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6-11-30广东科技学院基础部广东东莞523083
广东科技学院基础部,广东 东莞 523083
熊 双,王 磊
Xiong Shuang, Wang Lei
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1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理解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层次,对体育的认识也更为深刻。1983年定向运动传入我国,在教育、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定向运动在我国开始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学校定向运动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现状分析,定向运动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发展,一方面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如定向运动教师、高水平教练员、制图员及赛事活动组织者;另一方面缺乏既能把握体育发展规律,又懂体育市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解决这一困难,2015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推行“定向运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率先在全国增设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专业,旨在培养中国定向运动复合型人才,推动中国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
2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2.1户外运动兴起
户外运动是为了健康、亲近自然、满足挑战与刺激的需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户外体验活动。定向运动是意向集体力与智力、竞技与娱乐、探险与刺激于一体的运动,在实用性、趣味性及挑战性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拓展体育的空间与时间,老少皆宜,适宜于大众广泛参与。首先,定向运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能够培养学生户外生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有利于推动定向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其次,定向运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已经有一部分个人或者团体组织开始商业化组织定向运动竞赛,如广东拓锐户外、北京乐嘉和深圳华瑞健等体育企业,在一些旅游将区或文化胜地也经常会有以定向运动为内容的旅游开发主题。[2]2015年中国定向公开赛分别在江西、安徽、天津、云南和广东深圳举行,竞赛场地与旅游风景区相结合,竞赛期间并举办与当地节庆活动相结合的旅游推广活动,为群众体育健身的开展提供理想的场地条件,展现了定向运动魅力,对提升城市形象与推动城市旅游业纵深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旨在培养出精通定向运动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指导定向运动体育旅游项目设计、市场开发、组织能力的一专多能型综合人才。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是以达到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标准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优化设计,从而提高育人质量。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的全国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 “红黄绿牌”专业名单中,体育教育专业连续5年被列为红牌专业,就业前景不被看好。[3-7]在此不利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进行综合改革是与时俱进的。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增设定向运动方向,综合了定向运动所具备的教育价值、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改革所寻求的新的生长点。综合学科特色、学科发展方向和区域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使提高育人质量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对推动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分析
3.1国家政策的导向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定向运动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2002年定向运动在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3年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文件,将定向运动列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将定向运动纳入“体育、艺术2+1项目”;2005年教育部将定向运动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创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试点》通知,定向运动作为重点推荐的科技体育传统校项目之一。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推行“定向运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共同成立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文件的引导与实施,为增设定向运动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推动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3.2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投向休闲、旅游、健身等项目的费用逐渐加大,传统的锻炼方式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走向大自然,奔向户外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首选。[8]定向运动的兴起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其独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赖于体育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开发,[9]作为新兴体育项目,定向运动商业化发展的优势是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了体育旅游,利用科技体育平台,以定向运动为旅游开发主题,组织商业化定向运动赛事,不仅能和体育消费市场紧密联合起来,有效地刺激体育消费,还能吸引体育消费市场管理人才参与其中。只要正确地引导和规范定向运动商业化运作,能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前进步伐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推动定向运动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4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
4.1专业师资力量优势
定向运动方向专业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学科交叉性、综合性、时效性,既要掌握一定的地理、测绘知识、OCAD制图、教学与训练等实践经验,又要熟悉定向运动赛事组织和定向运动产品市场营销,从多个维度进行实践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建设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专业,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了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同期成立专家库,目前基地现有专家17人,青年讲师7人,[10]均为中国定向运动界的知名专家。2015年秋季学期将正式启动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专业本科生招生工作,并将选派国内顶尖的定向运动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地进行辅助教学。而今后定向运动相关的教学与培训等师资力量将从专家库中遴选,更好的为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人力资源平台。与此同时国内也将产生一大批热衷于定向运动方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
4.2学科特色优势
定向运动方向专业将由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培养,为本科学历层次,学制四年,学生毕业时将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定向运动作为符合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科技体育项目,课程设置方面上将开设定向运动相关理论、实践环节共计1000余学时,涵盖定向运动的赛事组织管理与裁判、项目策划与营销推广、教学与训练、成绩统计与电子计时系统管理、地图绘制等5大板块,理论与实践知识并重。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专业的毕业生也将成为既精通定向运动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定向运动赛事组织管理、定向运动主题公园旅游项目设计、定向运动服务公司策划和营销的综合型人才。
5结语
体育教育专业中设置定向运动方向,不仅拓宽了体育教育专业领域,还将促进定向运动学科方向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构建,制定并完善定向运动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为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和普及提供大量高规格的专门人才,逐步解决制约中国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中国定向运动走上科学化、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新宝,赵雪敏,张文涛,施玮.定向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2):4-5.
[2]张新安,李国军.定向运动——军事、体育还是旅游[C].中国定向运动文献汇编(2005),2005:10-11.
[3]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8]高月宏,冯建强,弈翠霞,杨涛.我国定向运动倶乐部的营销现状与策略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4):29-31,37.
[9]钱亚辉,乔兰波.以“定向运动”看体育产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6):75-76.
[10]http://oacn.sport.org.cn/.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alysis of the Specia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Directional Movement Orientation)
广东科技学院基础部,广东 东莞523083
熊双,王磊
Xiong Shuang, Wang Lei
摘要:本文围绕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思考,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在于户外运动兴起以及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以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契机,依托国家相关政策导向,综合学科特色,积极构建定向运动学科方向理论与实践体系,完善定向运动人才培养方案,使中国定向运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发展前景
Abstract:The paper reflects upo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specia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directional movement orientation) and suggests that the reas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rectional movement is the rise of outdoor sports and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specia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massive support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and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Directional Movement and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greatly developing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the paper suggests relying on relevant national policy guidance, integrating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ctively build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system of directional movement orientation and perfecting the cultivation plan of training talents of directional movement to make China’s directional movement take th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of high quality.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directional movement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5.05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5-0109-2
第一作者简介:熊双(1986-)男,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Basic Depart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ngguan 523083, Guangdo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