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新功坚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2016-11-30
深化改革创新功坚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节选自副省长黄旭明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期间,我省林业改革发展呈现勃勃生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牢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护美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
“十二五”期间,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目标,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积极探索林业改革,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全省林业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以“党政主导”为特征的林业工作机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同时把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列入了省对市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义务植树活动蓬勃开展,全省累计参加义务植树1.12亿人次,植树3.3亿株。夏宝龙书记亲自倡导并连续6年主持召开全省平原绿化工作会议,形成了党政主导、依法治林、各方参与的林业工作好氛围。
以“林权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调整生产关系的林业改革,大力推广林地股份合作制、林木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家庭林场等现代林业经营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积极推进林业金融、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国有林场等改革。
以“平原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屏障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以组织实施“1818”平原绿化行动为重点,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四边”绿化、“三改一拆”拆后绿化、防护林和公益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全省森林面积达907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91%,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3.14亿立方米,全面完成了中央下达我省的林业“双增”任务。补偿标准达到每亩30元,位居全国前列。
以“兴林富民”为目标的现代林业产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木本油料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速度增扩,种植面积已达417万亩,产值86.9亿元。大力推广“一竹三笋”、“一亩山万元钱”等林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种养模式,2014年全省林下经济产值达660亿元,带动农户250多万户。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19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5处,2014年全省森林旅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年收入达681亿元。2014年,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4186.7亿元,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7%左右,以占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8%的林业产值。
以“资源保护”为基础的生态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展省、市两级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对淳安等33个县开展林业“双增”考核。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公布了首批32块省重要湿地名录。开展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6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80%的省重点保护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抓好森林灾害防控,实施《浙江省森林火灾重点整治县管理办法》,年均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分别比上五年下降59.9%和66.5%,松材线虫病防治实现了“发生面积、病死树数量、疫点数量”三下降。
以“关注森林”为主题的生态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深入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和“森林系列”创建工作,全省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10个、省级“森林城市”56个、省级“森林城镇”222个、森林村庄6868个。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积极举办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书记(县市长)访谈”等活动,先后开展“最美森林”、“最美林场人”、“最美古树”等评选活动。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建设,命名省生态文化基地73个,设立生态道德教育基地32个、生态科普教育基地587个,每年接待参观考察近2000万人次。
加快改革创新继续走在前列
“十三五”时期,全省林业工作要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新要求,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八八战略”,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战略部署,坚持推进工作不放松、深化改革不停步,积极打造“全国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和“全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试验区”,全面提高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思路可概括为“11223”:
第一个“1”,就是明确一个目标,即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以上,平原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0%以上,全省森林保有量达到9000万亩、林地保有量达到9900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有量保持4500万亩,湿地保有量达到1500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3.9亿立方米,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2.8亿吨,林业行业年总产值实现翻一番,达到8000亿元,林区社会实现和谐稳定。
第二个“1”,就是走出一条路子,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准确把握林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依托独特的森林生态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以改善林业生态、增进林农利益为目标,努力把浙江“七山”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经济优势、富民优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和基础保障。
第一个“2”,就是激发两大动力,即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两大动力。一是深化林业改革,围绕解决一个问题、增强三个活力的改革目标,通过林业改革解决树谁来种的问题,通过改革机制增活力、做优金融服务增活力、调整政策增活力,逐步形成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新型体制机制。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林业科技服务平台、林业种业、碳汇林业、森林食品品牌、智慧林业、现代国有林场等创新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服务应用水平,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融合。
第二个“2”,就是强化两个保障,即加强组织领导和强化林业基层基础。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责任考核,坚持依法治林,实现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强化基础保障,稳定和加强林业基层队伍建设,提高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机械化水平,保障林业发展需要。
一个“3”,就是构建三大现代林业,即建立现代生态林业、现代富民林业和现代人文林业。一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推进平原绿化和沿海防护林、湿地修复、森林抚育、珍贵树种发展、森林人居建设,着力构建现代生态林业。二是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质量,构建现代富民林业。三是弘扬森林生态文明,积极挖掘森林文化内涵,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形式,着力构建现代人文林业。
按照以上思路和目标,“十三五”期间,既要统筹推进既定的各项工作,保持林业发展的协调性和持续性,又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大胆创新,增强林业发展动能和活力,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落实林业生态保护红线,维护生态安全。实施森林和林地、湿地、物种三条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林地管理,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完善公益林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重要湿地建设与修复,提升湿地综合效益。
加快推进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实现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以培育珍贵彩色健康森林为重点内容的森林抚育,全省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1000万亩。建好珍贵森林,启动“种植1亿株珍贵树种三年行动”;建好彩色森林,以两路两侧和四边区域等为重点,实行沿线连片整体推进,培育季相分明、景观优美的多彩森林;建好健康森林,从根本上遏制松材线虫病发生。
深化平原绿化与森林城市群建设,美化生活环境。深入实施平原绿化美化行动,每年新建和改造平原绿化10万亩以上,提升平原绿化水平;加强“四边”绿化,打造绿化精品工程;深入开展森林系列创建,争取全省所有城市建成省级森林城市,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向县级延伸。着力打造森林城市群,重点推进杭州、宁波、温州和金义四大都市区森林城市群。
推进林业全产业链建设,做强林业经济。以工业化理念提升现代林业园区,建设木本油料、毛竹、花卉苗木等100个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加快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林业精深加工业转型升级;启动林下经济发展“双百”工程,积极发展“一亩山万元钱”的高效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加快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业,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森林休闲养生福地;开展森林“特色小镇”建设,以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推进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建设。
实施林业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学试验基地、重点实验室,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服务载体建设,建设300个林业科技综合示范园区;加快林业标准体系建设和推广,特色食用林产品按标准组织生产程度达到60%以上;加快种业创新,加快重点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开展智慧林业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互联网+”。同时,要进一步推进林业体制创新。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与古树名木保护,弘扬生态文明。打造一批森林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生态经济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制度先进的森林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建立全省古树名木保护信息管理系统。
推进森林灾害防控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支撑保障。强化森林消防工作,全面落实森林消防责任制,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完善森林火险预警监测和视频监控,深化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推动引水灭火工程建设和航空护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林业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进森林古道保护,力争修复100条森林古道。
建设现代国有林场,打造示范样板。要立足资源、生态和技术优势,加快发展步伐。研究出台《浙江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健全国有林场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开发利用景观资源,培育精品化的森林休闲养生产品,着力打造一批森林优质高效、资源持续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有力、职工生活富裕的现代国有林场,引领全省林业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