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
2016-11-30安晓茹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安晓茹(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
安晓茹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 要】中国古代拥有着辉煌的科技成就,但为什么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先生提出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这其中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与我国古代地理环境、社会文化、思维方式、政治制度及经济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正是这些因素成就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也造成了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衰落。只有深刻分析这些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我国科学技术在未来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 地理 文化 政治 经济 制约
在长达15卷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先生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是科学和工业革命却为什么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呢?”中国拥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大部分时期所产生的科技成就较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处于领先的地位。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也许这种情况与中国的地域、文化、政治、经济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密不可分。
1 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阻碍了先进科技的传播
中国处于亚欧大陆最东部,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部是东南亚丛林,西北则是黄土高原与戈壁荒漠,中国古代人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这片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技术创造,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时而久之,不仅地理环境上与外界隔绝,思想上也形成了与外界的隔绝。中国地大物博,长期领先于世界的经济军事实力造成了统治者思想上的狂妄自大,殊不知外国的综合实力早已蒸蒸日上。当英国军舰轰开国门,清朝统治者才意识到自己早已不是世界的主宰,试图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提升国力。但长期的自我中心意识没有给中国带来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同样向西方学习的日本有本质上的差别,结局是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惨败。就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在孕育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阻碍了西方先进文化向中国的传播。
2 独特的文化理念限制了科学的发展
2.1 和谐务实的儒家传统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时期,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儒家文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儒学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文明、主体思想和整个理论都围绕着人际关系来展开,考察的是四书五经,而非关于“自然”的学问。长期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一大批追寻真理的知识分子,而是深谙人际关系的政治精英。第二,儒家提倡遵循圣人之道,将先人之言奉为经典,这就导致了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思想的禁锢。科学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产生新思想,发现新问题,一味的遵循传统是不可能产生新的发现的。第三,科学所探讨的是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规律和法则,无论对现实生活是否有益,都要去研究。而儒家学者主张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种注重实效的治学理念是不同于科学追求真理的理念的,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2 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整体的自然观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进而自觉的顺应自然规律,但是却缺乏探究规律本质的意识和动力,即使偶有所获,也仅仅是长期观察下的经验总结,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此外,中国古代学者在整体自然观的基础上,运用辩证以穷理的方法,创造了无限包容性的理论体系,它在解释自然现象的同时也能够解释社会现象,所有问题都能够从中得到依据和答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国古代包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进一步探索事物现象背后的成因和本质,从而在根本上限制了中国自然科学走上独立研究的道路,使其始终包含在思辨哲学和其它文化形态中。
2.3 功利主义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的功利主义价值观,这与西方古希腊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是体现在学习目的方面。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多为贵族出身,不用为生计发愁,有条件从事纯思辨的活动,而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学习文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计,对于科学这种不能在短时期内产生实际利益的文化,中国学者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不会以此为业。第二点体现在技术观方面。中国古代科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技术的实用价值。自然科学研究总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一定有所成,并不能马上创造财富和直接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 所以中国古代对基础科学的研究比较冷淡,一旦现实生活中没有需求,技术就停滞不前了,很多先进的技术都由于利用率不高而逐渐失传。由此可见,极端实用性的观念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3 重综合轻逻辑分析的思维方式不利于科学的思想的形成
中国上千年的传统文化使人们形成了重整体轻逻辑分析的思维方式。由于中国古代学者总是根据经验进行综合分析,自然而然的就会忽略对个别事物的独立研究,因此不能深入事物本质,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一些经验性的理论,容忍思想的朦胧和认识的不精确,从而限制了中国的科学技术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变。另外,科学研究不仅仅需要逻辑推理,还需要相应的分析和考证。分析和考证才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但中国却一直没有踏上这条道路,而是一味的依靠整体综合进行定性的研究,忽略实验分析和定量分析,导致各学科界限模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混为一谈,没有办法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体系。
4 封建专制制度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1 封建君主专制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中国,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对社会各方面加强管理。在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很难产生出能实现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等条件。人们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大受限制,学术自由更无从谈起。长期教条的管理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僵化,缺乏创新的意识,这必然影响到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最快的阶段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这段时期实行的恰恰是地方分权而非中央集权制度。中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也是最迟脱离封建社会的,封建统治者为巩固集权所进行的思想灌输和舆论导向造成了若干消极观念产生,并进而成为束缚和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大源头。
4.2 科学技术为统治阶级服务
社会的技术结构取决于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社会结构对技术的需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直是以统治阶级的需求为导向,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农业手工业等直接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发明不同,它是为了统治阶级统一大业,保证统治阶级稳固的地位而制造的。自秦以来,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主导形式。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技术就是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产生的,所以也只能在封建地主经济结构这个特殊的框架中进行。一旦框架有所改变,势必对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
5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播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这种生产方式是不能产生社会化大生产的,也不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在英国工业革命刚开始的阶段,水力纺车给英国工业化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从而得到了推广,而与之相近的中国龙骨水车在宋代已经发明,但由于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因此纺织业并没有形成规模,生产龙骨水车这项技术更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中国古代由于战争的需要,钢铁业炼钢技术与同期其他国家相比较为先进,也实现了大生产,但由于其始终属于官办,不能在民间得以发展,因此在没有社会竞争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技术革新。
6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社会文化、思维方式、政治制度及经济基础的影响。正是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独特之处,但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经历了辉煌的历史之后走向衰落。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探索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的原因,重新思考“李约瑟难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应当是明确而深刻的。只有明白其原因,才能更好地避免中国科学技术重蹈覆辙,才能令科学技术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鸿生.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6).
[2]托比·胡弗.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潘吉星.李约瑟集[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4]杨媚.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兴衰的思考[J].学理论,2009(11).
[5]胡淑晶.科技史中的悬案-关于李约瑟之谜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6(6).
作者简介:安晓茹(1990—),女,河南濮阳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科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