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式阅读方法指导课课堂实施策略例谈

2016-11-29潘丽如何琦培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悦读思维

潘丽如 何琦培

思维导图式阅读方法,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起到组织学生进行多层次思维交流,帮助学生连接文本内容、再现作品全貌、促进深入理解、提高阅读兴趣等积极作用。当学生掌握了该方法以后,会为他们的自主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式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于课外阅读呢?下面笔者以指导阅读《尼瑙克山探险》一书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式阅读方法指导课的课堂实施策略。

一、以关键词或关键词组的寻找和呈现,开启学生的“思维‘悦读”之旅

关键词的确定是思维导图式阅读方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确定了关键词,便等于确定了学生思维发散的几个重要维度,开启了学生“思维‘悦读”之旅的方向。

【片段实录】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本书,这是一本令人着迷的书,一本关于探险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奈塔莉·巴比特。这本书跟一座山有关系,这座山的名字叫(课件出示“尼瑙克山”)——(生齐读)尼瑙克山。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尼瑙克山下的脚背村。这本书的名字叫(课件出示《尼瑙克山探险》一书的封面)——(生齐读)《尼瑙克山探险》。该书曾经获得了1971年度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这个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相当于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奖。书中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伊甘,另一个是奥特叔叔。《尼瑙克山探险》故事和下面几个关键词组有关(课件出示关键词组:尼瑙克山之吼、奇异事件、怪兽传说、揭开谜底),同学们看看、想想,哪个关键词组最吸引你?为什么?

生:“奇异事件”最吸引我,我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奇异”事情。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揭开谜底”,我特别想知道“谜底”到底是什么?

生:我对“怪兽传说”着迷,我想知道都有什么妖魔鬼怪。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从这几个关键词组入手,一起走进《尼瑙克山探险》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立足图书本身的内容特色,从寻找和呈现关键词组入手,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培植学生的想象,吊起学生的“悦读”欲望。

二、围绕四个关键词组展开学生的“思维‘悦读”之旅,让学生在品味探究文本的过程中,疏通整本书的思维脉络

冒险、探险、历险、惊险这些词汇,几乎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精神生命成长过程中一种本能的兴趣诉求。在带领学生走进“思维‘悦读”之旅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层层设疑,去激活书名中的“探险”这个核心词,让学生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疏通了整本书的思维脉络,搭起了整个故事的框架。

【片段实录】

师:这是第一个关键词组(课件出示“尼瑙克山之吼”)。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

生:尼瑙克山里有怪兽,吼声是它发出来的。

生:尼瑙克山里的吼声可能是因为某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制造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可是,当村民们对这个现象议论猜测时,村中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些奇异事件(课件出示第二个关键词组“奇异事件”)。村里的牛奶、烟囱甚至是路人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奥特叔叔也卷进了这场奇妙的变化中。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村里有可能发生了哪些“奇异事件”呢?

生:牛奶变成了口香糖。

生:路人变成了怪兽。

生:房顶的烟囱冒出了浓烟。

生:奥特叔叔消失了。

师: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真实的情形是这样的。(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牛奶——莫名其妙地变酸;

路人——短暂失明;

房顶的烟囱——摇摇欲坠;

奥特叔叔——失踪。

生个个露出一脸惊讶的表情。

师:看来,村里发生的事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奇异!在这种情况下,村里人都觉得,这一定是怪兽所为(课件出示第三个关键词组“怪兽传说”)。整个脚背村开始笼罩在恐怖中,人们谈“吼”色变,议论纷纷。那么,尼瑙克山到底有没有怪兽,怪兽到底长什么样呢?故事的主人公伊甘和你们一样,很想查清事实的真相。可是,他却在寻找怪兽的过程中遇到了失踪已久的奥特叔叔。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吧。

生:我们小组认为,接下来奥特叔叔也变成了怪兽。

生:我们小组认为,当奥特叔叔发现了秘密以后,他就被怪兽掳走了。

生:奥特叔叔和怪兽经历了一番激烈地搏斗。

师: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会从不同角度去猜测书中的内容了。结果到底怎样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吧!(课件出示第四个关键词组“揭开谜底”和书中的相关内容)

伊甘爬上尼瑙克山之后,却发现了失踪已久的奥特叔叔。奥特叔叔告诉伊甘,这里没有怪物,怪物是硫磺一类的化学物质,吼声是雨水和里面火山形成的喷泉中的蒸汽接起来,蒸汽喷出洞口时,就会产生这种呜呜的声音,这就是“尼瑙克山之吼”。

师:原来“尼瑙克山之吼”是一种自然现象!伊甘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赶紧回村去告诉村民,我们一起来读读伊甘和村民们的话吧!(课件出示对话内容)

伊甘:“听我说!我爬到山顶了!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怪兽!”“山上根本没有怪兽!我到山顶看了!”

村民:“我看这孩子确实是发烧了。”“岂止是发烧?我看他是吓得精神不正常了!快把他带回家好好休养吧!”“他简直是在说胡话了!”“是啊,他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了!”

师:同学们,从伊甘和村民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伊甘和人们发生了思想冲突,村民根本不相信他说的话。

师:是啊,脚背村的生活刚开始是单调的、无趣的,正是由于谈论有无怪兽这件事才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这个话题已经成了村民茶余饭后必谈的一件“乐”事。另外,尼瑙克山“怪兽之吼”还为该村吸引来了大批来赶集的“游客”,脚背村的集市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平静的小山村也开始变得不再平静。久之,村民们由刚开始的确信有怪兽,变得越来越不确定有怪兽。但是,大家谁也不愿意揭开真正的“怪兽”之谜。伊甘更着急了,可是,他该怎么办呢?

生:伊甘不理会村民们说的话,他会去找奥特叔叔作证的。

师:这个办法固然好,但是,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里故事的真正结局吧!(课件出示下面的内容)

伊甘离开脚背村,他选择了效仿奥特叔叔,保留真相,不揭开怪兽之谜,把怪兽的故事完整地留给大家。

生默读故事结局。

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紧紧抓住“尼瑙克山之吼”“奇异事件”“怪兽传说”“揭开谜底”这四个关键词组,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展开交流讨论,进而推动文本结构的动态生成。学生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了通过抓住关键词或关键词组来疏通文本脉络的阅读方法。

三、学习思维导图式阅读方法的特点,带领学生实践应用思维导图式阅读方法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能够通过对几个关键词组的探究来整体把握故事的基本脉络,此时教师出示以下两幅思维导图(见图1、图2),并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思维导图的涵义。紧接着,教师通过播放微课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思维导图形成的过程及制作方法,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思维导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激起了运用思维导图式阅读方法的欲望。

【片段实录】

师:故事讲完了。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那四个关键词组吧,谁还能记起来吗?

生:尼瑙克山之吼、奇异事件、怪兽传说、揭开谜底。

师:大家看看,这幅图(在黑板上挂出的手绘思维导图)和课件上的这幅图(图1)有什么不同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挂出来的图颜色比较丰富。

生:我发现挂出来的图内容比较详细。

生:我还发现了图2中有一些小的图案。

师:像这样通过关键词组,用线条、颜色、词汇、图案的形式表达思维过程的图叫思维导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作品。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吧!(微课播放思维导图的定义及形成过程,强化了以下教学内容:找关键词或关键词组是形成思维导图的首要条件,抓住关键词或关键词组可以疏通文本、厘清故事发展顺序,为阅读文本打下基础。此外,微课还以多篇文本为例,重点阐述了如何以故事情节为关键词厘清故事发展顺序,展示了思维导图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如圆圈图、树状图、气泡图等)看了微课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找关键词或关键词组的方法。

生:我们可以以故事情节为关键词厘清故事发展顺序。

生:我还观察到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像微课上展示的,有圆圈图、树状图、气泡图等。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我知道你们身上都有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请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式阅读方法制作一幅关于你这本书的思维导图吧。(课件出示制作要求)

1.想一想能体现故事情节的关键词或关键词组是什么;

2.用线条、图案、词汇、颜色等形式构建思维导图;

3.做完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展示绳上。

生在音乐伴奏下自由创作,师巡堂指导;学生把作品挂到展示绳上;生交流讨论。(过程略)

借助思维导图式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找关键词,用简洁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文字梳理自己所带图书的大意,很快将整本书的内容框架呈现了出来。这种阅读方法的现学现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努力完成阅读任务,可以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悦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悦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学生“悦读”能力培养策略摭谈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高中语文巧变“悦读”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