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时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6-11-30陈汉卿
陈汉卿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参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中西医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04%,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西医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9..01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中,秋季为发病高峰期,故名为婴儿秋季腹泻[1]。患儿常表现为呕吐、发烧、渗透性腹泻等,一般病程为7天。病情严重时会造成患儿出现脱水症状。因此,应及时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女21例,男22例;年龄5个月~4岁,平均年龄(2.29±1.33)岁。研究组女22例,男21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32±1.89)岁。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腹泻、呕吐、发烧等。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首先暂停两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母乳喂养,使用无糖奶粉喂养。服用妈咪爱散剂(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家准字S20020037),药物剂量按患儿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分配,用量:2岁以下患儿,1~2次/d,1袋/次,2岁以上患儿,1~2次/d,1~2袋/次,使用40℃以下温开水或牛奶冲服,均为口服,7天为一疗程;研究组患儿则在服用药物后注射炎琥宁(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839),用量:6个月以下患儿,1次/d,5 mg/次,6个月以上患儿,1次/d,5~10 mg/次,7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将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疗效分为3种: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消失;有效:上述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上述的临床症状未消失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04%,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轮状病毒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体,轮状病毒潜伏期短,起病急,粪口传播为感染的主要途径[2]。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泻主要由小肠的上皮细胞受到感染,上皮细胞损伤而导致的,病情严重时会引发肠套叠、胃肠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3]。因此,要重视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治疗。
本文研究中参照组使用的是常规西药方法进行治疗,主要药物为妈咪爱散剂,妈咪爱散剂作用在于吸附毒素及病原体来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分泌,还能增强胃肠道粘膜屏障,防止病原体的入侵。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不能根除该疾病[4],具相关研究表明,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极易出现复发的情况,不利于良好预后。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在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注射炎琥宁,炎琥宁适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该药物的作用在于抗病毒与清热解毒,另外,炎琥宁还能对炎性渗出、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和水肿进行抑制。采用常规西药联合炎琥宁治疗轮状病毒患儿的疗效已获得临床认证,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0%优于参照组的8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使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钱惠儿.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6):152.
[2] 郭荣芹.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0(04):108.
[3] 易丽玲.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2016,10(02):100.
[4] 温汝芳.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8(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