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定位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以金砖国家为例*
2016-11-29罗双全
罗双全,张 杨
(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价值链定位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以金砖国家为例*
罗双全,张 杨
(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在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下测算金砖国家各行业的位置指标,并重新评估在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各国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检验金砖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自身的行业定位以及其他金砖国家同行业与之定位的差异等因素对自身行业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同行业在价值链位置来看,金砖国家内部的国家对之间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对中国而言,因与巴西、俄罗斯、印度的同行业在价值链上相互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互补或竞争关系。
全球价值链;竞争力;金砖国家
一、引言
自金砖四国的概念诞生以来,这些国家就被认为在人口、市场、土地、资源等都具有类似的比较优势, 因而在第三国市场上可能会存在竞争关系。然而随着原有的国际分工体系被打破,全球生产和服务网络的建立替代了简单的水平或者垂直专业化,在满足最终需求之前,价值流会以中间产品为载体进行多次跨国流动。因此,传统的以出口总额为基准的比较优势评估将难以准确地刻画这一产品内分工模式下各国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金砖国家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如何?金砖国家行业价值链定位的差异是否影响了该国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在新的分析框架下实施。
二、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与以下两类研究相关。从对象上看,与国家间贸易竞争性或互补性的研究相关。许多研究者运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和出口竞争指数等分析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第三方市场上份额的影响。张亚斌、许萍(2003)通过对中国和东盟显性比较优势(RCA)、贸易竞争力(TC)、产业内贸易(GL)与贸易相似度指数测算分析认为其贸易结构存在很高相似性,这种商品结构相似带来的贸易竞争性远超过互补性[1]85-88。闫成海等(2003)研究认为中印两国的贸易结构非常相似,中印在世界市场上构成竞争关系[2]57-60。相反,Wu、Zhou(2006)通过贸易互补和竞争指数分析中印贸易关系呈现互补性。虽然中印间贸易关系存在竞争性,但因两国贸易环境和政策不断改变而有巨大的贸易合作潜力[3]509-518。祝树金等(2009)研究认为中印在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贸易商品的技术层次方面存在差异,两国间并不构成完全的贸易竞争,而存在明显上升的互补性趋势[4]25-32。大多数研究分析竞争效应或者互补效应基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与其他国家的相似性,张军、桂林(2008)的研究不同的是对于贸易相似性的测量方法和标准[5]3-19。Hanson and Robertson认为是其他因素而非中国竞争导致巴西和墨西哥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下降。蔡春林(2008)采用修正的CS、CC系数实证金砖四国的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俄、中巴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中印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可以通过双边、多边层次的自由贸易协议(FTA),以及发展大国合作机制来减少竞争和增强互补[6]49-53。Rhys Jenkins(2008)以一个拓展的衡量竞争威胁程度的指标分析中国对18个拉丁美洲国家的出口影响,发现2001—2006年受到中国出口的影响,巴西和墨西哥在美国市场制成品出口份额分别下降10.7%和13.6%[7]35-49。与此相反,Iacovone et al.(2010)认为由于中国低工资其及竞争压力产生对墨西哥制造业的挤出效应。中国出口增加迫使墨西哥产业收缩,企业退出或改变现有生产模式[8]11-27。Lederman et al.(2008)发现,由于生产网络效应作用,中国对拉美国家在第三方市场的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而非挤出效应[9]248-271。
从方法上看,本文与近来兴起的全球价值链贸易的研究相关。Hummels D、Ishii J、K Yi(2001)定义了狭义垂直专业化(VS)为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进口投入;在投入产出表中将出口分解为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进行度量(HIY法)[10]75-96。Wang et al.(2009)认为HIY法因假定不存在一国进口中间产品再加工成半成品后复出口(垂直专业化贸易中普遍存在),且一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中还有可能含有本国增加值情况,从两国扩展到多国贸易模型,细化了包含多国的世界投入产出模型的垂直专业化度量方法(WWP法),解释了在多国产业链上不同参与国的净贡献增加值,HIY仅是特例[11]65-79。Koopman、Powers et al.(2010)沿着WWP的思路,结合增加值法与传统总值法,构建全球多部门投入产出表,将国内增加值从单一国家拓展至某个区域及全球,全方位地对一国贸易中国内与国外的增加值进行估算(KWPP法)[12]336-349。Koopman et al.(2008)分析在中国、墨西哥普遍存在的加工贸易。将加工出口与国内最终使用、一般出口的投入产出系数区分开,研究在加工贸易普遍存在时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KWW法)。其结果是中国出口中更多的国外增加值,以及更多中间产品会出口到第三国进行再加工;而作为发达经济体中,美国比欧盟、日本出口产品中使用更多的进口中间投入,日本中间产品出口增加值最高[13]111-138。Koopman et al.(2013)进一步通过彻底分解一国总出口,认为垂直化贸易指标VS、VS1、VS1*的差异只不过是分解后不同的线性组合,而一国总出口等于国内增加值、垂直专业化和一些重复统计项之和,这样就将贸易垂直化的测度纳入到一个相容、统一的增加值核算框架[14]78-96。
与上述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文采用全球价值链贸易的分析范式来研究金砖国家间的竞争与互补关系,相比传统的贸易核算指标,在全球生产网络盛行的今天无疑将更具现实意义。
三、关键指标测算
(一)价值链定位指标测算
本文基于Antràs et al.(2012a,b)的方法测算价值链上游度的指标。将不同行业产品距离最终需求的加权平均距离作为行业上游度的指标。其中距离被定义为生产的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生产环节数量,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将每一行业的产出分解为中间投入品和最终产品:
Yi=Fi+Zi
(1)
其中Fi表示最终产品,Zi表示被其他行业使用的中间投入品,进一步有:
(2)
其中dij表示一货币单位行业j的产出需要的行业i的产出的价值,N表示行业总数,因此可以表示为无穷级数的和:
(3)
上式右边第一项表示中间投入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距离为1个生产环节,第二项表示中间投入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距离为1个生产环节(使用i生产k,再使用k生产j),因此利用上述表示方式意味着行业i的产出可以直接用于最终需求或者作为处于不同生产环节与最终产品具有不同距离的中间投入品。因此,行业所处产业链的平均位置可以表示为1加上距离的加权和,其中权重即采用在各生产环节产出的总价值中被作为中间投入品的产出所占的比重:
当考虑库存和进出口贸易的开放经济情况时,根据Antràs et al.(2012a,b)的研究,中间投入品可以来自本国生产也可以来自国外进口以及过去的存货,因此需要对系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4)
其中Xi和Mi表示行业i的总出口与总进口,NIi表示行业i存货的净变化量。假设存在G个区域,N个行业组成的经济体,将N上述表示为矩阵形式则有:
(二)基于价值链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标测算
根据Balassa’s (1965),一国某行业的显性比较优势被定义为:
表示一国所有行业的出口中某行业出口所占份额相对该行业所有国家的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份额,该比例大于1则表示该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若不然,则意味着该国该行业是比较劣势的。
类似的可以得到在G个国家N个行业一般情形下的分解:
(5)
基于(5)式通过对Balassa’s 指数修正得到基于增加值前向关联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四、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多国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WIOT数据主要基于SUT(NSI和ITS提供)、用BEC分类链接,结合双边贸易数据(BACI)构建的一个全球产业层面的数据,是WIOD数据库的核心部分。。数据主要内容包含41个经济体(40个国家,包括OECD国家,俄罗斯、巴西、中国、印度;以及40个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归为一个经济体ROW)35个细分产业从1995至2011年连续17年数据。进一步,本文参考Rahman et al.(2013)要素密集度分类方法将35个产业分为8大类:农业和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五、测算结果描述
(一)全球价值链中金砖国家行业定位分析
为了便于展示分析结果,本文基于行业价值链定位指标,得到不同维度加权的价值链上游度指标,对于任意维度A,其价值链定位指标可以表示为:
其中PiA表示维度A下的行业i的产出,PA表示对于维度A所有行业的总产出。A可以表示时间维度也可以表示区域维度或者不同的行业分类集合。
图1刻画了金砖国家区域内加权价值链定位指标的时间趋势,从图中发现金砖国家中巴西和印度的价值链定位更靠近最终消费品,而中国的价值链定位在金砖国家中离最终消费品的距离最远,俄罗斯的价值链定位则处于中游位置。从时间维度看,巴西和印度的价值链定位较平缓,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中国和俄罗斯的价值链定位则表现出随时间不断向上游推进的趋势,尤其是中国,2004年以后有比较明显的上游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从不同年份金砖各国价值链定位指标的大小看,巴西和印度的价值链定位较为相似,可能在类似生产环节又出现贸易冲突的可能,而中国和俄罗斯相比其余金砖国家,总体上在价值链环节存在差异。
图2刻画了金砖国家按照不同要素密集度进行行业划分后不同类型的行业价值链定位情况*从左至右依次为农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从图中可以发现:对于农业而言,金砖国家中相对在价值链最上游的是中国,其次是巴西、俄罗斯,位于最下游的是印度。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言,金砖国家中相对在价值链最上游的仍然是中国,其次是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十分接近且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而言,金砖国家从价值链相对上游到相对下游的排序依次是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对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而言,金砖国家从价值链相对上游到相对下游的排序仍然是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其中,巴西和印度十分接近。对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而言,中国、俄罗斯以及印度三国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较为接近,而巴西则相对较低。对于资本密集型服务业而言,金砖国家从价值链相对上游到相对下游的排序仍然是中国、俄罗斯在前,而巴西和印度十分接近。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而言,金砖国家从价值链相对上游到相对下游仍然维持着与前者类似的情况。最后,对于公共服务业而言,中国、俄罗斯和巴西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较为相近,而印度则更接近最终消费环节。
(二)全球价值链中金砖国家的比较优势分析
本文接下来考察两种比较优势指数显示的具有优势的行业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特征下的频次数的分布情况。图3—4从左至右分别为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每个国家下的“彩柱”从左至右依次表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业。
从图3—4中可以发现,对于巴西,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存在NRCA>1出现频次小于TRCA>1出现频次的情况,而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方面则刚好相反。对于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存在NRCA>1出现频次大于TRCA>1出现频次的情况。相对复杂的是中国的服务业行业,一方面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中存在NRCA>1出现频次小于TRCA>1出现频次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中则是存在NRCA>1出现频次大于TRCA>1出现频次的情况,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没有出现比较优势。对于印度,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存在NRCA>1出现频次大于TRCA>1出现频次的情况。出现同样情况的还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则刚好与之相反。俄罗斯主要体现为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方面存在NRCA>1出现频次大于TRCA>1出现频次的情况。从比较优势出现频次的持续时间来看,以图4为例,大部分样本国家按要素密集度划分的行业若存在比较优势则在时间维度上分布较均匀,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此外,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比较优势频次最高的阶段位于二十世纪末和本世纪金融危机以前,此后频次逐渐下降,与此类似的还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在样本期开始阶段出现比较优势的频次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
六、金砖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行业定位与行业优势的关系研究
接下来,本文通过如下回归方程,探讨金砖国家各行业所处价值链位置与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表1 估计结果
注:括号内为稳健的标准误差,“*”、“**”、“***”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当s表示中国时,a、b、c分别表示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当s表示巴西时,a、b、c分别表示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当s表示印度时,a、b、c分别表示中国、巴西和俄罗斯;当s表示俄罗斯时,a、b、c分别表示中国、巴西和印度。
表中估计结果显示,首先,从本国本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来看,中国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当其他因素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相对别的金砖国家而言,中国在相对下游的行业里优势更加明显;而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则表现为价值链位置和行业优势的正相关性,在相对上游的行业更具有比较优势。本文认为可能是对于多阶段生产的产品,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一定的失败风险,而越靠近最终需求的生产环节,由于失败风险导致的损失要大于上游环节;中国依赖其更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在那些更靠近最终需求的生产环节上更具有比较优势;而其他金砖国家对生产环节风险把控能力相对较弱,为了避免付出更大的返工成本而专注于相对上游的环节。其次,从与GDP相关的两个变量看,各个金砖国家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正向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该国的各行业越容易具备优势。最后,从其他国家与本国同行业在价值链中位置的临近性看,四个金砖国家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对中国而言,同行业与巴西对应的价值链位置差距越大,平均而言该行业在国际上优势越不明显;同行业与俄罗斯对应的价值链位置差距越大,平均而言该行业在国际上优势越不明显;而同行业与印度对应的价值链位置差距越大,则该行业优势会更加突出。对巴西而言,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同行业的价值链位置差距越大,平均而言该行业在国际上优势越不明显;而同行业与印度的价值链位置差距越大,该行业优势会更加突出。与中国的情况类似,从价值链定位或者生产环节看,巴西与中国以及俄罗斯的同行业在价值链上的交集并不多;在两者接近的情况下,对巴西而言,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可以强化巴西该行业的优势。反观巴西与印度,显著的正向关系意味着巴西和印度同行业如果在价值链的位置也接近的话,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某种意义上将不利于该行业的发展和优势的体现。对于印度而言,与其余三个金砖国家的同行业的价值链位置差距越大,平均而言该行业在国际上优势相对越弱,这一结论意味着印度与其他金砖国家同行业如果在价值链的位置也接近的情况下,反而越有利于本国该行业优势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印度为选定目标国的时候,与其他金砖国家价值链定位的接近程度对目标国行业优势的影响与反过来的情况符号相反,这意味着行业价值链的接近性对同一国家对的双边的影响是不对称的。具体而言,中印、巴印行业价值链位置越接近,对中国、巴西是不利的,但对于印度是有利的。最后,对俄罗斯而言,与其余三个金砖国家的同行业的价值链位置差距越大,平均而言该行业在国际上优势相对越强,这一结论意味着俄罗斯与其他金砖国家同行业如果在价值链的位置也接近的情况下,越不利于本国该行业优势的发挥。
七、结论与意义
本文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下测算了金砖国家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指标。同时,修正了传统的以出口总额为基准的比较优势指标测算,重新评估在全球生产网络的背景下,各国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揭示了被Balassa’s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掩盖的事实。最后,检验了金砖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自身的行业定位以及其他金砖国家同行业与之定位的差异等因素对自身行业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该国的各行业越容易具备优势。而从同行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来看,金砖国家内部的国家之间是非对称的,且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特别是中巴、中俄的同行业在价值链上的交集并不多,对中国而言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可强化中国该行业的优势。而中印的影响系数不显著,正向关系意味着中印同行业如在价值链位置接近,存在竞争关系。
本文的意义主要是传统的从总量贸易核算方法中得到的竞争性指数与互补性指数难以揭示全球生产网络盛行的国与国之间在价值链环节上的冲突与协同关系,本文的研究弥补了这一缺陷,并作为前者的有益补充使得在制定与金砖国家的贸易政策时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
[1]张亚斌,许萍.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力与贸易相似度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11).
[2]闫成海.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J].世界经济, 2003(1).
[3]Yanrui W, Zhangyue Z.Changing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6 (17).
[4]祝树金,陈艳,谢锐.“龙象之争”与“龙象共舞” ——基于出口技术结构的中印贸易关系分析[J].统计研究,2009,26(4).
[5]张军,桂林.中国的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了全球经济:基于经济学文献的答案[J].世界经济,2008(8).
[6]蔡春林.中俄,中印,中巴经贸合作——基于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8(3).
[7]Jenkins R.Measuring the Competitive Threat from China[R].UNUWIDER Research Paper, 2008(11).
[8]Iacovone L,Rauch F,Winters A.Trade as Engine of Creative Destruction: The Mexican experience with Chinese competition[R].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CEP Discussion Paper, 2010(999).
[9]Lederman D, Olarreaga M, Rubiano E.Trade Specialization in Latin Amenca: The Impact of China and India [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08, 144(2).
[10]Hummels D, Ishii J, YikeiM.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lsevier, 2001, 54(1).
[11]Wang, et al.Value Chains in East Asian Production Networks[R].USITC Working Paper, 2009(10).
[12]Koopman R, William M, Wang Z,Weishang J.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R].NBER Working Paper, 2010, 9(16426).
[13]Koopman,et al. How Much of Chinese Exports is Really Made In China? Assessing Domestic Value-Added When Processing Trade is Pervasive[R].NBER Working Paper,2008(14109).
[14]Koopman,et al.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 [J].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2013, 29(43).
责任编辑:廖文婷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Value Chain Positioning on Trade Competitiveness: A Case Study of the BRIC Countries
LUO Shuang-quan,ZHANG Yang
(SchoolofEconomic&Trade,Hunan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13,China)
By using the input-output table, under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nalysis framework,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position of BRIC industries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nd reassesses indus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Based on the above indexe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sition of BRIC industries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nd the other BRIC’s on its industrial advantage.Results show th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ame position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 influence inside of the BRIC countries are asymmetric.For China,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position of the same industry with Brazil, Russia, Indiain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will show complementary or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global value chain; competitiveness; BRIC countries
2016-03-05
罗双全(1973-),女,湖南醴陵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 杨(1972-),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F746
A
1001-5981(2016)05-0066-06