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山地茶园套种香榧
2016-11-30撰文肖庆来李杰峰
◇撰文/肖庆来 李杰峰
松阳:山地茶园套种香榧
◇撰文/肖庆来 李杰峰
松阳是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有优质茶园12万亩,其中山区乡镇茶园面积5万余亩。香榧、茶叶成为了松阳林农致富奔小康的农业支柱产业,松阳县茶园及香榧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提质扩面增效的挑战。如何推进茶叶、香榧两大产业融合、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个亟须解决的问题。茶园套种香榧的立体种植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创新和实用切入点,能有效实现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理念。
松阳优越的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茶叶、香榧的种植和生长。松阳县从1990年引种香榧在玉岩镇试点造林,经历了引种试种、缓慢发展到近年来快速发展三个阶段。松阳不断深化香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开展技术攻关与人才培训,推进香榧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松阳县成为了浙江省香榧南扩重点区和示范区。为有效推进“茶叶+香榧”两大产业融合健康发展,松阳县不断深化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大力实施林下经济发展战略,引导茶园套种香榧向立体生态种植模式转变。
立体套种优势显著
松阳林农从2006年开始小规模种植香榧,由于生长慢、投产周期长,部分农户选择外出经商和务工,造成部分香榧基地管理处于停滞、失管、荒芜状态。但是在茶园套种的香榧,得益于良好的抚育管理,成活率高,生长旺盛,最早一批茶园套种香榧基地已陆续进入初投产期,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松阳从2003年开始就试验茶园套种香榧,套种香榧栽植平均成活率达95.1%,平均保存率达92.8%,香榧年度平均生长量25.5厘米,与迹地造林相比,指标较大幅度提升。
试验表明,茶园套种香榧优势明显,香榧成活率高、生长量大,对茶叶产量影响小,春季采茶、秋季摘榧,实现一亩茶园两份收益,达到“省钱、省工、省时”的产业发展态势。大幅度提升农业设施的综合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茶园生态旅游,提升茶园综合效益,值得在浙西南山区大力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生长旺盛的香榧反过来能改善茶园小环境,有益于茶园提高防台风、霜冻、干旱高温等恶劣天气的能力,促进茶园防灾减灾。此外,茶园套种香榧,争水争肥现象不明显,病虫害不会相互传染,开展绿色综合防治效果好。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平衡施肥、提高化肥的吸收率,降低化肥投入,减少对水资源污染,有利于水土保持与农村水资源保护。
2011—2014年,依托林业特扶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全县山地茶园套种香榧3100亩,实现茶产业与香榧产业融合发展。按目前茶叶、香榧市场行情,茶产值每亩0.8万—1.0万元,进入初投产期后香榧的产量逐步上升(按亩产平均青果400—600斤,每斤15元计算),产值每亩0.5万—0.8万元。茶园套种香榧投产后,单位亩产快速提升,达到1.3万—1.8万元。进入盛产期后,亩产值可达2万元以上。每亩套种20株香榧,需挖除部分茶树,每株占2.5平方米计50平方米,少于茶园面积10%,对茶叶产量影响很小。后期生长高大的香榧树给茶园提供了良好的遮阴条件,增加了漫射光线,提升了茶叶品质。茶园套种香榧立体生态种植模式,有效提升茶园单位亩产经济效益,推进香榧产业扩面提质增效,实现产业融合健康发展。
茶园套种香榧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验收组的验收,该项茶园套种香榧试验成果填补了浙江省香榧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该项目在2015年分别获得了第五届浙江省及丽水市“科技兴林三等奖”。
通过项目实施,松阳县形成了茶园套种香榧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初稿,经征求建议形成了送审稿,顺利通过了松阳县质监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及时报批形成了《山地茶园套种香榧技术规程》。2012年浙江省修订形成《香榧栽培技术规程》(DB33/T340—2012),而茶园套种香榧方面至今未见各类标准。通过科研项目实施,制定的茶园套种香榧的地方标准,有效指导茶农开展茶园套种香榧。
茶园套种香榧技术
茶园选择。应选择海拔200—800米、交通方便、排水通畅、土壤透气性好的山区茶园,土层厚度大于0.6米。黏重的红壤、黄壤,需大量施用农家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
提前挖穴。每亩种植15—20株香榧。提前1个月以上在茶叶垄上挖穴,挖除1平方米的茶树,穴规格60×60×60厘米以上。施5—10公斤腐熟基肥与表土混合搅匀,回填表土高于垄面0.3米呈馒头状。经试验观察老茶园现挖即种的香榧生长势普遍不强。
香榧苗管理。鼓励种植“2+3或2+4”移栽大苗,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的香榧良种壮苗,在上风处按2%—3%配植雄株。注意起苗时必须先用锄头挖松,切忌用手大力拔苗,以免损伤苗木根系。“2+1”苗木宜10株一捆用塑料袋包裹根系,长途运输用厢式货柜车运输。栽种前应修剪根系及过密枝条及延展新枝,用生根剂、多菌灵处理,提高成活率。为应对香榧苗木价格大幅持续攀高,可以种植香榧实生苗,优点是价格便宜、自主嫁接品质有保障。
栽植技术。冬春季节的雨前雨后栽植,试验表明,冬季种植更有利于香榧植株恢复生长。根系位于穴平面或向下0.5米,宜浅不宜深,做到苗正根系自然舒展,下紧上松,具体方法采用“一提、二踩、三埋”,踩实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覆土至嫁接口下。及时浇足定根水,定根水加入生根剂及土壤杀菌剂。
抚育管理。雨季注意排水,干旱加强保湿。要求排水沟纵横交错,深0.4米,宽0.4米以上,以有效排水为基准。在夏季将茶园修剪的茶叶枝条铺在香榧植株树盘,有效保水保墒,杂草除早除小,盛夏不除草。通过摘顶、修剪、保留根部1—3根萌条嫁接等措施培养丰产树形。有研究表明,夏天白天香榧树蒸腾强度是气温较低时的6—7倍,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在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傍晚温度下降后开通滴灌,保水保墒。喷雾设施除能抗高温干旱之外,对霜冻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花果管理。在初投产基地组织香榧统一授粉,或间隔嫁接雄枝条。在传粉滴出现起5—7天内选择晴朗天气,采用撒粉法辅助授粉或用清水调制成花粉液兑水(1%—2%)用喷雾器进行喷雾授粉,以喷湿花枝,受精率达90%左右,在始花后2—3天内受孕率最高。香榧幼果早期脱落主要是香榧细菌性褐腐病所造成,在4月下旬和6月上旬喷施5%菌毒清500倍各一次,保花保果效果好。
测土配方。综合茶园与香榧的需肥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合理施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少量多次,追肥浅施而基肥适当深施的原则。逐步挖除周边茶树向外扩展,清除枯枝落叶埋入土中,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深翻扩穴应注意外深内略浅,尽量避免损伤或切断较大的根系。开环沟肥,视植株生长状况施复合肥和尿素,冬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总体采取减氮、控磷、适钾、补镁、调酸措施,降低氮、磷等富营养成分的使用量,加强硼、锌等微量元素的施用,重施有机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根际微生物含量。注意化肥不直接接触根系,避免烧根、产生肥害。茶园套种香榧能提升化肥吸收率,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
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保护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防止香榧病虫害发生的最根本措施是加强土壤、水肥管理,并做好树盘覆草,促进幼树生长,增强抗性。香榧虫害主要有香榧瘿螨、锈蜗、金龟子类、细小卷蛾、白蚁等。常见病害主要有香榧细菌性褐腐病、香榧紫色根腐病(紫纹羽病)、香榧茎腐病等;茶叶的病虫害主要有蚜小绿叶蝉、茶细蛾、茶毛虫、炭疽病等。观察茶园套种香榧后的病虫害的发病情况表明:茶园套种香榧不存在相互传染现象,采取综合防治方法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及时施用高效低毒农药,重点示范推广应用灯光诱杀、信息素诱捕和生物农药等防治技术,实现茶园病虫综合治理,能有效减少对水资源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