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根幽香入画来

2016-11-29李建国杨战营

河南电力 2016年8期
关键词:根艺五福残根

文/图_李建国 杨战营

古根幽香入画来

文/图_李建国 杨战营

孤傲特立的剑客,雍容华贵的仕女,沧海逐浪的帆船,神形兼备的鸟兽,美不胜收的陌上春色,寒梅壁立的雪山冬韵……一块块看似平淡腐朽的枯枝残根,经他“三分雕琢、七分天然”的修饰,便焕发了盎然的生机,点化成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和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卷”。然后,对这些作品悉心收藏,闲暇把玩,沉醉其间而怡然自乐。

象形会意、鬼斧神工,赋枯枝以灵秀,予残根以新生。走进济源供电公司员工李五福的根艺收藏室,仿佛进入了斑驳陆离的曼妙画廊,穿梭于古色古香的七彩世界,各种造型的根艺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那种超越凡尘的灵动与洒脱,那种远离喧嚣的宁静与纯朴,那种满载着自然、生命和情感的张力,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和遐想。

“利用业余时间回归自然,放飞心情,在根艺世界中修身养性,在物我两忘中精雕细琢,陶冶思想情操,品味人生哲理,感受生活的充实与乐趣,着实让人沉醉。”谈到古根的雕琢与收藏,目睹一件件形神兼备的根艺作品,李五福的言语神色中流露出对根雕艺术的追求与痴迷。尽管与根雕结缘不过短短7年时间,但他源自内心的感悟和独到见解,依然给人以“浸淫已久”的感觉。

初识

结识根艺缘于偶然,而醉心其间则是性之使然。今年52岁的李五福,是济源供电公司营销部综合室的一名供电所工作人员。入职32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供电所,长期与大山为伴。

2009年初秋的一天,他到大山深处的王屋镇林山村巡视配电设施和低压线路,开展日常便民服务,偶然在高山农户家中发现用崖柏根系做成的果盘,以及经过略微加工的几件形态不同的根雕饰品。巡线间隙,他听老农讲解了崖柏的生长环境和习性品性,特别是得知用其做成的果盘放置水果新鲜不腐,木质发出的幽香清神健脾,雕琢的物品光泽鲜亮、质感优良等情况后,他怦然心动。随后,他又查阅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渐渐对崖柏根艺和收藏产生了兴趣。

“崖柏生长在高崖陡壁,扎根岩缝、生长缓慢,看似平常的根系,往往就有着几百年、上千年风霜雨雪的经历。”采访期间,李五福指着屋角堆放的几段柏木的天然根系告诉记者。

结缘

在李五福看来,一棵崖柏,一个根系,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崖柏那份融入自然的洒脱,长期寂寞的坚守,超凡脱俗的追求,以及对大山的依恋,特别令他感动和赞叹。他说作为一名与大山相伴30多年的电力员工,他与高山、林木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能够通过艺术雕琢和处理,塑造根的残缺美,彰显根的天然艺术魅力,赋予枯枝残根新的生命,是一种朴素的思想表达方式,也是他近年来工作之余的追求和生活喜好。

崖柏居高山,质硬性寒、能入药,纹理通彻、光泽剔透、古色古香,为木中佳品。年代愈久,其色愈重,大体可分为红褐色、紫红色、橘黄色、白色或红白相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根系都有一个不同的造型,都彰显着来自大自然的魅力,都能从不同角度给人以美的感受。

崖柏的采集十分困难。为了找到好的材质,李五福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山间四处奔走,看到中意的断根残枝就兴奋不已,采集后当作“宝贝”带回家,然后细心清理、加工、制作。有时,他也从山民家中购买一些体积较大或造型独特的材质,运回去后依据自然造型略加雕琢,成为浑然天成的根艺作品,闲暇时品赏把玩、自娱自乐。日积月累,这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嗜好,置身其间,心意陶陶,乐意融融。

目前,李五福已经雕琢根艺作品3000多件,单件重量从200克到1吨多不等,其中《狼奔》《仕女》《丹凤朝阳》《观音送福》等作品参加全省根艺展评,分别获得了金奖、银奖等一系列奖项。

“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这是唐代画家张彦远对于画境的解读。李五福认为,根艺也是如此,其亘古深邃的意境、宁静洒脱的格调、淡雅高远的志趣,也彰显着雕琢者的精神世界,承载着雕刻者的价值追求。细观李五福的一件件作品,同样流露着他豪爽、豁达、率真的个性和坦诚执着、包容致远的思想表达,更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人生哲理的思索。

人生如根、根如人生,以根修身、以物励志。探寻宁静幽深的大山,坚守淡泊静雅的操守,在沁人心脾的幽香和如诗如画的根艺世界中,李五福享受着惬意与充实的人生。

猜你喜欢

根艺五福残根
最后一个顾客
唐山市奇石根艺协会召开年会
『五福临门』是哪『五福』
玻璃纤维桩主辅桩在老年患者前牙漏斗状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的疗效探讨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烤瓷全冠修复残根残冠上的疗效对比
不同桩核修复上颌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研究
吊唁未亡人
天趣无双的海派根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