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载体的演变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

2016-11-30雷恒星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004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006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8期
关键词:载体武术文化

雷恒星,王 芳(.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004;.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006)

武术载体的演变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

雷恒星1,王 芳2
(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我国武术历史悠久,武术传播的载体也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不断更迭,带动着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武术传播的媒介也越来越丰富。以磁带、光盘和网络为代表的微缩载体将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使武术成为家喻户晓的体育项目,武术文化也得到了大力传播。由此可见,武术传播载体的演变与武术的发展是呈正相关的。但由于原始生产力落后、科技发展的双重性等原因,也在一定层面上阻碍了武术文化的传播。

1 武术与武术文化

“什么是武术”这样一个有关武术本体论方面的基本问题,一直困扰着武术人。对于武术的定义,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目前对武术的定义还存在着许多争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朱东等人根据武术的标准化将武术定义为“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强身、防身、娱乐为主要目的,以散打、套路、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品行修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2004年出版的全国体育院校通用《中国武术教程》中,将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对武术的定义是否确切,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学术界较为权威的武术概念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学术界较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文化定义,如温力在《武术与武术文化》一书中采用“文化结构四层次说”提出:“武术文化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黄聪等在《武术文化资本主义化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武术发展》一文中指出,“武术文化是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包括技术、价值理念、信仰以及规范的民族传统文化”。乔凤杰在《文化及其相关概念——一个“体育·武术”人的哲学思考》中提出:“所谓武术文化,就是一个以武术这一核心概念来命名的与武术有关的多种文化的集合。那么,按照我们对核心概念类文化的认定以及我们对武术文化概念的理解,所谓的武术文化,至少应该包括武术技击、武术套路、武术道德、武术训练、武术流派与拳种、武术教育、武术管理、武术组织、武术器械、武术服装、武术作品、武术传说、武术传媒、武术游戏等以武术为核心概念与代号的人们所创造的与武术直接相关的内容。”

从以上学者对武术与武术文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武术是一个独立概念,而武术文化是一个集合概念,二者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但毋庸置疑的是,武术是先有技术的外在表现,后才有思想层面的文化内涵,而后的文化内涵又反过来影响武术的发展。

2 武术载体及其演变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载体,武术的发展也不例外。一般将武术载体分为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第一载体又称软载体,即信息符号,指信息的标识符号和表达手段,如文字、声音、图像等;第二载体又称硬载体,即载体材料,指承载信息的物质材料。本文主要分析武术的第二载体,即载体材料。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武术传播载体也逐渐发生着改变。从殷商时代的甲骨,到后来的青铜器、石刻、竹简和木牍等硬质载体,再逐渐过渡到以缣帛和纸类为主的软质载体、直到现在以碟片和胶片为代表的缩微载体和网络信号虚拟载体等,都对武术和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术与文化的结合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的甲骨、文字画中都有记载。除此之外,孔子“文武之道”的思想中,也能找出武术与文化的相关联系。所以,利用武术载体的演变来研究其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2.1硬质武术载体

2.1.1甲骨和青铜器 甲骨多指古代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中国发现的最早甲骨是距今8 600—7 800年钱的舞阳贾湖遗址二、三期文化层舞阳甲骨,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契刻符号。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占卜用的甲或骨,至商代甲骨盛行,到周初或更晚仍有甲骨。商周时期的甲骨上还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比较完整的一种文体,它的出土发现,将汉字乃至世界承认的中华文明提前至距今4 000年左右的商代。蔡宝忠根据甲骨文中的“武”字,认为甲骨文中的“武”并非指止戈为武,而是指持戈静止而立或持戈而动,与兽斗或与人斗。据此,甲骨文中所记录的“武”和“术”,有助于人们对武术真正含义的理解。

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代即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1 600多余年。先秦时期的夏、商、周三代,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开端期。在中国历史上,夏至商周,揭开了华夏文明的第一页,进入了青铜文化的灿烂时代,这个时代也是中国武术进入武术文化开端的时代。这个时代的青铜兵器主要有戈、矛、戟、钺、刀、剑、钹、匕首、弩机、矢镞、甲、盾等,它们的出现提高了军事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武术和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由于受到孔子“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思想和儒家“侠义”思想的影响,将“礼”和“侠义”融入武术文化中,成为衡量武术文化的价值尺度和标准。

2.1.2石刻 石刻泛指镌刻有文字、图案的碑碣等石制品或摩崖石壁。石刻在商周时期就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到秦代被广泛用于书写,主要有陵墓石刻、宗教石刻以及其他。古代石刻种类齐全、时代序列较完整地特别是汉唐石刻,其气势雄浑、生动、精美,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根据史料记载,汉画像石中有大量武术活动的形象刻画,表现了手搏、击刺、武舞、剑舞、刀舞等细节,这为后人了解汉代武术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2.1.3竹简和木牍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局限于上层社会的少数人,这严重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直到竹简的出现才使这一局面发生了改变。竹简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主要书写材料,也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材料,是造纸术发明和普及之前主要的书籍形式。木牍较竹简而言,可以记载更多的文字,对当时信息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1.4硬质武术载体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 在人类文明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和神权观念比较严重,只能选用天然材料作为信息传播载体,并且主要集中在当时的统治阶层和部分舆论领袖,其功效就是为了记录信息,以传后世。最早出现的甲骨主要用于占卜,在一些史料中虽仍可查到有关“武术”的记载,但还不足以找出武术文化的深层涵义。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冶炼铜技术得到了提高,用于作战兵器的改进,使武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在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武术文化逐渐显现其雏形。由于青铜器可记录内容有限,随即石刻技术的出现又将武术的发展带到另一个层次。汉画像石中的大量武术活动足以看出当时统治者对武术的重视,这无疑丰富和促进了武术文化的发展。竹简和木牍的出现虽改变了上层社会掌握信息的局面,但因当时历史原因,文字信息都注重保存,不重传播,所以武术和武术文化在竹简和木牍出现后发展幅度较小。

总之,承载武术文化传播的硬质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逐渐演进,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推动着武术文化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硬质载体的缺陷有很多,在某种程度上对武术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2软质武术载体

2.2.1缣帛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进步,缣帛的出现使文化传播更加方便。在《墨子》一书中多次提到“书于竹帛”,《韩非子·安危篇》中也说“先王治理于竹帛”。由此可以推断出缣帛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用做书写材料。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的古代导引图,这对人们充分了解和学习古代健身气功起到很大的帮助。2.2.2 纸类 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它对人类文明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相对于硬质载体和丝帛而言,更加经济实惠,便于携带,它的出现促进了活字印刷术的产生。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成为了人类信息传播史上里程碑式的跨越,也为后来武术文化的大幅度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2.2.3软质武术载体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 由于纸的发明和印刷术的使用,使得有关武术文化的传播范围变广,其不再受统治者控制,群众可以主动地接受信息,甚至出现私人收藏,这有效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承载武术的软质载体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也标志着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又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2.3缩微武术载体

2.3.1胶片、碟片 胶片和碟片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只用文字传播武术文化的境况,图文并茂式内容的传播更加形象生动,存储信息的容量也逐渐增大。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摄影技术也传入我国,群众可以更直接、清楚地看到有关武术演练的场景,这也激发了当时的一些爱国者。

2.3.2磁带和光盘 磁带是一种用于记录声音、图像、数字或其他信号的载有磁层的带状材料,是产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一种磁记录材料。有关磁带与武术相关的文献极少,但不能否认磁带与武术没有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磁带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一些武术爱好者通过收音机等获取武术信息。

光盘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广泛用于90年代。与磁带相比而言,光盘既可以记录静态的图形和文字,又可以记录动态的图形,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更高的要求。随着光盘的广泛使用,记录武术的档案越来越多,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武术和武术文化。

2.3.3网络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快速占领全球,不仅促进了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网络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最快捷的方式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同时,这也带动了武术网络化的传播,使中国武术快速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成为推动武术文化的发展的动力。

2.3.4微缩武术载体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 微缩载体的出现使武术传播的途径更加丰富,加之人们思想的转变和外来文化的入侵,武术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科技的发展使得武术完全体育化,并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将武术文化面向国内外大规模传播,带动了武术与武术文化的发展。

2.4武术载体的演变规律

武术载体的演变规律呈现出由天然到人工,由无机到有机,再由有机到无机的回归,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完善,载体容量逐渐增大,不断满足人们获取武术信息的需求。从某个层面上讲,武术载体承载信息的强度、耐久性、存储密度乃至方便程度反映出了武术文化的传播效率。

3 结 语

武术载体的演变从硬质载体到软质载体再到微缩载体,这3个阶段的演进顺序是逐步、循序渐进的,但在某个时期又是同步运转的。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武术载体和传播方式,但旧的武术载体和传播方式并没有消亡,它仍以自身特有的优点为武术和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出贡献。武术载体的演变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契合,它们的演变不仅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也标志着武术文化的传播方式逐渐丰富。

[1]朱东,杨少雄.武术标准化定义探究[J].甫田学院学报,2012,5(19):104-108.

[2]韩东屏.分而后总: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世界影响力[J].学术月刊,2010,8(42):17-25.

[3]刘文武,金龙,朱娜娜.“武术文化”的剖析与评价[J].体育科学,2015,6(35):83-89.

G852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8-118-03

2016-06-27

雷恒星(199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载体武术文化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谁远谁近?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