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语文案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2016-11-29李丽芳
李丽芳 付 强
基于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语文案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李丽芳 付 强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工作实践,对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以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特点进行了阐释,对案例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作了实践探索,旨在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语文;案例教学;职业能力;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中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中职生对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已是“至今已觉不新鲜”,而这又与中职生好动、喜操作的学习心理相违背,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感,极大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将打破教学模式陈旧、单一的局面,给学生以教学上的新鲜感,同时通过案例这种媒介,安排学生可操作可探究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是对社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的呼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发展,市场急需大量的实用型人才,这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发展的机遇。然而,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导致技术型人才急缺,却又因为市场的要求或是中职生的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就业难、招工难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基于这一现状,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009年1月)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必须改变以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型实用人才。案例教学法兼顾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特点,成了语文教学界的新宠。
(二)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呼唤更优秀的教学方式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但是,由于部分中职学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侧重“一技之长”,加上学生对语文的错误认识,许多学生忽视语文甚至不愿学习语文,语文课程逐渐被边缘化,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因而寻求更优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就业有所帮助,这成为语文老师的教学努力方向。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动态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实践当中,通过操作获取知识与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三)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外,书面表达能力以及面向社会的实用口语能力也是必须的。语文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必备条件。教师可通过案例,赋予学生真实或近似于真实的工作情境,互助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职业能力。
二、概念界定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称为范例教学法。它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成熟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却是187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界定,学者们各有侧重,但他们都共通地肯定案例是教学的媒介,通过这种媒介,学生对之进行讨论、总结,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为此,我们把案例教学定义为: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称:“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技能与智力三位一体的合金。”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能力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人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应用能力是个体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职业能力
职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称为职业能力。它一般分为三大部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入21世纪后,技术与工艺的变化导致了工作组织的变化,仅仅培养学生具体岗位(群)的技能的职业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要想使学生将来能适应并胜任新的工作、新的任务和新的环境,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让学生获得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与人的综合素质有关的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否具备是劳动者能否胜任岗位的重要因素。
三、中职语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特点
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与操作实验。而由于办学规模或是建设资金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场所是不足的,他们的学生以理论学习为主。即便学校会安排学习见习或进行短期的实习,让他们亲身接触职业生活,但是实际的学习经验仍然相当缺乏。因此,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能力稍稍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优质的案例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它对于学生完成职业任务是具有重要启发作用的。
传统的语文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全看接受知识的多与少。尽管在实践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语文教师使用案例、例子进行教学的情况常见,但一般是以案例分析或案例鉴赏居多,而这并非都是案例教学法。例子教学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笔者提出的案例教学模式则是另一种性质的教学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前面导,学生跟着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为主,有效地将课堂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及运用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真正做到从做中学。
图1 例子教学与案例教法的区别
四、中职语文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
(一)中职语文案例教学的模式构建
“模式”一词来源于英文model,一般是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语文案例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提供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程序主要有以下环节:
图2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环节
构建语文案例教学模式的阶段说明:
1.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遵循以优带差的原则,协调学生分组,以5~7人为一小组,务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学习活动。然后布置具体任务,并根据学习需要梳理相关知识,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活动指导纲要、教学设计的原则及要求等。
2.案例呈现
(1)案例的呈现是教育者通过语言、视频或音频等形式将案例内容告知受教育者的行为。在表述中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把握好案例引入的时机。案例服务于说理,应当根据说理的需要适时引入案例。②案例导入。上课伊始,巧设案例,提出问题,能大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③案例例证。在讲授理论中,引入案例。④案例总结。理论讲授结束,引入案例,总结所授知识。
(2)案例表述时要做好“中立者”的角色。案例表述是对案例事实的再现,应当忠于事实,运用记叙和说明方式表述案例,教师不可在案例表述阶段添加议论性评述,否则要么误导学生,要么使得案例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起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3.案例讨论与总结
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分析案例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将案例与教学的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既要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又要注意控制时间。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思考并积极参加讨论,对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意见。
4.反思与评价
这是对案例学习的概括与提升的重要环节。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此后学生对活动本身与小组成果的体验过程进行反思。
(1)各小组成员针对自身及组员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可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在内容上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以及小组活动时的观察给予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2)各小组根据自身的体验与评价内容进行反思,书写学习反思。
5.拓展与延伸
教师对活动的相关知识再次强调,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由案例教学的具体教学程序,我们看到案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案例进行探究的过程:教师设计或选择案例投放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平衡中,因为探究而产生不平衡,最后走向平衡。
(二)中职语文案例教学模式构建的特点
1.切合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薄弱,语文学习的挫折感较强,但是他们的好胜心强烈,动手能力也较强。中职语文案例教学模式就基于此而建立,案例教学具有开放与动态这两个特点,能赋予学生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场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好胜心去解决问题。同时由于案例学习的合作性与语文教学的中职特色,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工进行操作,发展智能并根据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升专业技能。
2.立足于学生就业与成长的需要
因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和中职语文教师的使命,语文作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与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就业与成长的需要。语文案例教学要求语文教师运用案例,寻找语文教学和专业元素的交叉点,架设语文课与专业课的桥梁,甚至带领学生尝试走出教室,在模拟或是真实的职业场景中进行职业活动,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五、基于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语文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举例
(一) 模式构建的目的
《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对中职生提出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和“阅读中提高搜集相关职业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的要求。而对于中职生来说,与他们切身相关并关注的信息是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信息。以案例教学法培养中职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呈现的案例,了解到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并在教师设计的职业行为引领下,收集与本次职业活动相关的专业知识,做好有关的专业知识、能力的积累,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捕获职业活动所需的有效信息,以达到同时提高语文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二)模式构建的形式与应用实例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输出、接收、运用语文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语文信息传递、转换和创造的过程。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重在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全方面的分析,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结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以以下形式存在的:
课堂的活动教师(利用案例)学生(做中学)信息的流动收集→处理→传递(设计)接收→搜集→获取→加工、运用(思考)
笔者在进行人教版《语文》上册的口语交际活动“介绍”的教学时,为了培养与提高机电专业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与口语表达能力,我们把课堂从教室移到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资料,叙述当今社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发展情况,要求学生根据资料,完成一份经小组讨论提炼后,有创新主题的手抄报并口语介绍主要内容。这样能让学生了解到相关专业知识,学会合作与分析处理相关信息,提升综合职业能力能力。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所示:
第一步:案例呈现,视频播放。
启发提问:当今机电一体化工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案例告诉我们机电一体化工业设备的发展趋势如何?
第二步:说一说你所熟知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后教师说明课堂要求)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小组合作的主题。
第四步: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完成一份手抄报或演示文稿。
第五步:各小组派代表介绍设备概况及特点。
第六步:评价与总结。
(三)模式构建的教学反思
(1)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场所,以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给予学生新鲜感,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语文教师缺少专业知识背景,职业情境设计的难度较大,且需对专业知识与语文知识的接轨进行巧妙的设计。
(3)学生自制力的要求。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对电脑的操作能力较差,但对网络世界的好奇心甚强。加上部分学生是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学生”,因而,使用网络教室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自制力的强调与引导。
总之,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重在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全方面的分析,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结论。
[1]于忠海.案例教学应用于新课程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
[2]李忠如.试论课堂教学案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J].教育理论实践与研究,2001(4).
[3]黄晶晶.“案例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坛广角,2005(1).
[4]郑金洲.案例教学法: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5]周新华.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2(3).
责任编辑 陈春阳
2016-03-09
李丽芳,女,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讲师,语文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广东 广州/510900)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农村专项立项课题成果之一(立项编号为2013B427)。
G712
A
1005-1422(2016)05-0052-03
付 强,男,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中职教育教学。(广东 广州/5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