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探讨

2016-11-30张丽娟尹思懿于文洋

科技传播 2016年24期
关键词:气象局气象微信

张丽娟,韩 娇,尹思懿,于文洋

1.营口市气象局,辽宁营口 115001 2.大石桥市气象局,辽宁营口 115001

新媒体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探讨

张丽娟1,韩 娇2,尹思懿1,于文洋1

1.营口市气象局,辽宁营口 115001 2.大石桥市气象局,辽宁营口 115001

近几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各种新媒体不断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对气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可以为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求强劲助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共气象服务的概念,然后分别论述了新媒体在其中的特点、应用方式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新媒体;公共气象;服务领域;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学科融合的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方式也在逐渐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公共气象服务的质量,扩大了相关气象产品的应用范围。目前,互联网网站、3G、4G等新媒体的气象服务具有交互性强、信息获取便利的优势,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新媒体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从如下几方面展开了具体分析。

1 公共气象服务概述

所谓公共气象服务,就是指气象部门对社会公共资源或权力进行综合运用,向社会大众、生产部门以及政府决策部门等提供气象技术和信息,使用户掌握一定的气象知识,并将气象信息和技术为自身的管理、决策以及生活和生产服务的过程。由此可知,公共气象服务具有双重作用,既能满足社会生产的服务需求,又可以满足公共权益保障和服务增长的需求。要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的上述目标,实现最大范围的信息覆盖,就离不开新媒体的传播和应用。

2 公共气象信息在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1)传播呈现阶层化和分众化趋势。报纸、电视、广播和杂志等都是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不同的受众获取的气象信息都一样。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阶层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新兴职业涌现出来,而且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显著,所以他们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也有所区别。而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则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的气象服务需求。例如,农民只需要了解和农作物生长有关的气象信息,比如降水等,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依据。又例如,蓝领和白领则需要了解上下班时段的雾霾、紫外线指数,为防护措施提供依据。由此可知,在新媒体环境中,公共气象服务的受众局面发生变化,需求差异化明显,受众也开始分散。

2)开始主动获取气象信息。在以往人们若要了解相应的气象信息,就必须在固定的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等途径来获取信息,这种方式十分被动。但是,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现象,人们获取气象信息已经突破了时间和方式的限制,可以利用各种媒介来了解,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了主动获取,这也是新媒体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应用时信息传播的主要特点。毕竟气象需求并不是硬性的需求,而是和个人的计划和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例如,周末宅在家里,就没有必要了解当天的气象信息,但是临时有事要出门,发现天色比较暗,这时很多人才想起来查看天气信息,以此决定是否携带雨具。这时,只有新媒体才能便利地获取需要的气象信息,既可以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也可以和信息发布部门进行互动。

3)具体化和多样化趋势明显。当前我国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利用新媒体人们每天都可以获取到海量的信息,所以传统媒体比较简单的气象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所以公共气象服务信息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只是简单的播报冷热阴晴等信息,还包含穿衣指数、紫外线防护指数以及空气质量指数等信息。同时,利用新媒体传播气象信息,还可以综合利用多种形式,例如文字、图形、语音和视频等。

3 新媒体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方式

1)微博公共气象服务。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催生出了气象微博这一新兴的产物。微博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便利性和互动性,所以成为公众即时分享和发布信息的互动公共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的信息建设,各地区的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的发布,帮主人解决和处理好相应问题。同时,气象部门还可以利用微博与政府部门和其他民间团体相互关注,展开紧密合作,及时联系和互动。气象微博充分利用生活化的语言特点和大众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互动,实现了公共气象服务与大众“零距离”接触。

2)微信公共气象服务。目前,微信是使用最广泛的即时通信的社交软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和交流方式,而且人们对微信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强,所以成为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提供服务,深入了解群众的重要途径。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微信客户端的使用量迅速增长。早在2014年我国中央气象局就有所指示,要求各地气象部门做好微信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从而使得公共气象服务能够切实帮助基层人民解决相应问题。之后通过各级气象部门的不懈努力,微信公众号定时发送气象信息、天气预报和灾害提醒等,服务逐渐完善,而且还增加了气象科普功能,使微信成为了互联网及时推送气象服务的前沿阵地。

3)手机App公共气象服务。据IT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手机上对天气类App在移动分发平台上的下载量,“墨迹天气”达到了4 000 000 000次,远远超过了其他气象服务App。这一数据充满说明,利用手机App发布的气象服务已经和手机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基本实现了公共气象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利用手机App发送气象信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信息的更新速度较快,能够吸引大量的稳定用户,这样不仅有利于广告的发布,还能进行流量收费等商业行为,为获得收益回报提供了良好基础。

4 新媒体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知,新媒体对公共气象服务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也并非完美无缺,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气象信息的权威性不足。虽然多媒体对气象信息的传播速度有很大作用,也使得覆盖范围得到极大强化,但不少虚假气象信息也容易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这就容易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恐慌。如气象领域中的台风、暴雨、泥石流、地震等,若出现谣言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第二,各种气象新媒体的商业化程度偏低,忽略了公共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当前多数气象平台都以插件或广告作为其主要盈利方式,这会对用户体验造成一定影响,也不利于气象信息商业化价值的完整挖掘。第三,各个媒体的气象信息同质化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让气象信息发布平台与权威气象机构进行合作,并对相应平台进行认证处理。如对于微博平台,可实施加V认证措施;在微信平台,可进行气象公众号的相关资质审核。同时,无论何种平台,若发布虚假气象信息一律封号处理。第二,通过新媒体的商业化运作,深层次的挖掘气象信息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气象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化发展。

[1]赵卓宁,敬枫蓉,肖天贵.国内气象服务研究中的公共气象服务主题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2,19(1):112-119.

[2]吴益平.新形势下发展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23(1):101-104.

[3]王玉洁,胡文超,雒福佐.浅论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气象影视服务体系[J].干旱气象,2012,11(3):478-481.

[4]曾涛.公共气象服务舆论危机应对策略探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10(3):102-105.

[5]尹婷,张永锋,梁潇,等.浅谈微信在公众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6,32(18):240-241.

G2

A

1674-6708(2016)177-0025-01

张丽娟,营口市气象局。韩娇,大石桥市气象局。尹思懿,营口市气象局。于文洋,营口市气象局。

猜你喜欢

气象局气象微信
气象树
黑龙江省气象局组织参观黑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微信
敢问天公脾气几何?——宝山气象局参观记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