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谋而不忠乎
2016-11-29彦氏
文/彦氏
为人谋而不忠乎
文/彦氏
彦氏,吉林大学文学博士,曾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游学10年,融会贯通语文、历史、国学、书法知识,创立“彦氏私学”,用新国文、新私塾的理念教授国文、宣讲国学,普及作文、书法知识,其新颖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跟孔子汇报自己的修身心得,他的方法是:每天都要提醒自己好几次是否把三件事做好:帮别人做事是否忠诚?和朋友交往是否守信用?老师传授的学问是否认真复习了呢?
儒家弟子增强个人修养的方法主要是“反省”,不断地反省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逐渐完善自己。
仲夏之夜的讨论
在仲夏的一天晚上,孔子与几名弟子一起散步。子柳问:“老师,我是您的新弟子,个人修养还不够呢!我想多多努力。请老师谈一下‘格言’和‘座右铭’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孔子说:“‘格言’是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精练语言,往往在书本里;而‘座右铭’则是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给自己鼓劲的语言。”孔子接着说:“一个君子应当有自己的座右铭,用来经常提示自己、反省自己、激励自己。”接着孔子问曾子:“你的座右铭是什么?”曾子是位十分懂礼貌的学生,他停下脚步,恭恭敬敬地回答:“老师,我的座右铭是: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接着解释说:“我每天都要用三件事反省自己:第一是帮别人办事是否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第二是和朋友交往是否讲诚信、说到做到;第三是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有没有认真复习?”孔子满意地说:“你这三点做得很好,要想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必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中很多内容都是孔子和弟子们之间讨论的话语。孔子在教学当中,从来不做“填鸭式”的灌输,更多的是启发、鼓励和讨论。
曾子其人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学习刻苦、孝顺父母、尊重师长。有一次,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是要指点他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孔子十分爱惜曾子的才华,也十分信任他,他甚至让自己的孙子子思拜曾子为老师。曾子是儒家思想的正宗传人,他把孔子的学问授给弟子,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撰著《大学》和《孝经》,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后世流传“孔孟颜曾”之说,就是把曾子、颜回、孟子作为与孔子相提并论的儒家圣人来颂扬,可见曾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知识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为“曾子避席”,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曾子作为孔子的学生、学术传承者,对老师非常忠诚,对国学传承的事业无比虔诚;张辽作为曹魏的大将,忠心耿耿。这些传奇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做人要经常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国良将、忠臣张辽
在“三省吾身”的提法中,最重要的要数“忠”啦!张辽是《三国演义》当中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的大将。他投奔曹操之后,对曹氏政权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吴主孙权在曹操西征时亲自率兵十万进攻合肥。而此时合肥城内仅有张辽、李典、乐进等率七千余人驻守。两军对峙,众寡悬殊。张辽看到大家害怕的样子,拍案而起,说:“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我张辽就单独决断。”
张辽连夜征募敢死之士800人,第二天一早便冲入敌阵。此时,吴军毫无准备,不知所措。张辽连续击杀数十人,直逼孙权帐下。吴军见张辽兵少,迅速围了上来。张辽毫无惧色,左冲右突,杀出一条血路。这时,李典也带人接应,双方战至中午,吴军伤亡惨重,士气大挫。张辽见出战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率众回城,加强防卫。之后,孙权虽持续围城十几天,但始终不能破城。当吴军纷纷撤退时,孙权与几员大将在合肥城外逍遥津北岸巡视,恰巧被张辽派出的侦察兵发现。张辽闻讯,立即率轻骑兵突袭孙权。吴将甘宁、吕蒙等与张辽奋力拼杀,凌统则率亲兵护卫孙权突围。当孙权等骑马行至逍遥津桥时,桥板已被拆除。吴将谷利急中生智,在孙权坐骑后猛抽一鞭,“以助马势”。骏马奋力一跃,飞桥而过,孙权幸免于难。张辽带兵乘势狂呼急追,吴军大败。此战史称“张辽威震逍遥津”,是三国时期魏军创下的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曹丕登基后,派张辽与孙权大军对峙。张辽屯驻雍丘,积劳成疾。公元222年,张辽抱病打败东吴军队。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大营的时候,张辽却再也站不起来了。不久,他病死在江都前线,享年54岁。曹丕闻讯,悲痛万分,封他为“刚侯”。后世之人将张辽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