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三走”活动的意义解读
2016-11-30刘芳梅
刘芳梅
高校开展“三走”活动的意义解读
刘芳梅
“三走”活动在高校的广泛开展,可以促进大学生体育意识的提升、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破解共青团的两大战略课题具有时代意义、对于改善大学生体质现状具有现实意义,“三走”活动是关系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意义重大。
高校;“三走”活动;意义解读
2014年1月,由共青团中央联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开展的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以下简称“三走”活动)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并选取中国人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山大学等10所高校作为试点高校,以点带面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推开。2015年1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大学生“三走”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的深入开展,团中央、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三走”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各高校要积极构建推进“三走”活动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构建多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协同工作机制,结合实际提供经费、场地、设施以及指导教师等资源和条件的配套支持,切实推动“三走”活动的深入开展[1]。“三走”活动打响了操场和网络之间的“争夺战”,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响应,至2015年9月,全国共有2300多所高校、1.2亿名大学生参与其中[2]。 “三走”活动开展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前一阶段可谓是轰轰烈烈,而从2015年9月以后,“三走”活动在逐渐降温,能坚持开展活动的高校在不断减少,各地各大媒体对“三走”活动的报道也销声匿迹了,难道“三走”活动真的只是昙花一现吗?究其根本原因所在,各大高校团组织对开展“三走”活动的意义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把学生从网上吸引下来、从宿舍里吸引出去,既是一件体育的事情,同时它的意义也远远超越体育。“三走”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破解共青团的两大战略课题具有时代意义、对于改善青年大学生体质现状具有现实意义等。“三走”活动是关系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意义重大。
1 开展“三走”活动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其本质内涵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走”活动是高校文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培育与传播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中国梦”的提出,为“三走”活动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点燃了大学生的奋斗激情、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因此,为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内涵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正确认识“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密切关系,各大高校通过“三走”活动,广泛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增添青春正能量,以“中国梦”为指导思想,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1 “中国梦”的概念内涵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详尽阐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并且表示中国梦一定能实现[3]。“中国梦”主要涵盖了核心目标、性质、本质内涵、实现途径、实施手段等四个层面的内容。其核心目标概括为“两个一百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性质是“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其本质内涵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4]。中国梦是历史的呼唤,是现实的诉求,是未来的向往。“中国梦”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5]。“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共同夙愿,是国家的强国梦、民族的复兴梦、人民的幸福梦,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与家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与梦想汇集。习近平同志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1.2 在“中国梦”视域下,“三走”活动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由此可见,青年的“个人梦”与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中国梦”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指明了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思想指导,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与科学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储备能量。同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正处风华正茂、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践行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自主性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正处在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他们缺乏丰厚的人生阅历与经验知识,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极端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等低劣的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极易引发大学生在道德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等方面的问题,一些大学生甚至抛弃中华传统文化而盲目崇拜低劣的西方思想与价值观,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影响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国梦”战略思想与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的生活建立关联,加强“中国梦”思想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衔接与融合[6]。高校是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的主要场域,引导大学生认知、践行与实现“中国梦”,用“中国梦”培育、凝聚与激励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才能实现“个人梦”。在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梦”主题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对于思想独立、观念超前、个性张扬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不喜欢灌输式的、缺乏互动交流的思想教育模式,因此,创新多渠道的思想教育方式,对提升“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有效性、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基本原则,在“三走”活动中融入“中国梦”教育,通过举办健康有益、喜闻乐见、互动交流的科技艺术、文化体育等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校园活动当中,切实提高“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感召力。
1.3 在“中国梦”视域下,“三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渠道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主体包括国家、民族与个人三个层面,目标是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富强振兴,最终落脚点是人民幸福。大学生做为高等知识分子,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青年群体之一,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是建立“中国梦”的基点,蕴含着强烈的民族信念、民族情怀和民族共识,体现着深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它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基于对国家、社会与民族的高度热爱,主动承担对国家、集体及他人责任的一种高尚品德[7]。 “家国合一”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形态、文化传统观念的价值取向,也正是在这种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品德,这是中国历代仁人志士所倡导追求的,在风雨历练中发展壮大并传承下来的,也是“中国梦”的文化根基。社会责任以个人与社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为依托,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取向,而“中国梦”的核心就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诉求。由此可见,“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存在着高度的内在契合性,“中国梦”为大学生成就个人梦想指明了方向,为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内在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参与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部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悟并自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薄弱、功利化思想较为严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思想引导与精神激励,致使部分大学生欠缺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因此,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倡导正确的责任观念,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参与、实践与享有“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大学生的“人生梦”已然与国家梦、民族梦融为一体,他们将成为托起复兴梦的中流砥柱,成为勇于担当责任的时代接棒者,他们的社会责任担当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复兴之旅能否顺利实现[8]。因此,“中国梦”的实现程度与每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紧密相连,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中国力量,需要青年大学生艰苦奋斗,这是“中国梦”赋予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为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各地各高校要广泛搭建“三走”活动的实践载体,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公益活动等主题内容,以促进大学生练就强健的体魄、培养社会责任感等,为助力“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2 开展“三走”活动对于破解共青团的两大战略课题具有时代意义
2013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与共青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团中央一定要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生力军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续写新的光荣;团中央一定要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这次会议中,习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是共青团的两大战略课题;第一次系统提出共青团的三个根本性问题,即“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 第一次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领导[9]。高校共青团是团中央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推进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两大战略,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1 开展“三走”活动是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迈进,这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共青团是全国青年的领导核心,在引导青年坚定信念、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0]。习近平总书记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了共青团工作的“两条主要不足”,即“一是思想引导工作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从而导致整个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二是基层团组织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有效覆盖面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解决好这个两个问题,就是团的工作重点,就是带动各项工作的“牛鼻子”,也是切实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共青团工作要把握住广大青年的脉搏,要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关键是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共青团要做好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与持久的。共青团要努力帮助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生信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使他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增进对党的信赖、信念、信心。党中央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深刻阐明了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成长的正确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央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对做好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要求,为新时期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共青团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全国高校要深入推进“三走”活动的开展,要充分依靠基层团学组织,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线上和线下全覆盖的立体式宣传引导格局,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真正提高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大学生参与“三走”活动的广泛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开展“三走”活动是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的有效方式
习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领导,为团组织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对共青团工作的高度重视。高校共青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分析当前团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深刻认识共青团工作的时代内涵和重要价值,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科学把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职能和定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不断夯实共青团基础性战略地位,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首要任务,紧紧围绕青年学生的现实需求提高服务能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要突出育人这个中心,明确培育什么样的人,怎样培育人,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提升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扩大团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团组织要努力做广大青年值得信赖的贴心人,深入青年之中,倾听青年呼声,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发挥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使团组织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总之,共青团要通过自身变革,切实成为青年之家,成为青年积极发展的强大助推器,成为党政联系青年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11]。因此,各地各高校团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群众性、自主性、课外性、长效性等原则,创新与举办内容丰富的体育竞赛活动,努力形成“班班有体育活动,人人有体育项目,院系有体育特色”的生动局面,要鼓励开展“大学生百炼之星”和“体育公益社团”等优秀典型寻访和先进集体创建活动,以扩大团工作的有效覆盖面。
3 开展“三走”活动对于改善当代大学生体质现状具有现实意义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历来受到党与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出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2007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0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缓慢下降[12]。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与工作的重要工具,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而言,网络也是一种电子海洛因,使部分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色情、暴力与游戏之中而无法自拔,有些学生玩网络游戏与智能手机通宵达旦,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与饮食规律,网瘾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3-14]。“三走”活动在高校的深入开展,在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1 “三走”活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
体育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15]。体育锻炼意识包括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情感以及体育锻炼行为的调节,其基本特征是自觉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弱对体育锻炼行为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是促进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16]。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比较淡薄,不能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甚至认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17-18]。“三走”活动的广泛开展,促使高校把“三走”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拓展、塑造健康生活方式等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与竞赛,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例如,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大学生“三走”活动蓬勃开展,吸引了全校同学广泛参与,形成了一股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团委带动全校各级各类团学组织紧紧围绕“三走”主题,先后举办“迎新杯”篮球赛、乒乓球大赛、街舞表演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在比赛中增强了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了友谊、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等,让同学们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3.2 “三走”活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体育锻炼习惯是指重复发生或动作巩固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它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19]。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习惯是个体体育意识的提升、转化与坚持,在不断重复的体育锻炼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大学是学生在学校系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度的转折点,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走”活动号召同学们放下习以为常的手机、走出司空见惯的网络以自觉减少网络依赖,积极主动走出闲适封闭的宿舍、走向操场以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在“三走”活动中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中锤炼坚强意志、塑造健全人格、磨砺奋斗的精神品质,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例如,郑州大学的“晨跑换早餐”工程,改变了“宅男宅女”、“低头族”等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在2013-2014年第二学期,“晨跑换早餐”工程总共发放早餐券11万张。另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全民健身操、太极拳、武术、慢跑等活动获得积分卡,都可以用来兑换奖品。根据发出的早餐券和奖品,校团委推算一个学期参加“三走”活动的总人数达5.9万人次。
3.3 “三走”活动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
生活方式是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经济、社会、风俗等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与态度,包括个人嗜好、认知方式、业余时间等的行为活动[20]。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种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则能促进健康,降低疾病风险[2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60%的死亡主要归因于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足见不良生活方式的潜在危害之大[22]。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尤其在国际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家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学业的压力、对互联网的依赖、校园体育活动载体不足等因素,造成大学生群体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和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较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并不健康,主要表现为饮食不规律、睡眠严重不足、缺乏体育锻炼、网络成瘾等方面[23-24]。在“三走”活动开展之前,大部分女生的业余时间主要用于学习、购物、网聊和看网络电视,男生基本以宅在宿舍打网络游戏。“三走”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大学生们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户外、走向大自然,可以舒张心灵、放松身心;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魄;可以通过克服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困难、阻力和挑战以磨练意志;可以通过活动增进交流、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三走”活动促进了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把“三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体育锻炼成为个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真正做到强身健体,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1]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指导意见》[N].中国青年报,2015-01-30.
[2] 1.2亿大学生参与“三走”活动[N]. 中国教育报.2015-09-21.
[3]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4] 白林秋,李闯. 中国梦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价值主张与路径建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1):229-232.
[5] 王建利,华玉武.“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7):37-39.
[6] 许峰.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梦”关系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88-189.
[7] 张晓星,张力学,刘奇.“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6,(2):47-49.
[8] 张建东,邓倩.论“中国梦”话语体系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J]. 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28-33.
[9] 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N]. 人民日报, 2013-06-20.
[10] 杨竹芸.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面临的变革及应对路径[J].理论观察, 2016,(1):145-146.
[11] 褚敏.推进共青团改革,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关于落实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思考[J].青年学报,2015,(4):12-15.
[1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 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5-77.
[13] 王大鹏,迟猛.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2015,(5):112-113.
[14] 徐荥.珠三角地区本科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4):1-2,18.
[15] 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4.
[16] 贾绍华,邱梅婷,蔡瑞广,等.河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性别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6,(1):42-44.
[17] 张 丽, 王磊峰. 试析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现状与对策[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5):119-120,134.
[18] 黄硕,王益民,宋继理. 河北省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调查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1-55.
[19]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 陈青萍.现代临床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1] 李英华,聂雪琼,杨宠,等.2009 年我国六省( 市、区) 五类城市职业人群生活方式与自测健康状况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3) : 214-219.
[22] 梁维君.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30.
[23] 夏蒨,韩雪.上海市2 所大学本科生健康危险行为现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3):130-131.
[24] 叶杨,彭中东.湖北省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6):18-19.
Significanc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ree Walks Campaig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Liu Fangmei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walking"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mote the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consciousness, the training of physical exercise habits and the shaping of healthy life style. It is a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Chinese national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Dream". The two strategic issues hav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and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three walking" activiti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three walks campaign”; significance interpretation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资助项目“广东省青少年网瘾现状与体育干预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D14CTY01)
刘芳梅(1975-),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体育。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6)012-0011-4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