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葱五木碧连天
2016-11-30王辉忠
葱葱五木碧连天
●节选自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已经连续6年召开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并于2014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特别是省委书记夏宝龙率先垂范,在全省上下形成了书记抓绿化的工作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出了关注森林、关注生态、关注文明的良好氛围。经过全省林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十二五”期间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大林业工作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突出的工作业绩,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
“一树青松一少年,葱葱五木碧连天。和烟织就森林字,写在巴山山那边。”1941年在“中央大学”森林系5名学生毕业欢送会上,梁希先生即席赋诗一首。梁希先生作为我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近代林学和林业的杰出开拓者之一,是浙江林业人的骄傲,也是浙江人民的骄傲。诗中把5位同学比喻成5棵青松,5木正好构成森林二字,蕴含了对林业人的殷切希望。做好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也要抓好“五棵树”。
增强“前人栽树”的历史担当,从为长远发展计、为子孙后代谋的战略高度推动林业大发展。
栽树的作用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关系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具体来说,森林和林业关系着三个“生”。
一是林业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从人类文明起源来看,文明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就是河流、平原和森林。如果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二是林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和重要产业。对于浙江而言,有超过60%的陆域面积是山区,有相当数量的农民要从林业中获取收入,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林农群众增收。
三是林业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树木对人而言不仅有经济价值,更有着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优化人类生存条件的重要功能。应对好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植树造林是重要手段。近年来,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党委、政府,从社会各界到千家万户,都对生态环境问题给予了强烈关注。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对林业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前人栽树”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十年树木”的政策定力,始终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林业工作最基本的职责、最重要的任务。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加快林业发展的首要职责。
一是坚持应保尽保,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存量。要科学分析生态资源本底和经济社会需求,合理划定并严守森林、湿地、物种三大保护红线,重点保护好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重要湿地等关键区域,完善林地征(占)用管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林业生态资源动态监测等监管机制。
二是坚持宜绿则绿,通过国土绿化行动做大森林增量。各地要按照“身边增绿、环境增美、到处增景”的要求,重点推进平原、城镇和“四边”等区域的绿化,努力扩大森林面积。坚持平原绿化扩面与提质并重,深化“四边”区域和“三改一拆”区域绿化,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
三是坚持能抚当抚,积极发展珍贵彩色健康森林。我省森林覆盖率已达60.91%,但森林亩均蓄积仅为世界平均值的50%和全国平均值的70%,林木蓄积和森林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采用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抚育间伐、景观改造、补植补造等多种措施,种植好1亿株珍贵树种,建设一批集景观功能、生态功能、木材储备功能于一体的珍贵彩色健康森林,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绿色财富”。
四是坚持各美其美,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要积极挖掘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和古树名木中蕴含的人文故事,挖掘村规民约中与树有关的乡风乡俗,提升森林文化在建设、艺术、民俗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省生态文化基地的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森林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标本馆、植物园。
发挥“背靠大树”的特色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林农收入、改善林农生活。
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始终要把农民得实惠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做美绿水青山的同时做大金山银山,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是向细分行业挖掘,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从浙江实际情况来看,要继续扩大油茶、香榧、山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规模,推广优质适生新品种。推动竹木、花卉苗木、森林食品等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有效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价位,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压缩过剩产品。同时,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林地的立体利用。
二是向二三产业靠拢,不断拓展三产融合的增值效应。近年来,林业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传统林业产品却越来越难以找到市场。要破解这一“两难”问题,关键是要推动林业从一产向二产、三产渗透,向“第六产业”的方向演进。各地可以利用良好的森林环境和健康的森林产品,发展集游憩、度假、运动、疗养、保健、养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森林休闲养生业,推进森林休闲养生城市、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让山区林农更多地获取“生态红利”。
三是向林业资产要收益,积极推动林权资产的持股增收。要围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进一步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确保林农持续增收。落实好省里已出台的林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政策,引导林农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大力推广林地股份合作制、林木股份合作制等模式。
四是向政策要保障,切实加强对林农的服务,解决林农的后顾之忧。要提高林木良种培育、造林和森林抚育等方面的补贴标准,建立健全林业风险保障机制,提高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加强林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林农的技术水平,同时,要吸引能人、“创客”投身林业,鼓励更多的林农进入创业领域,提高创业收入。
弘扬“木秀于林”的创新精神,通过全方位的改革为林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活力。
全省林业工作者就是要拿出敢出头、敢冒尖的精神,不断加大林业改革与创新力度。
第一,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探索、建立和完善一批体制机制。在经营主体方面,要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保障林农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推动林地经营权的流转,按市场机制引进工商资本,激活林业生产要素。在林权流转方面,要把经营权流转证作为林权抵押、林木采伐和其他行政审批等事项的权益证明。在金融服务方面,要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扩大可抵押物范围,优化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担保模式。在行政审批方面,要继续通过调整、下放、取消等方式,最大限度缩减林业行政审批事项,推动管理方式由重审批、轻监管转为宽准入、严监管。
第二,林业生态保护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起权责对称、保障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在生态效益补偿方面,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根据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和分级保护管理的要求,建立与经济发展速度、物价上涨水平相适应的补偿标准增长机制,积极研究实行差别化补偿的管理政策。在法律法规方面,建立健全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修订《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等,加强有关公益林、森林公园、古树名木保护等方面的等立法,建立起资源保护有力、执法规范高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林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是推动现代林业技术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林业部门要积极促进林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科技合作。要开展种业创新,要深入实施林业领域的“机器换人”战略。要积极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林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形成“聚木成林”的工作合力,营造出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林业改革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千家万户,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地要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为林业发展营造出良好氛围。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林业领导体制。“一把手”对林业要主动抓、分管领导要直接抓,全力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形成相互协作的强大推力。
二要强化责任考核。建立健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长效机制和森林增长指标考核制度,把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林地和湿地保有量等指标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层层签订森林浙江建设目标责任书,制订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确保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持续稳定并双增长。
三要强化队伍建设。基层林业机构和队伍要保持稳定,确保事有人抓、事有人管。要持续加强基层林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基层林业站和林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站所的技术推广能力和服务林农水平。要规范和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行为,进一步发展林业中介服务,并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中介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四要强化社会参与。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发动和组织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事业,积极探索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创新公众参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渠道,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