、胡枝予、野茉莉、盐肤木等豆木灌木、矮乔木,都耐瘠薄土壤,易成活,菌根还能固氮,落叶易腐,渗入土壤,可疏松土壤,增加腐植质和土壤微生物,增加空气中氮量,使根系发达,枝叶茂密,为乔木树种成活创造条件。湛江市红壤、黄壤土占80%~95%,肥力低,有瘦(缺磷和有机质)、酸(pH 5~6)、粘重等缺点,直接造林不易成活。如廉江市石岭镇一带花岗岩区,多年多次直接种植马尾松都不成功,谢鞋山一带首先撒播紫穗槐、胡枝子拓荒,再点播马尾松,苗全苗壮,十年郁闭成林,紫穗槐利用根系固氮供给马尾松生长,落叶落土又增加了腐植质含量。
4.4培育能固氮的树种
生物固氮主要是菌根和植物共生,在豆目树种100多种中,目前巳知道的只15%左右有菌根,其他如鼠李科、桦木科、杨梅科树种有菌根的也不足30种。苏联曾在红松根系表面发现外生菌丝,并测定出有这种菌丝的红松林每公顷生长量多5 m3。国外还在培育固氮树种方而揭开新的领域,将肺炎杆菌的固氮基因集群转移到大肠杆菌上获得成功后,采用加入质体的方法产生菌株,合成固氮酶,为生物固氮开辟一条新途径。这种方法用于植物,可诱导大多数豆目树种产生菌根,并能增加固氮量80%到2倍。
[1]白祥亮,张京伟,张德顺,等.29种固氮树种生长量与固氮效率相关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11).
[2]吴高潮,王晓娟,吕宁.固氮树种在混交林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06(5).
2016-07-18
黄成文(1969—),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乡土树种、林木基因组织培养,沿海防护林保植等工作。
S7
A
1674-9944(2016)15-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