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及对策
2016-11-30张雅娟杜文丽
张雅娟, 杜文丽
(河北省霸州市环境保护局, 河北 霸州 065700)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及对策
张雅娟, 杜文丽
(河北省霸州市环境保护局, 河北 霸州 065700)
介绍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指出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治理的详细措施,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农村; 环境问题; 治理措施
1 引言
随着以使用机械、农药、化肥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变得异常严峻,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曾先后多次召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专项工作会议,部署和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然而由于农村环境问题具有影响因素多、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大等特点,因此短时间难以显现成效,因此迫切需要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笔者在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后,探讨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原因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2.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2.1.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
2.1.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
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使得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
2.1.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
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2.1.4农民健康状况堪忧
据有关资料[1]显示,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
2.2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我们分析发现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2.2.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2.2.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境保护资金[2]投入不足,导致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境保护队伍自身建设跟不上形势需求,环境保护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手段,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2.2.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
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机构、环境保护人员以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的政府也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设立分管领导,认真履行环境保护职责。
2.2.4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亏泛规划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欠缺,致使农村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监察在农村都有非常多的死角。
2.2.5生产、生活、工业三大污染在农村蔓延
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少科学性。流失的化肥、农药和随手扔掉的农药瓶很容易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环保意识匮乏,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的环境保护“门槛”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很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村。也正因此,农村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3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3.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常言道“唯有净土,才有洁食”。 要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提高农药化肥有效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有机 绿色生态农业,确保“米袋子、菜篮子”食品安全。归根结底,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新农村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清洁生产文明生活。环保部门通过“环境提示教育”这一有效形式,用身边的反面案例,使广大干部群众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和教育。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把“环境怡人、村镇宜居”理念充实到“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中,抓好改厨、改厕、改圈及沼气池建设,让农村的村容整洁起来,乡风文明起来,居住环境怡人起来。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3.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农民的许多不环保的生产习惯多源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环境保护的目标才能尽早实现[4]。
3.3加强领导,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
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项活动负责到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尽量避免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5]是相悖的。
3.4构建保障机制,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为各级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其遵守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坚持特色经济与绿色经济齐抓共促,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体现生态保护的绿色观念。大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大力推广平衡施肥、精量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6]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效率。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关闭取缔禁养区内的养殖企业,加强畜禽养殖企业监管。
3.5杜绝工业污染,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把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布局,实行污染集中控制与治理。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防止“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防止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保护水源地的具体措施,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加快小城镇、农村新型住宅社区污水处理建设步伐,让农民喝上干净卫生的水。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扎实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农村环境违法违纪问题[7]。
3.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方向
一个国家经济方式的转变无疑需要千千万万个企业、亿亿万万个人所拉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物质生产为驱动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到一种靠人力资本,智力和革新为主驱动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才能有望实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目前由于片面追求GDP和经济效益,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谋求经济发展,农村生态条件日益恶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致使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生存条件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整洁工程建设迫在眉睫[8]。为此,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9]为指导,从片面推崇GDP的政绩观中解放出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机构与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倡科学种田,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从根本上把农村整洁工程建设抓出成效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做法如下。
(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相关宏观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微观基础和市场体系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全球化参与应对机制,推进对外经贸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要通过企业改革产权改革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构造合理的微观基础,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形成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加速市场化进程,建立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激励机制。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
(3)加快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
(4)根据发展循环经济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经济建设的前提基础与关键都是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从一开始就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为了经济数据的一时增长而牺牲环境社会和子孙后代。遵循循环经济规律,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采用合理良性的设计生产和营销理念与方式将是必需和紧迫的。长期以来,利用我国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低价格而延续下来的粗放型的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必须放弃。传统的高投入、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低品质、无品牌的设计、生产、营销理念和方式必须放弃。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生产长期过剩市场长期饱和,在这个时候要让官员和企业家明白,产品不是卖的越多越赚钱,而是卖的越少越赚钱。但从另一方面讲,又一定要为地方和企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集约型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就成为必需。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创意新、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低成本、高品质、高利润、大品牌、抢占价值链的高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将进入长达10年的调整期,这一期间经济增长较慢,市场格局变化较快,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机会较多。从长期看,这为农村生态经济区采用集约型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赢得了时间。我国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经营的经济发展路子。它曾对我国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这种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和局限性,经济增长方式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多个因素分析,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尽早完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0]。
[1]余华江.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分析[J].农家之友,2009(16).
[2]唐楠.浅谈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科技资讯,2010(25).
[3]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加大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环境污染监管及治理的力度[J].中国发展,2010,10(3).
[4]章力建,朱立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6):1~6.
[5]陈智乾.江苏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调研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2008(3):157~158.
[6]苏杨.浙江经验:“三生统筹”理念下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J].环境保护,2006(4):79~84.
[7]封燕.农村水污染防治与新农村建设[J].青海环境,2008(1):32~33.
[8]时振谦.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J].决策探索,2006(10):8~9.
[9]金晓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之浅见[J].魅力中国,2009(10):105.
[10]张笑归,刘树庆.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4):100~102.
Discussion on the Governance of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Zhang Yajuan,Du Wenli
(BazhouMunicipalEnvironmentProtectionMonitoringStation,Bazhou,Hebei065700,China)
Firstlythispaper drew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from the statu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then it analyzed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inally it elaborated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easures.
rural area;environmental problems;control measures
2016-05-21
张雅娟(1979—),女,工程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
X831
A
1674-9944(2016)14-0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