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

2016-11-30王海荣梁金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王海荣+梁金秋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4月住院及门诊随诊血小板减少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补肾益气凉血解毒汤”。治疗前后分别查血常规及观察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总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补肾益气凉血解毒

【中图分类号】R55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9..0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有关,但是由于其发病机理未完全明了,至今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尤其是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4月住院及门诊随诊血小板减少患者4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15~76岁,平均43.44岁,病程3.4~36.4月,平均18.3月。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3~73岁,平均40.5岁,病程3.6~35.2岁,平均16.4月。依据西医诊断标准,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诊断。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1)血尿、鼻出血、牙龈出血、紫斑、皮肤出血等,女性患者则表现出月经增多症状;(2)多次血液化验结果显示存在血小板减少症状,其中对照组的血小板均值为(29.2±20.47)×109/L,观察组的血小板检查结果均值为(28.4±13.47)×109/L;(3)通过患者开展检查发现脾脏存在轻度增大或者是没有增大现象;(4)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显示,增生活跃,并且其巨核细胞正常或者是存在明显的增多现象,存在成熟障碍;(5)所有患者能够排除继发性血小板或者是减少性紫癜。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补肾益气凉血解毒汤”治疗。

综合治疗:(1)泼尼松:剂量为1 mg/d,晨起一次顿服,连续服用2~4周,超过4周无论是否有效均减量,逐渐减少至维持量5~10 mg/d,无效则停止用药,改用其他措施。有效者继续维持3~6月后停药。(2)长春新碱1~2 mg溶于氯化钠溶液1000 mL,缓慢静脉滴注6~8 h,1次/周,共4周。(3)对症治疗:如抗感染,输血小板,止血等。

补肾益气凉血解毒汤组成:淫羊霍30 g,巴戟天20 g,山茱萸15 g,补骨脂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黄芪40 g,党参30 g,生地30 g,当归12 g,生甘草6 g,穿山龙30 g,丹皮12 g。如有鼻喉肿痛,加银花30 g,蚤休10 g,如有鼻出血,加白茅根30 g,苎麻根20 g,女性月经增多,加仙鹤草30 g,茜根碳20 g,如兼湿热,加生薏仁30 g,车前草15 g。1剂/d,分两次煎服。一个月一疗程。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无效表示:患者的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的改善或者是存在恶化现象;(2)进步表示:患者的出血症状有一定的改善,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并且这种变化能够维持两周以上的时间;(3)良效表示:患者的出血症状基本消失,血小板计数上升至50×109/L,且该种变化能够维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4)显效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的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值,且能够持续3个月以上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后总缓解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当于中医的“血症”,“紫癜”范畴。中医认为主要由于素体气虚,热迫血行、灼伤肾阴、热毒内伏、内伤正气、外感邪毒、络脉受损等所导致的,其之所以难治,西医认为主要与其属于免疫功能及内分泌异常有关[2]。在西医的治疗方案当中,最为常用的治疗药物就是激素,对于一些难治性患者,通常会采用免疫制剂、脾切除等方法开展治疗,通过对大量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容易表现出脉细数、舌红、腰酸耳鸣、盗汗乏力、失眠多梦、手抖、心慌、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等症状,这也是阴虚火旺的症候。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为患者应用激素开展治疗时,会导致机体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即阴虚火旺,其病理基础就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同时患者阴损及阳,又可出现阴阳两虚的临床症侯。故笔者确立“补肾益气,凉血解毒”的治疗措施。药用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山茱萸补益肾阳,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肾阴,黄芪,党参,甘草健脾益气,当归补血,穿山龙,生地,丹皮清热凉血解毒。

据现代医学研究,黄芪、党参、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等补益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生地、女贞子等具有双向调节免疫的作用,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甘草具有类激素样功能;生地、丹皮、补骨脂本身具有收敛止血作用,并且证实其有抑制抗体及抗菌的作用;穿山龙具有免疫抑制及抗菌作用,当归具有造血的作用[3]。

通过为患者开展中医辨证分治治疗,通过凉血解毒、补肾益气等治疗方法,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联合开展西医激素等方面的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并且能够减轻单纯的免疫制剂与激素治疗所导致的毒副作用,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了又一种新方法[4-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 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2.

[2] 姚尔固,林凤茹.难治性血液病诊治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71.

[3] 陈 茵,张大云.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6-294.

[4] 张旻昱,蒋文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15(3):78-79.

[5] 陈娜飞,郭素丽,陈铁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25(1):678-679.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6号小儿哮喘临床治疗和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初探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