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县产业集聚区互联网+创新驱动研究
——以鲁山县为例

2016-11-30赵意焕

创新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贫困县县域企业

赵意焕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贫困县产业集聚区互联网+创新驱动研究
——以鲁山县为例

赵意焕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中国县域互联网+扶贫协作联盟”相继成立。贫困县应抓住互联网+行动计划带来的发展机遇,创新管理模式和发展途径,破解脱贫难题。互联网+连接一切,聚集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动力。贫困县产业集聚区的互联网+创新驱动主要着力点有,互联网+创新形成县域内部生态圈;创新形成集聚区企业群体智慧;创新变革集聚区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形成县域外部生态圈。

互联网+;贫困县;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生态圈

1 引言

产业集聚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往往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自上而下的战略规划所致。河南省鲁山县是国家贫困县,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支柱企业。随着尧山旅游区的开发,县财政有所好转,但依然处于贫困线以下。为了驱动县域经济发展,该县以“旅游立县、生态建县、产业兴县、文化强县”为发展战略,成立了产业集聚区。该集聚区为2009年河南省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近年来受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受自身基础条件薄弱的限制,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运行状况总体欠佳,许多企业依赖订单生存,没有订单就处于停工状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12月“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中国县域互联网+扶贫协作联盟”相继成立,联盟以“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引领跨越、携手并进”为宗旨,拟通过政府间的结对帮扶,推动县域间的资源整合、生态共建,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创新各县域互联网+发展的模式与途径[1]。贫困县应抓住互联网+行动计划带来的发展机遇,创新管理模式和发展途径,破解脱贫难题。

2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基本状况

2.1基础条件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东北部,规划面积为16.3平方公里,辐射区域5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10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南区约7.4平方公里,以纺织服装、旅游商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北区约8.9平方公里,以新兴建材为主导产业。区内现有企业57家,其中新入驻企业44家,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2]。2011年以来,鲁山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基本完成了道路铺设、园林绿化、通水、通电、通信等基层设施建设任务。新型建材的原料可以在本地获得,但要获得市场份额,企业需要自身成长,树立起自己的质量品牌优势。鲁山县在移动互联网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尧山旅游景区,尚未有充分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无法实现移动支付,这与5A景区很不相配,也对产业集聚区开发旅游产品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2.2基本政策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初始发展条件是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管理服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1年以来,鲁山县投入建设资金7.9亿元,改造河道2 135米,改建及新建道路35.2公里,绿化面积3.61公顷,铺设天然气管道12.1公里,标准化厂房、110KV变电站、水厂相继落成。主要的优惠政策为用地优惠和税收优惠。用地优惠是指以出让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按投资强度、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予以企业用地费用的不同比例的奖励。税收优惠是指给予新办工业企业前三年实际缴纳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50%的资金扶持。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要伴随着区域优质资源和专业化及分工,而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纺织服装和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并没有产业基础和优质资源的支持,主要是招商引资入住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要发展过于依赖成本优势,即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政府用地和资金支持。这些只能是发展初期的依靠,集聚区企业要持续成长,就要依靠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开拓市场需求。

2.3体制机制

鲁山县在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启动四级保障机制,根据解决问题难易相应的管理机构依次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联席会议、县政府常委会、县委常委会。政府部门还通过考评机制加强管理,建立“月评比、季综合奖惩”的考评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的“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分包、一套人马服务”的“三个一”工程,并实施“一事一议”,相关行政审批手续均按各部门规定的最短法定时限办理。尽管如此,企业的生命在于有市场,有订单,这不是传统的管理服务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创新政府职能、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吸纳人才,开拓市场。

3 贫困县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机理及制约因素

3.1贫困县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机理

产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产业集聚区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企业和关联的机构,同处在某一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为集群是部门和地理上集中的企业,它们出售一定范围相关的或互补的产品,面临共同的挑战和机会。对于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工业产业集聚有别于农业集聚,工业产业集聚主要源于规模经济、低运输费用和高制造业投入,而农业产业集聚主要源于农业资源禀赋、合作需求和路径依赖[3]。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南区生产服装和旅游产品的企业是加工业,而北区的新兴建材企业也不是农业产业,不过依赖就近的原材料(特别是黏土)供应。

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显然不是一个随着自然分工发展的聚集过程,贫困县之所以贫困,是由于既缺乏主导工业企业,又缺乏农业资源优势和品牌农业。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是通过政府提供土地、资金和管理等优惠条件,招商引资,从县域外引入一些企业集聚发展,或扶持本县一些弱小企业在集聚区享有优惠政策得到发展。在贫困县集聚区的企业既没有品牌效益、也没有技术优势;既不是纯粹的工业集聚区,也不是纯粹的农业集聚区,是混合型,弱质型企业的政策性集聚。贫困县产业集聚区企业的成长过程无法遵循一般集聚区企业的发展规律,政策依赖性和市场依赖性都较强[2]。

3.2贫困县产业集聚区的制约因素——以鲁山县为例

3.2.1外部因素。尽管贫困县为产业集聚区提供了初始发展条件,但存在许多制约集聚区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制约贫困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融资难度大,资金支持不足,平台服务欠缺。受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趋紧等因素影响,产业集聚区融资困难,集聚区投资项目资金保障形势较为严峻。集聚区管委会在调动当地资源、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社会职能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用地手续审批、企业手续办理等需逐一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协调成本大,效率不够高。融资平台利用不灵活,融资渠道单一,不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商业银行迫于风险压力普遍收紧对融资公司的融资业务,小范围的融资模式,无法满足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产业集聚区仍侧重于单纯引进项目前来投资建厂,对于生活性或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服务平台的引入不够,产城相互渗透不足,学校、商场、医院、企业服务中心实施等配套建设跟不上。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居民生活需要的其他条件还较为薄弱。集聚区缺乏沟通、交流、法律服务、市场咨询、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2]。

3.2.2内部因素。制约贫困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完整,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欠缺。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技术为主,发展水平不高,主导产业不强,龙头企业不多,产业集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多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整体仍较落后,科技开发力量薄弱,造成这些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主打产品还是以初加工,低档次的为主,核心竞争力较弱,市场竞争后劲不足[2]。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形成、初步发展、成熟阶段和高水平发展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不同,在形成和初期发展阶段外部影响因素大,在初步发展起来以后的各阶段,内部因素作用大。在初步发展阶段,产业集聚区要由政策和资源驱动发展走向水平分工,再由水平分工发展至垂直分工,逐步形成集聚区企业之间较完善的产业链条。但是,由于贫困县产业集聚区的企业是通过招商引资入住,源于本地资源禀赋发展的企业力量弱小,市场需求不足,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都不够成熟。驱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技术、人才、资金、市场、信息等都比较欠缺。这些内部因素导致贫困县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极其缓慢,有些甚至处于停工停产的停滞状态。

4 贫困县产业集聚区的互联网+创新驱动分析

4.1互联网+创新形成县域内部生态圈

发达的交通工具使人口密度变大,便捷的网络通信交流工具使人们的思想碰撞日益频繁,深度交流及感知能力加强。生物圈本意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随着农村地区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使县域产业集聚区具备与所在区域的各类群体连接和交流的能力,即可在县域内形成县域产业集聚区的互联网+交流感知生态圈。互联网+连接一切,聚集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动力。

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企业主要问题是产品影响力弱、生产力弱、市场份额小等,应通过互联网+营造的环境,以联系小众需求为切入点,通过微信公众号,参与到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发展县域电子商务,学习和打造互联网小镇,形成适应贫困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互联网+生态圈。通过现代媒体和交流平台促进县域产业集聚区企业与县城市场的产城互动,促进与各乡镇市场的产乡互动,挖掘县域内市场需求,就近找订单,就近找用户。把集聚区内每个员工与订单关联,实现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提出的“人单合一双赢”,创造“企业即人,人即企业”的生态环境。

4.2互联网+创新形成集聚区企业群体智慧

在县域产业集聚区,政府和集聚区公共服务及集聚区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外生因素,企业自身的条件为内生因素[4]。在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主要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国家经济形势。企业之间垂直的产业链关系欠缺,企业之间的横向关联度也不足。要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发展能力,需要从人才、组织、技术和信息平台四个维度形成驱动力,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贫困县企业的创立者一般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但这些企业为了形成低成本优势,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主要来自附近的村民。在互联网+环境下,应通过“互联网+”形成产业集聚区的人才集聚效应,构建人才成长的交流沟通平台。

移动互联网在县域发展很快,许多农村人已经在使用微信等服务,通过县域集聚区企业微信群的应用,各级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能够实时交流沟通,企业各级职员能够与用户实时互动,实现参与式管理,尊重每个员工,积累个体智慧,树立人人皆有专长理念,汇集个体智慧形成县域产业集聚区的大智慧。

4.3互联网+创新变革集聚区企业组织管理模式

互联网变迁了关系结构,摧毁了固有身份,如用户、伙伴、股东、服务者[5]。各种身份可以自由切换,粘住消费者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用消费者喜欢的方式与其对话、交互。这一切意味着必须调整企业组织管理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连接一切的生态环境。互联网让组织、雇佣、合作都被重新定义,组织扁平化,自我雇佣、动态组织和自媒体日趋凸显。

集聚区企业的管理层应以开放平等的心态重塑组织结构,变革传统科层制的组织模式和信息沟通方式,把每个人都视为股东、客户、伙伴、服务者和管理者,变垂直的信息传递方式为网状,人人可及时沟通。微信为企业建立了企业号服务,企业号能够建立起企业、员工、上下游和IT系统之间的连接。灵活定制企业号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同用户的沟通交互。如“海尔日日顺”企业号使每个海尔一线员工可以随时、随地销售。“服务微课堂”“营销微课堂”方便企业向一线员工提供适宜的培训资料或产品销售材料[5]。

4.4互联网+创新形成县域外部生态圈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是生态计划,重塑协作生态、创新生态、创业生态、虚拟空间生态、资源配置和价值实现机制、价值分配规则[5]。河南省在全省首批建立了180个产业集聚,每个产业集聚区有自己内部的生态圈。作为贫困县产业集聚区,在充分挖掘县域内市场需求同时,要借力于省域内产业集聚区,寻找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构建省域产业链和价值链,最大程度构筑促进企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传统县域集聚区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为集聚区内企业、集聚区管理服务机构和县政府部门。利益关系为政府通过集聚区管理服务机构为集聚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资金政策等支持,企业盈利后为政府提供税收,政府为集聚区管理者提供工资福利。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核心是集聚区企业要具备盈利能力,贫困县贫困的原因正是集聚区企业缺乏盈利能力。在互联网+条件下,应拓展利益共同体,在传统利益共同体基础上,政府、集聚区管理者和企业都应通过互联网途径加入各种相关利益主体。县政府除了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外,应通过互联网+连接县域外经济相关者。集聚区管理者通过互联网+与县域外产业集聚区管理者建立互联网+连接,学习和创新管理服务内容。集聚区企业通过互联网+激发内在活力和拓展县域外市场份额,形成县域外生态圈。

5 结语

企业依赖低成本要素驱动的时代即将过去,新时期唯有靠完善的市场、一流的市场环境来重获新生[6]。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需要树立开放性思维,构筑众智思想,汇聚创新资源。互联网+能够降低搜集信息的成本,激发大众创新动机。由于创新是一种组合活动,人们加入网络中的团体越大,越多样化,创新的理论收益就会越大。企业需要让客户(即消费者)参与生产设计与价值创造,让企业和客户紧密连接,从而企业与消费者共创价值、分享价值,并成为创新驱动的动力源。在河南的发展格局中,80%以上的人口在县城,90%以上的国土在县域[7]。

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贫困县的经济是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贫困县要重视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wifi热点的建设,加快微信公众号在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通过集聚区内部互联网+环境系统,促进集聚区内的新工艺、新技术能够快速在企业之间传播和新产品的研发[3]。通过互联网+平台邀请业内专家对企业讲学授课、沙龙交流,实现客户从产品设计到安装的全程参与和实时跟踪,线上线下一对一服务。客户参与式的经营,既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企业成功转型[8]。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平台不仅是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还能够成为其他相关服务的平台,如开拓市场、移动支付、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技术创新等。通过互联网+构建的县域内部和外部生态圈,有助于把握小众需求,实现微创新,驱动持续创新。

[1]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成立助推县域经济跨区域发展[OL].http://district.ce.cn/zg/201512/30/t20151230_7972929. shtm l,2015.

[2]李会欣.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3):49-50.

[3]王栋.我国农业产业集聚区形成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姚永玲,郑轶.政府、管理机构和企业与创意产业聚集区成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7):39-40.

[5]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6]李景海,林仲豪.“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与广东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江淮论坛,2016(2):50-56.

[7]河南产业集聚区五年之回望:实现县域经济腾飞[OB/EL]. http://www.hnr.cn/news/snxw/201404/t20140422_1063779. html,2014.

[8]吴群.“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发展致思[J].理论探索,2016(1):103-107.

Research on Internet+Innovation Drivingin Poor Count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Taking Lushan Countyasan example

Zhao Yihuan
(College of Humanitiesand Law,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46)

China County Internet+Action Coalition and ChinaCounty Internet+poverty alleviation collaboration alliance have been established,since Chines government introduced a"Internet+"action plan in 2015. Poor countie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brought by Internet+action plan to create new managementmode and developmentways,and get rid of poverty.Internet+can connecteverything,and gather innovative resources to get innovative power.Themain Innovation drivingforcesof Poor Count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should include several aspects.Internet+helps to form County's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rcle,generategroup intelligence,and changeorganizationmanagementmode.

Internet+;Poor County;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Innovation Driving;EcologicalCircl

F127

A

1671-0037(2016)06-23-4

2016-5-10

2016年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624004100067);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项目(2016-GH-031);河南省高校基地项目(KYZX201507)。

赵意焕(1971-),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信息化规划管理。

猜你喜欢

贫困县县域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山西329万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