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系统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研究

2016-11-30刘雅静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康复效果急性心肌梗死

刘雅静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在抢救的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救治情况与临床症状缓解效果。结果 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再梗死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焦虑缓解、胸闷气促、疼痛缓解以及心悸缓解症状时间全部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对患者展开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促进病情康复,降低再梗死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效果;系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3..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中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且好发于老年人,发病速度快,病程进展快,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比较高[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的时候,缺乏有效的救治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心源性休克或心律失常等情况。因此,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本文选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男46例,女38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8.6±8.9)岁。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判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与住院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即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实行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院前急救护理。护理人员接听到急救电话,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急救医务人员,并在2 min内安排出车[2]。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护理人员利用电话联系家属或现场人员,指导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调整患者心态,减少负性情绪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影响。同时为到达现场能够迅速的展开救护,护理人员应电话询问患者发病情况和既往病史。进入现场后遵循医嘱采取镇痛与吸氧等救治措施。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尽早给予强心、扩充血管药物。(2)转运护理。经过院前有效的急救护理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这时候应立即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接受治疗。在转运患者的时候,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登记患者基本情况,以便能够在住院的时候做好决策。(3)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比较突然,且病情相对较为严重。在此种情况下,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焦虑、紧张与恐惧等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予以关心、支持。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疏导,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3]。(4)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向其介绍主治医师,适当讲解病情,讲解疾病专业知识内容、诱发因素以及治疗措施。促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能产生正确的认识。在病情稳定后,向患者讲解该种疾病相关性,增强患者配合度,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讲解健康知识。(5)生活指导。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指导患者掌握深呼吸锻炼方法,每隔10 min锻炼一次,每天锻炼两次,以此增加患者肺活量。对于存在吸烟饮酒的患者,鼓励其戒烟戒酒,控制脂肪、盐分以及糖分的摄入[4]。日常饮食应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还可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以此促进患者排便。另外,护理人员在提供系统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还应加强用药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再梗死发生率,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焦虑缓解、胸闷气促、疼痛缓解以及心悸缓解症状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的比较

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再梗死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效果对比

对比症状缓解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焦虑缓解、胸闷气促、疼痛缓解以及心悸缓解症状时间全部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率比较高,病情发展速度非常快,同时死亡率较高,是一种危险系数非常高的疾病。院前与院内急救护理质量在挽救患者生命、缓解临床症状以及改善预后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5]。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次实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就可了解到,相对比常规化的护理模式,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救治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系统护理干预模式,遵循的是全面护理原则,以期能够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同时在保证各项护理质量的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对患者展开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促进病情康复,降低再梗死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朱月荣.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4,12(4):176-177.

[2] 张明明.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康复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456.

[3] 刘丽,盛建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0):62-63.

[4] 樊秀枝.浅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9):852.

[5] 张晓芬,袁承军,何玲,等.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J].河北医药,2016,13(8):456.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系统护理干预康复效果急性心肌梗死
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观察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系统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患者的作用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